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对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期间因症状性癫痫并发感染联用VPA和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纳入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联用抗菌药前后的VPA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等。 结果 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6例曾间
【机 构】
:
215002苏州市立医院药学部,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核医学科,215002苏州市立医院药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对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期间因症状性癫痫并发感染联用VPA和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纳入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联用抗菌药前后的VPA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等。
结果 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6例曾间隔至少1个月先后使用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因此其应用不同药物期间的各项临床数据分别纳入2组进行分析。比阿培南组37例,美罗培南组48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患者联用抗菌药后VPA血药浓度均显著降低,但比阿培南组VPA血药浓度高于美罗培南组[(13.3±6.2)mg/L比(10.7 ±7.0)mg/L,P= 0.046],比阿培南组VPA血药浓度平均下降程度低于美罗培南组[(70.6±9.6%)比(78.8±8.8%),P= 0.010]。6例先后联用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的患者,联用2种药物后VPA血药浓度均显著下降,但联用比阿培南期间VPA血药浓度高于联用美罗培南期间。联合用药后比阿培南组癫痫发作率与美罗培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比35.4%,P= 0.749)。
结论 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与VPA联用均可导致VPA血药浓度明显降低。比阿培南对VPA血药浓度的降低程度低于美罗培南,但同样增加癫痫发作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对病情评估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作为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将患者进行分度:NIHSS<7分为轻度,NIHSS 7~ 15分为中度,NIHSS > 15分为重度。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照组和ACI组(发病24 h内)血清和肽素水平。ACI患者在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效果。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I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54例(54只眼),分为早期组(30例,病程≤3个月)、中期组(24例,病程4~6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视力和C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失败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52例,取L2~ 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向头侧置管4 cm,采取连续输注联合自控的方法行分娩镇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为镇痛失败,给予退管1~ 2 cm、重新硬膜外穿刺置管或改用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阻滞等方法处理。记录产程进展情况和产后24 h产妇满意度。结果镇痛失败144例,失败率为15.1%(144
目的探讨伴颈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伴颈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组)及68例不伴颈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1、6、12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间患者的认知变化。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