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求异思维能力又是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同仁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本人仅仅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一点看法。
写作在语文学科中是一种最复杂的心智活动,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目前从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情况来看,从理性高度上对求异思维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上,一些老师为了教学生应付考试,干脆规定了一套刻板的公式,再背诵几个据说是“万能”的论据材料,试图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禁锢学生思维的做法,使本来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变成了僵硬枯燥的文字游戏,完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求异品行。因此我认为要一改这种做法,大力提倡标新立异,逆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所谓求异,就是寻求变异。就是一种开阔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了求异思维的三特性理论,即求异思维具有多变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这就为求异思维的研究和科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三个特性之间是互有联系的,并非皆然分开的,因而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也不能截然分开。
我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求异思维训练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
首先要打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换角度来思考问题。怎样培养这种求异创新意识呢?可以大量列举古今中外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另辟蹊径,巧选材料角度的实例来激发学生。我国古代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就说明了他思考问题不受旧的习惯束缚,他由“人离开水”可以活命,敏捷地意识到“水离开人”人同样可以获救,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同样,“班门弄斧”原意是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只有敢于和行家里手一比高低的人,才能超出行家里手”,这样,我们就是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得到了新的观点。经常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慢慢地学生对作文的创新的为难情绪就会逐渐打破,跃跃欲试,独抒己见。
二、在立意上求异
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所以说“文贵有新意”。立意要立得鲜明,要立得深刻,要立得新颖,这样就使文章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内在联系,许多现象经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如果正向思维收获不大时,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反中见正,异中求新,提出论点,使内容具有独特性,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如果在思维过程中变换一下思维的某个因素,就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路。例如在学习了托物言志一类的文章之后,给学生出了《xx赞》的作文题目,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落叶赞》,由落叶将自己干枯的躯体覆盖在大地上,道出“即使落叶落地,也要为大地添春色作贡献”的精神,这样就抛弃了那种只把落叶视为凄凉和悲苦象征的习惯思维,而独出新意。此类方法还可以适用于流行了很久的格言、至理名言等进行反向思考的训练,从而写出新意,形成独到见解。例如,从“有志者事竟成”进行逆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从“开卷有益”谈起,得出“开卷未必有益”,通过正反两面的例子得出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好书,等等。这样的训练的要求不能太高,不要期望学生一定要写出惊人之高论,要有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三、在内容上求新求异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立意不凡,还要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我们的学生手中掌握的论据资料及其贫乏,不仅有限,而且陈旧,海迪姐姐,雷锋叔叔,居里夫人,等等,几乎成了他们写作议论文的“积木”,这本身就是文章的败笔之处。因此,教师应经常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必须时时充实他们的知识宝库,激发学生自己去掌握信息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提供的各种新的信息,使其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阐释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旧材料加以改造制作,翻出新意,为“我”所用。陈景润的故事人人皆知,人们都是把他作为勤奋刻苦的材料引入议论文的,但有个学生则把他作为明知难而越向前的典型来看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他驾驭了困难,征服了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他一开始就看到困难就望而生畏,那么谈何“1 2”的成功。
四、结构上求新立异
我们在议论文教学上常用的方法就是强调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和结尾处要归纳论点。我们现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就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势。要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有了严谨的结构,可使新颖的立意,不俗的内容得到完整的统一,成为一篇完美的文章。古人云“凤头”,又一说“起句当如爆炸”,这就是说,议论文的开头,力求漂亮,吸引人。开头可用设问,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出论题等,结尾处力求深与新,要从事件的后果、实质上探求新意,追求新意。结构上求新要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法法: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因果论证法等等,这样,把适合于学生作文的论证方法,给予指导,用到文章里去,可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出现一个小小的飞跃。
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时还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命题时要尽量多出些灵活的题目,不要限制地过死。
2. 允许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正确的答案,为了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不能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理解,而应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有差异。
3.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求异思维。打开思路,超越常规,提出不同寻常的、与大家不一致的看法。
4. 不是事事都可以求异。
以上是我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上所进行的一点尝试,通过反复的训练,其目的就是想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中学 830000)
写作在语文学科中是一种最复杂的心智活动,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目前从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情况来看,从理性高度上对求异思维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上,一些老师为了教学生应付考试,干脆规定了一套刻板的公式,再背诵几个据说是“万能”的论据材料,试图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禁锢学生思维的做法,使本来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变成了僵硬枯燥的文字游戏,完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求异品行。因此我认为要一改这种做法,大力提倡标新立异,逆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所谓求异,就是寻求变异。就是一种开阔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了求异思维的三特性理论,即求异思维具有多变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这就为求异思维的研究和科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三个特性之间是互有联系的,并非皆然分开的,因而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也不能截然分开。
我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求异思维训练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
首先要打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换角度来思考问题。怎样培养这种求异创新意识呢?可以大量列举古今中外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另辟蹊径,巧选材料角度的实例来激发学生。我国古代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就说明了他思考问题不受旧的习惯束缚,他由“人离开水”可以活命,敏捷地意识到“水离开人”人同样可以获救,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同样,“班门弄斧”原意是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只有敢于和行家里手一比高低的人,才能超出行家里手”,这样,我们就是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得到了新的观点。经常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慢慢地学生对作文的创新的为难情绪就会逐渐打破,跃跃欲试,独抒己见。
二、在立意上求异
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所以说“文贵有新意”。立意要立得鲜明,要立得深刻,要立得新颖,这样就使文章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内在联系,许多现象经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如果正向思维收获不大时,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反中见正,异中求新,提出论点,使内容具有独特性,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如果在思维过程中变换一下思维的某个因素,就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路。例如在学习了托物言志一类的文章之后,给学生出了《xx赞》的作文题目,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落叶赞》,由落叶将自己干枯的躯体覆盖在大地上,道出“即使落叶落地,也要为大地添春色作贡献”的精神,这样就抛弃了那种只把落叶视为凄凉和悲苦象征的习惯思维,而独出新意。此类方法还可以适用于流行了很久的格言、至理名言等进行反向思考的训练,从而写出新意,形成独到见解。例如,从“有志者事竟成”进行逆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从“开卷有益”谈起,得出“开卷未必有益”,通过正反两面的例子得出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好书,等等。这样的训练的要求不能太高,不要期望学生一定要写出惊人之高论,要有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三、在内容上求新求异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立意不凡,还要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我们的学生手中掌握的论据资料及其贫乏,不仅有限,而且陈旧,海迪姐姐,雷锋叔叔,居里夫人,等等,几乎成了他们写作议论文的“积木”,这本身就是文章的败笔之处。因此,教师应经常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必须时时充实他们的知识宝库,激发学生自己去掌握信息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提供的各种新的信息,使其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阐释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旧材料加以改造制作,翻出新意,为“我”所用。陈景润的故事人人皆知,人们都是把他作为勤奋刻苦的材料引入议论文的,但有个学生则把他作为明知难而越向前的典型来看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他驾驭了困难,征服了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他一开始就看到困难就望而生畏,那么谈何“1 2”的成功。
四、结构上求新立异
我们在议论文教学上常用的方法就是强调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和结尾处要归纳论点。我们现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就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势。要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有了严谨的结构,可使新颖的立意,不俗的内容得到完整的统一,成为一篇完美的文章。古人云“凤头”,又一说“起句当如爆炸”,这就是说,议论文的开头,力求漂亮,吸引人。开头可用设问,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出论题等,结尾处力求深与新,要从事件的后果、实质上探求新意,追求新意。结构上求新要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法法: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因果论证法等等,这样,把适合于学生作文的论证方法,给予指导,用到文章里去,可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出现一个小小的飞跃。
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时还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命题时要尽量多出些灵活的题目,不要限制地过死。
2. 允许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正确的答案,为了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不能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理解,而应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有差异。
3.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求异思维。打开思路,超越常规,提出不同寻常的、与大家不一致的看法。
4. 不是事事都可以求异。
以上是我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上所进行的一点尝试,通过反复的训练,其目的就是想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中学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