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吉林省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建设缺乏整合意识,建设主体单一,直接影响了体育文化建设水平。高校体育文化要致力于构建立体宣传体系,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加强高校文化深度整合,推动多元文化融合;丰富文化建设主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提升吉林省文化建设内涵。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吉林省
  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笔者基于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分析,解剖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现状,以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提升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吉林省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品味。
  一、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1.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2015年吉林省政府提出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吉林省文化强省建设离不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支撑。然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氛围营造与吉林省文化强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高校积极拓展体育文化宣传渠道,改变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的现状。
  2.体育文化缺乏整合意识
  吉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体育文化建设薄弱,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出现孤立化现象。体育文化的孤立化发展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状态,不能与高校其他文化建设互相支撑,导致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度缓慢,而且不能有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难以发挥体育文化对师生的作用。
  3.体育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目前,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主要依靠高校与学生组织推动,建设主体单一化,导致吉林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难以达到文化强省建设要求。单一官方建设主体与学生社团建设主体,难以调动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步伐缓慢,建设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高校凸显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全员参与体育文化建设局面的出现。
  二、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1.构建立体宣传体系,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立体化的体育文化宣传体系,是突破吉林省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现状的一个有效措施。吉林省高校要善于借助传统宣传平台、抢占新媒体宣传阵地,构建立体的宣传体系,在高校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首先,要发挥传统文化宣传平台作用。高校要借助学校网络平台、学报、宣传栏、各班墙壁等传统宣传平台,弘扬体育文化,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渗透力。其次,抢占新媒体宣传平臺。智能手机成为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工具,高校要借助新媒体工具,开辟微信、微博等,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优势,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2.加强高校文化整合,推动多元文化融合
  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根据高校文化定位强化体育文化融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根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地位,确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向,这样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保持一致性,使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推动两者互补互促。其次,推动高校体育文化深度融合。高校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体育文化只是诸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要提升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必须要实现体育文化与高校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同时,体育文化还要与吉林省文化建设方向保持一致性,在文化强省的引领下,推动高校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深度融合。
  3.丰富文化建设主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建设主体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高度与深度,为了凸显吉林省文化建设品味,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共建良好局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必须要丰富文化建设主体,凸显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坚持高校、体育骨干建设力量中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体育文化骨干的引领,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体育社团、俱乐部骨干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建设氛围。其次,突出学生体育文化建设主体。只有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才是有效的文化建设,才能切实提升体育文化建设水平。高校必须要基于全体学生参与文化建设,打造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发挥学生体育文化建设主体作用,群策群力,利用全体学生的智慧,打造特色体育文化,使之为吉林省特色文化助力,使体育文化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总之,体育文化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吉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丰富吉林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也必将反哺于高校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吉林省文化渗透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琦.吉林省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89-90.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是践行该功能的排头兵。社会服务能力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教研组实际情况就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理解、现状、途径及提升进行探索,以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服务的关系,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路径与提升  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是践行该功能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就高频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学习共同体教学方法的应用,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协作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协作教学能力。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频电路;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涉及电子元件如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器件,单元电路如功放电路、调频电路、振
摘 要:科学准确地定位辅导员的身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辅导员的自身成长,以及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基于教育的本质和辅导员岗位的使命,本文提出构建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光合作用”模型,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可鉴之资。  关键词:辅导员;身份;光合作用;模型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目前各高校基本已建立了辅导员队伍
摘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面对这一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创新高校教育形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稳定  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