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整齐划一,以致造成了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现象,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以图解决学生这一个体学习差异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60-1
  一、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法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并对相关的运动技能、个性和接受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查,根据学生情况建立卡片,将学生按甲、乙、丙、丁等进行分层,在各层次中适时进行等级“升降”,在正常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各层次的上浮标准。分层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1.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实行“层次升降”制度。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高“层次”学生处于停滞或有下降趋势时,随时给予降级,而发现较低层次的学生在确有进步时随时可给予“升级”。因为它能有效消除“较高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自我满足等消极因素,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较低“层次”学生奋发学习。
  2.根据学生所具备素质的优劣,将学生划分几个教学“层次”,分别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状况给予高低有别的学习任务。对较高“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应学教材的同时,适时增加一些相关的内容和技术原理的教学分析,使其在每次课中都感到有种新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使这部分学生原来“吃不饱”变为“吃得香”。对较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避免产生马虎态度和自卑感。
  3.利用不同层次结对练习,产生共生效果,获得技术。比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安排高、低层次同结伴练习,通过形象直观的技术的影响及他们间对“球”的体会、理解、感受,加之教师的正确讲解、示范和对错误技术动作的纠正,可以促进他们练习的次数,体会技术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球感”的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本身通过对知识的概括,并在与高层次学生的练习时的体会,又可重新获得新的认知结构,因为他们间所谈及的体会、感受,具有直观形象性,在一定时期内较有说服力,彼此间易产生“理解”。
  4.加强教师的指导,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在教学中,把一些体育素质比较好、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充当体育的骨干,由他们参与组织本小组的练习,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适时到各小组解决技术或难解的问题,做到了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二、进行“层次”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师是一种特殊技艺的传授者,而传授者自身的技艺水平高,无疑是颇具有影响力的。如果那些期望通过体育课提高运动水平的学生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提高亲和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学生,就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第三,提高指导水平。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信心在教学时提出的目标更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要尽量让学生避免失败,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合理指导学生正误,适时激励学生。
  2.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对学生的要求上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即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就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为宜,经过反复练习与体会理解的反复加以“层次”的升级,从欣赏“成功的喜悦”到巩固强化原有的动机。
  针对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学,教师应遵循多鼓励学生的原则,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索,领悟技术要领,在组织形式上应创造良好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热情。当学生有进步时,要不惜表扬,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通过层次的一次次提高或反复,学生心灵得到满足、技术得到完善,素质也得到提高。并且在各种技术的掌握和练习中,实现了知识技术的迁移。
  对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学应多启导,让他学会自学、体会,学会自己解疑,教师应精讲提关键,激发学生自觉自主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当然处于“高层次”的也时刻受到“降级”的压力,他们也不得不加强锻炼练习,以防“降级”的来临。
  3.注意培养体育骨于。“层次”教学由于多分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不能顾及到全面,因而必须培养优秀的体育骨干,以利于教学面的涉及,体育骨干能够帮助教学管理,及时反馈课中学生的信息,教师不仅可以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4.适时进行层次升降,抓住“层次”转换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德教授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确认有价值的各种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做好的一种社会动机”。从成就动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积极性是价值目标下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实现目标不可少的进取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动机是完成层次教学关键。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教师适时调节学生的层次,让成功的喜悦,激励其更努力,而技术、技能停滞的学生又受到适当的压力,迫其努力。
  5.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运用形象生动而简练的语言讲解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之产生跃跃欲试的表现。在教学的安排上,每学期每一次课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移情也就是拟物为人,主体在客观外物上投射感情,使得客体外物和主体诗人具有同样的心灵感受。在苏轼的交游词中多次妙用“移情”,使得情思的传达更为细腻生动,鲜明的流露出诗人主体的真面目真性情。  关键词:移情;拟物为人;交游词;赋情于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64-1      朱光潜在《谈美》中曾说:“‘移情作用’是把自
摘 要: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生活。作为高中生应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高中生的教育中,政治法制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高中生在学习政治法制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地了解政治法制的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以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以往高中生活中的经验与总结,对高中生学习政治法制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在整体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具有较强的学科关联性,需要广大教师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教学的错误理念,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广大高中生应深入思考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学不足,为改善数学学习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数学;例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摘 要:詩歌中包含的“书”之源、“书”之感、“书”之理以及背后包含的理学内涵,是打开此诗的关键点。  关键词:方塘;观书;宋诗;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09-2  《观书有感》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作者是著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这首诗是借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的。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半
摘 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山东大学附属小学,1987年更名为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占地面积8499平方米,建筑面积9127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教职工131人,专任教师129人,学生2528人。学校座落在百年洪楼教堂以西,与山东大学老校区毗邻。建校60多年来,不仅得到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诸多高等学府的文化熏染和滋养,又因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齐鲁首邑历城区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素养”,一直到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教育界对“语文素养”的探究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做出努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学生;有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
摘 要:当下社会盛行阅读之风,文学气息洋溢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经写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之中。阅读优秀的名著作品就如同品鉴甘甜的美酒、如同食用美味的菜肴、如同享受愉悦的旅行。通过阅读之后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如果能够从“读、思、感、取、用”五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那必定会对提高阅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因为,阅读,有助于提升理解能力;思考,有助于分析文章矛
摘 要:新课标的推进要求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当下的课堂中,传统教学的弊病仍然存在,教师讲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片面追求学生成绩、枯燥繁琐的课堂提问等,都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7
摘 要:“互联网 教育”就意味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从数字化教育到智慧教育,这不仅仅象征着教育信息化中技术的数字化转为智能化走向而促发的“形变”,更蕴含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所追求的“质变”,尤其是教育文化的创新。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带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最终指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