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特殊形式--唐代家法初探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是整个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石。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这种教育呈现出专制性、强迫性日益增长和民主性、感染性渐趋削弱的趋势。唐代成文家法的产生是这一趋势的突出表现。唐代家法随家族不同而相异 ,“严”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entire feudal society’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such education showed a tendency of autocracy, increasing compulsion, democratization and infectivity. The birth of written family law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a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this trend. Tang family law varies with different families, “strict” is its most basic common features.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目的是论述诗歌及诗歌的各种形式 ,特别是每一种诗歌形式的基本特点 ;研究优秀诗歌必不可少的情节结构 ,研究构成诗歌的段落的数量及性质 ;同样 ,研究属于同
针对龙门石窟景区环境人为破坏的五个方面 ,分别提出了窟区和景区的环保措施。 For the five aspects of man-made destruction of the scenic area of ​​Longmen Grotto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断谴责当时的“天下无道” ,希望用“仁” ,“礼”来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规范人们的社
人的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两者的统一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的主要特征是内向性或外向性 ,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或顺从性 ,因此人的性
现行的哲学价值定义基本上都是按照“主体——客体”模式建构起来的,有关价值定义的争论大体上是围绕着主体或客体问题展开的。但是,价值定义分歧的根源并不在于“主体——客体
黑格尔通过对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解读,揭示出世界历史的本性就在于逻辑与历史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不只是我们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可靠、有效的依据和线索,同时也是历史借以表
面部表情和眼神表达的意义因个人情况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 情况下它们是人们心情的睛雨表和心灵的窗户,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它们,可以测量人 的情感甚至
文章认为:实践是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纽带、连接点、交错点和沟通道。它的表现形式如同高速公路,是“双线道”的。第一线道是由主体到客体,第二线道是由客体到主体。提出
建立了一种基于带Fuzzy壳Boole代数和修正的Gaines-Rescher蕴涵算子的险象识别逻辑,并对这种逻辑进行了语义方面的研究,获得若干结果.特别是,在这种逻辑中笔者发现α-HS规则
此文把经济行为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把经济交换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换。在此基础上,认为有两只看得见的手和两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对社会资源起着配置作用。国家和组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