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引起学生怠学的因素有以下两个: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内部因素是引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励学生,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内驱力 学习自主性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许多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普遍存在内驱力不足,缺乏学习自主性;课堂表现沉闷,学习效果下降,有一种想努力但又努力不起来的感觉;学生间合作不积极,对彼此出现的错误讥笑讽刺,甚至幸灾乐祸等。不少学生在临考前的日子里,会出现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其发挥。我认为,引起学生怠学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一)内在因素。
  1.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对待学习,学生往往缺乏意志的控制力,不能自始至终地约束自己,不能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受个人欲望的驱使。
  2.学生求知欲不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学有成效。
  3.学习迁移能力差。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二)外在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如同一个大染缸,初中生的心理成熟水平还不高,分辨能力还不强。拜金主义、盲目追星等使得一些学生只重视外在的华丽,不能专注于学习。
  2.家长的不良行为。一些家长只顾赚钱,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
  二
  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内部因素是引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激励学生,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增强学习自主性,激发内驱力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应运用内驱力理论,以下若干原则应予以注意。
  1.多样化原则。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要求教学内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教学内容与语言操练活动相结合;引入新课时采取多种手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新问题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讲练评结合;控制学生活动也应多样化:提问、讨论、演讲、小组操练、动手操作演练、相互交流等。教师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批评和表扬,及时传达反馈给学生信息,使学生确定正确的知识,或找出错误的原因。
  2.师生交往合作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内驱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共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师生交往会促进学习。
  3.支持提高内驱力水平原则。每位学生最初都是带着希望来上学的,他们对达到学习目标或高或低、或清晰或模糊都有自己的“原始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引导、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水平。
  4.纪律性原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从有怠学情绪到主动学习,学习内驱力的控制因素首推课堂纪律。在严肃的课堂纪律下,学生不得不学,即使在被迫状态下也能产生学习内驱力,并可能由外部内驱力转化为内部内驱。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三个内驱力的激发。
  1.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学生对胜任的学习任务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学习中时常得到同学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起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教师要注意“优点谈足,缺点抓准”,合情合理地满足学生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老师善意的指点。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就会做到情理与知识的互相沟通。
  2.创新内驱力。学生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引起其他学生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高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点特色”,点出特色,可以再次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同学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在点出特色之后,指出努力方向或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3.互惠内驱力。互惠内驱力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动机,指一个人具有与别人和睦共处、共同工作的需要。它与人的受尊重需求相互交织,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课堂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调动互惠内驱力,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之间互相促进提高。
  (三)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习自主性。
  1.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良好的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生命力的内驱力。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老师的言谈,如绕梁之音;老师的风范,令人如沐春风;老师的学问,博大精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中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主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学习才会获得成功,这种成功进一步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后解决了问题时,应给予鼓励和引导。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业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宝地”,要充分利用这块“宝地”,在作业批改中深思每个学生的成功之点,使用激励性评语,其目的在于引导他们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5.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胜任内驱力、创新内驱力,互惠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旺盛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自制力、坚定的自主性、积极的求异性、灵活的变通性和超俗的独创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确定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校本教材质量、丰富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尝试构建了以学习内容维度、教材表现力维度及价值维度为一级指标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构建意义、构建原则、指标框架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评价指标 体系框架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职学生英语输入的主要资源,
目的总结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0例(30眼),溃疡深度为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范围为直径≤6m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2%硝酸银涂布于角膜溃疡表面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15例角膜溃疡均愈合,平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强调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美文熏陶,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将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培养成为精神上的富翁,生活中的强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强调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就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
禽流感、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毒奶粉……近年来自然灾情、疫情和人为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每一事件的发生几乎都与卫生行业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如何做好突发
摘 要: 本文以人们对抽象艺术的态度为切入点,探讨了抽象艺术的核心价值,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进步,从生命的原创性这个角度解读了抽象艺术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展望了抽象艺术在当代建设和谐社会及创新型社会的中国正在起到的及将要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抽象艺术 精神境界 和谐社会 创新型社会    艺术,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通俗地讲,具象艺术就是画人像人,抽象艺术就是画人不像人。普通
摘 要: 老师自身引力的提升对有效教学的推进是大有裨益的。作者细作思考,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实力 魅力 活力    提及热门词语“有效教学”,众说纷纭。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强调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成功感。它涉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形成、课程资源的发掘利用、教后的反思与重新计划等诸多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对有效教学有如下概念:将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选择川东北平昌县作为丘陵山区土地撂荒对策建议的切入点,介绍农村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丘陵山区土地撂荒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成绩与个体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学习成绩通过对个体性格的影响,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知识上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并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  在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通过对人的个体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在个体情绪及意志活动中保存和固定下来一种态度体系,并由此产生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就是性格的内涵。对现实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人的心理状态的某一突出点,这就是
摘 要: 小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学习阶段,让孩子们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文学教育并未真正受到重视。本文针对小学文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从教育理念、教材选取、教育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重建小学文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文学教育 教育危机 表现 重新构建    语文教育,顾名思义,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有机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