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狄更斯作品中回归自然的主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態批评是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与评价经典文学作品,从而揭示出其中蕴藏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化危机寻根溯源。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从美国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批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其一生共撰写了十五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都反应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经历的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狄更斯作品中回归自然的主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批评;狄更斯;回归自然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因此也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然而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们,却也饱受着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父亲一般的泰晤士河臭气熏天,伦敦的雾霾让人们无法呼吸而得名“雾都”。在城市环境的迫害之下,人们开始寻求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狄更斯笔下的很多人物,都因为追求自然的回归而改变了其原有的命运轨迹,获得了新生,彰显了其作品回归自然的主题。
  一、耐儿
  《老古玩店》中的耐儿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她热忱地爱着自然,爱着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和鸟儿。在耐儿看来,乡村就如果天堂一般,只要能够到达那里,就不会再受到任何烦恼和痛苦的困扰。为了摆脱奎尔普,她和外祖父借着夜色逃离伦敦,赶往西部的乡村。在一位年长的老师的帮助之下,祖孙二人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盼望已久的乡村,并在村里的一座老教堂里当起了看守,获得了暂时的安宁。在耐儿看来,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质朴,无所不显示着大自然蓬勃的生气:
  “古老的灰色门廊,直棂的窗户,点缀着绿色教堂公墓的显赫碑碣,古老的钟楼,以及塔顶上的风信鸡;黄褐色的茅顶农舍,在绿树丛中隐隐约约地探出头来;小溪被远处的磨坊掀动起阵阵涟漪;蓝色的威尔士境内的高山远远地耸峙着。”
  尽管长时间的忧虑、过度的劳累、饥饿与贫困最终还是把耐儿带到了天堂,但是她却最融入了向往已久的大自然,感受到了永远的平静与幸福:天使给大地带来了厚厚的积雪,让其不会再受到纷乱的脚步声的打扰;她生前喂养的小鸟也随她到天堂为伴。
  二、保罗
  在《董贝父子》当中,董贝为了让儿子子承父业,将自己的公司发展壮大,不顾孩子的意愿,逼迫其填鸭式地接受各种知识和本领。董贝的做法束缚了小保罗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摧残了孩子的身心,使得小保罗小小年纪就重病缠身。然而小保罗天性善良且对自然有着深沉的渴望。尽管每天小保罗都被繁重的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但是他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努力反抗着。
  在小保罗的梦中,自己和姐姐弗洛伦丝手拉这手在美丽的花园中穿梭,陶醉地欣赏着花园里欣欣向荣的向日葵。小保罗也曾经幻想着能够拥有一艘张着银色大帆的大船,他在皎洁的月光下驾着这它驶往无人的远方。
  然而,繁重的学习使他身心俱疲,最终无药可救而早早离开人世。在弥留之际,他渴望见到给予他自然式教育的奶妈波丽,渴望一直依偎在大地一般温柔慈爱的姐姐弗洛伦丝的身边。在生命的最后,他告诉姐姐,自己真的坐在一条小船之上,两岸碧草青青,湍急的河水带他来到大海,海浪声在他的耳畔越来越清晰。小船摇啊摇,马上就要把他摇着了,“两岸是那么绿,岸上的花儿是那么鲜艳,灯芯草是那么高!现在船已经到了大海上,但是依旧平稳地向前漂去……”
  虽然小保罗生前没有如愿回归自然,然而在他死后,却真正地回归大海,回归自然。
  三、斯蒂福
  与耐儿、小保罗不同的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斯蒂福被狄更斯描写成了一个平行不端、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然而狄更斯并没有在文中对其大加批判,反而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斯蒂福与小保罗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其从小便受到所谓的文明教育的摧残。然而斯蒂天资聪颖、风流倜傥,深深向往着无拘无束的自然,向往着紧张刺激的生活,背离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这因为如此,在伦萨学堂学习开始,他便开始以各种荒唐的手段来进行反抗。长达之后,他更是很好待在家里,天天在外游荡,真正变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公子哥。
  然而他的内心并没有被阴暗吞噬,当他想到和艾米丽私奔会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之后,变得十分懊悔,他悔恨自己一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导,宁愿变得一贫如洗也不愿意自己是现在这个样子。
  斯蒂福对艾米丽并非绝情绝义。他之所以带她私奔,都是因为艾米丽身上散发出的迷人的自然气息。在国外,斯蒂福和艾米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他相当安定。连他的仆人黎提摩都曾说过:“詹姆斯先生特别喜欢那个年轻女人……从我伺候他以来,从没见过他这样安定过。”斯蒂福之所以选择离开,也与艾米丽思乡心切与其成日争吵不无关系。斯蒂福在离开之前和特意嘱咐黎提摩为艾米丽找一个体面的结婚对象。当他知道艾米丽跳海,生死未卜之后,不但与黎提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还和发对他艾米丽蒋王的整个家族彻底决裂。最终,斯蒂福藏身海难,也实现了他与自然的完全融合。
  四、结语
  狄更斯一生的创作都是以伦敦为背景的。在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环境污染严重,面对满目苍夷的城市,狄更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多表达了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
  参考文献:
  [1]陈颖,李潇颖.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狄更斯作品中回归自然的主题[J].名作欣赏,2010,21:61-63+66.
  [2]殷企平,杨世真.新中国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11,04:60-69.
其他文献
摘要:《五言律祖》是杨慎被贬云南期间编纂的一部五言古诗选本,20世纪以来关于杨慎研究的著述丰富,但对杨慎《五言律祖》的研究却多为零星、分散,蜻蜓点水式的论述,本文拟从版本研究、诗学研究、选本研究三个方面对当下学界对杨慎《五言律祖》的研究加以评述。  关键词:杨慎;《五言律祖》;研究综述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人,祖籍江西庐陵。正德六年(1511年),
对于《青蛇》,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话剧,都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层次的解读。在文中就从欲、情、爱这从古至今都不变的话题分析话剧《青蛇》,以期可以对话剧《青蛇》有更加深层
摘要:潘小楼在她作品后记中坦陈自己的创作受到吉赛贝·托纳多雷作品的影响。本文结合两者的作品,从光影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再现,共同以出生地为创作背景,类似“归乡”情节模式的叙写和同用展现现实和过去的孩童视点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影响进行个人主观分析。  关键词:吉赛贝作品;潘小楼创作;影响  潘小楼是一位壮族作家,创作了小说集《秘密渡口》。她在该小说集的后记——《我就是那个行走在河岸上的孩子》中说:“吉赛
0 前言rn我国的速冻食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市场孕育时期,目前国内约有100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许多企业由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渐走向了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rn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掛枝儿》中的民歌虽然是冯梦龙收集的,但其中也有其整理和改写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挂枝儿》中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冯梦龙对明代民歌的看法。  关键词:《挂枝儿》;冯梦龙;民歌观  《挂枝儿》内容分为十部,主要描写男女爱情,少数作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民歌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类别,自身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冯梦龙曾指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民歌中所反映的生活是当时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的是民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蕉园诗社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诗社,虽然清代经济繁荣、文学鼎盛、思想活跃,但女性依然深受中国古代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因而蕉园诗社必然会遭遇种种困难。  关键词:蕉园诗社;女性唱和;难  中国古代女性登上文坛屡见不鲜,如李清照、黄峨等人,她们才华卓绝,然而这些女性皆当世奇葩,可遇不可求。直到明清时期,女诗人、女词人才群体性涌现,清初蕉园诗社更是开女子结社风气之先,被称为“艺林之盛事”。蕉
摘要:言语行为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言语行为进行时的情境。在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交际情境及与之相对应的特定的言语行为,即言语行为定型。在俄罗斯几种典型的交际情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语言语行为定型。这些言语行为定型是民族文化定型在言语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典型交际情境中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俄罗斯人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