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高频电路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就高频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学习共同体教学方法的应用,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协作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协作教学能力。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频电路;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涉及电子元件如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器件,单元电路如功放电路、调频电路、振荡电路,集成电路,直到射频应用模块和大规模集成系统等。在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频电路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频电路教学现状
   高频电路教学一般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验教学以及实践课程设计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基本上就单元电路、集成电路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中涉及公式推导,大部分学生在课程中十分被动,缺乏思考,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盲目被动学习。教师注重对高频电路相关理论的讲解,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看,教师偶尔提问题,没有学生回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团结在一起,缺少团队协作能力。第三,考试形式单一,课程的总成绩一般由期末考试成绩的70%~80%加上平时成绩(平时考情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作业)的20%~30%组成,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二、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教学改革
   1995年,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它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借助于一定的学习载体共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共享和协作的组织。学习共同体体现“协作”两个字,并且充分发挥协作的作用,也就是说,鼓励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体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共享、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达到知识共享,学习共进、教学相长。运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强调整体性,始终将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学习整体
   如在讲述调制解调的时候,引入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调制?调制形同日常生活中的什么?调制中有哪些电路?这些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讨论这些问题,先让每个组独立思考,体现自主性,再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讨论,又体现整体性。
   2.互换角色
   如在讲解收音机时,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提出任务和分解目标,将5―7个学生分为一组,分为电路组、本振组、中放组和功放组,让每个组带着疑问和目标查阅大量的资料,每个小组的个体成员间要进行分工协作学习、设计和执行方案,体现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小组与小组又构成一个共同体,小组与教师也构成共同体,教师既可以作为每个小组的评价者,也可以担任每个小组的指导者。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使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3.加强课程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以整个学习过程为一个共同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考核成绩。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团队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和考核方法,在完成每一次任务时,都进行考核并及时公布成绩。这样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看成一个共同体来考量,既体现了平时过程性的评价,又体现了期末终极考核。要始终将考核贯穿于该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以课程知识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增进学生间的沟通协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
   总之,在学习共同体的倡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强调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能更深地理解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郭永志.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赵迎.论学习共同体及其教育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12(5).
  [4]廖惜春.基于工程应用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4):12-14.
  基金项目:本文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校级教改课题资助。
  作者:徐丽莎(1984— ),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光子嫩肤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分组采用光子嫩肤技术、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黄褐斑患者.[结果]光子嫩肤组比左旋维生
摘 要: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是践行该功能的排头兵。社会服务能力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教研组实际情况就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理解、现状、途径及提升进行探索,以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服务的关系,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路径与提升  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是践行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