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哲学的转向微探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道德哲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范畴的哲学分支形式.在西方道德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先是经历了“神命论”与“德性论”纠缠,后又开启了“德性论”与“功利论”的争论.神命论是道德哲学的起始,指道德上正确的事情就是上帝命令我们做的事情;德性论是道德哲学出现的第一次转向,认为人之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发现自身内在德性;功利论是道德哲学的发散性转向,以抽象整体的“好”来引导精确义务的规定,孜孜不倦地想要去量化追求,最后达到“善”的终极目标.每次西方道德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都会衍生出更多的道德哲学的方法、观点以及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西方道德哲学的转向的微探,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道德哲学的历史规律,启发道德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将“神命论”“德性论”融通于“功利论”之中.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省份,山西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具有显著的本土化等特点.山西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科学先进的精神内涵、持久永恒的功能价值.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文化教学渗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联动、提高山西红色文化IP输出的影响力.但目前在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完善的教育机制和体系安排、缺乏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英语教材、英语教师欠缺红色文化素养、缺乏全面整合的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将山西红色文化更好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面对气候变化的主动回应,又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积极作为.基于能源革命视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具体对策有:(一)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转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奠定扎实基础;(二)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着力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自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帝位之后,拜占庭帝国便开启了东西罗马帝国分立后志在恢复罗马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规模军事征服时代.但作为查士丁尼时代收复西部领土再征服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汪达尔战争仅历时一年便取得完胜,而后进行的哥特战争却旷日持久,在意大利陷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拉锯战,使整个帝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场战争在耗时上如此悬殊,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之间在综合实力上存在着若干明显的差距,政权的稳定、统治阶级的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拜占庭帝国从“光复者”到“剥削者”的角色转换,
地方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基层社会的规范形态和秩序运作,而且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构建和深度实践.然而,混乱的主体观念、错置的角色定位以及匮乏的制度供给分别构成地方法治建设的观念困境、角色困境和制度困境.地方法治建设应当遵循“观念—角色—制度”的逻辑路径.驱使地方社会主体观念向现代法治规范性转换应当成为克服地方法治困境的前置性选择.基于法治主体观念的历史性变革,地方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得以深层次塑造.同时,经由对地方治理偏差的矫正和基层秩序缺陷的弥补,最终实现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府强制推行的休克疗法引发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动荡与全面衰退,民生凋敝,国力大减,整个俄罗斯社会陷入了长期混乱与普遍绝望.休克疗法措施的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使其具有破坏性和治愈性的双重属性.为防止苏共东山再起而进行的以休克疗法为代表的激进转轨改革,无法有效地解决俄罗斯积重难返、错综复杂的经济危机.但激进的休克疗法也摧毁了旧有的苏联模式,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
无差别杀人案件近年来在我国时有发生,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不仅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及犯罪传习.无差别杀人犯罪动机起源于犯罪人需要不满,导致身心状态失衡,加上自身缺乏调节能力,从而导致采用残忍手段报复社会.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特征、情绪特征、动机特征、人格特征方面均区别于其他犯罪人.预防无差别犯罪应从多个层面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家庭、政府、学校、社区、媒体等层面.
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于2021年又推出了三孩政策.这一政策对女性权利的影响:(一)对女性生育权、健康权构成冲击;(二)对女性受教育权(包括义务教育权、继续教育权)、平等就业权有重大冲击;(三)对女性婚姻家庭方面权利如家务劳动、家庭地位等有影响.三孩政策下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措施可采取: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法律政策,立法保障妇女生育自由选择权和生育健康权;完善和落实劳动法对女性权利的保护,立法禁止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保障多孩女性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和落实陪产假,做到男女两性平等承担家庭责任
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创伤后成长相辅相成,对于提升大学生危机应对和创伤后成长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针对危机应对与创伤后成长能力目标,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理清自我与他人,提升生命热情;探讨生命丧失,增强心理韧性;重构危机观念,激发生存智慧.从实践角度看,生命教育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危机与创伤,避免美化苦难,接纳人性的脆弱.
基督教自诞生以来,其发展过程伴随着残酷的宗教迫害,但在经历了近250年的迫害之后,基督教获得了最终的认可,一跃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在这种巨大转变的背后,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左右了基督教的发展走向.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经历了实施无差别的迫害政策、敌视和有意识的迫害、态度发生转变、“大迫害”及被基督教征服的过程.影响罗马统治者态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督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且适应其维护统治的需求,罗马多神教的衰落,共和时期延续而来的传统社会道德等,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隋炀帝是极具争议和话题的封建君主,其负面形象自唐至今由来已久.自李渊立国后追谥杨广为炀帝以来,在《隋书》《北史》《贞观政要》等史书中,隋炀帝的负面形象在封建时期统治者的价值观下被深刻描述.在《大业拾遗记》《隋炀帝艳史》等古代文学作品中,隋炀帝的负面形象被夸大.隋炀帝的负面形象在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被进一步放大,并在广大的受众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隋炀帝负面形象的成因,源于杨广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客观地讲,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其过错也是不可掩盖的,过大于功是评价隋炀帝的基本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