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谈阅读、反思与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运算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运算能力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初中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现在,不少初中学生不愿也不会去审题、阅题,更不愿去对做题过程进行反思,以至于他们的运算能力薄弱、速度慢、走弯路、常出差错等现象日趋严重.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平日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自我运算积极反思,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做法之一。
  一、加强数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学生不阅读,自然就需要老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一)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在初阅时不用特意留心题中的事件情境、具体数据等,要注意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平时做过的哪种类型、涉及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的、在首阅中建立初步的模型。
  (二)仔细阅读,提阅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数据,更要注意各数据间的系统关系,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个数据的内在联系,提阅系统信息,将题目读“薄”,同时也能将信息还原到题目中去。
  (三)阅读信息,建立模型
  根据前面提阅的信息分析通阅文中信息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模型.例如:由“数学中……比……多……”等想到用加法或减法的方法解决;“一共……”阅读想到用加法或乘法解决.将题目中的各已知量通过等量关系的形式反映其内在联系.建立不同的方程或不等式或函数准备解决问题。
  (四)建立模型,回阅复嚼
  在建立好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重新阅读.首先要看看哪些数据没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并准确发挥其作用;其次要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到位;再次要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符合我們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要在解题阅读过程中善于反思,及时更正.使问题解决得更准确无误。
  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结构这两方面的学习,为提高数学阅读奠定基础,也提供了自学的方法.数学阅读就是要能深入思考,把握它的思路,掌握数学知识,理解其本质,并能应用它,把陌生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真正转化成主动学习,希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我和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所提高。
  二、引导学生对运算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
  不少学生做题,易犯就题论题的毛病,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系统小结,帮助学生将重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应用规律条理化,在解题中应用自如,有的放矢。
  (一)引导学生对自己运算中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方法、推理过程、计算过程和语言表达进行反思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做题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隘、解法陈旧、逻辑混乱、步骤烦琐、主次不分等问题,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我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寻找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化、精确化.这样积极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可以优化解题过程,促使学生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引导学生对运算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
  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我深信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
  (三)引导学生对运算中涉及的问题的理解进行反思,对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
  解题后,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此及彼地联想,有时要对问题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要从一个问题联想到与它形式不同但本质完全一样的多种叙述或表达方式,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从而使问题逐渐深化,使学生的思维抽象程度提高。
  (四)引导学生对运算的结论进行反思
  一些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题目运算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完题之后,我发现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我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结合学生题目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这样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题目运算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培养和对运算过程的积极反思,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以一株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的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利用IRIE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离心、除蛋白、醇沉、透析等分离手段获得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并通过DEAE纤维
研究一种添加板栗粉和脆米的新型桃酥类产品,通过对板栗粉、脆米、棕榈油(18℃)、白砂糖等原辅料的添加量,焙烤温度,焙烤时间等工艺因素的研究,最终确定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面粉
【摘要】 对数学教学而言,要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就得教会他们从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到会提问开始. 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有利于数学建构性的学习. 【关键词】 提问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绝不是老师的“满堂
【摘要】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与教学思想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参与性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姿态,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参与性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积极动脑,对教师讲述的内容
【摘要】因教育的特殊性和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中职院校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必然性,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着结构单一、方法陈旧、没有与专业教学挂钩等问题,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工具性,实施弹性数学课程体系,强化计算器运用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与时代接轨,与职业教育相连,摒弃学院作风与纯学术教育才是可取之道.中职数学教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形成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处理部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必须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方法.本文依据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持续性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发展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是小学生对世界感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不能独立在生活以外形成作用,同时也不可自教材和课堂学习中与现实生活自发形成直接的关联性.较明显的
在课程改革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