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强、消化、巩固和运用,以便为中考获取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上好中考复习课,提高系统复习的质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依纲靠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强调学生阅读教材,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在全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同时提出阅读的要求和思考题,做到读有要领、有体会、有收获、力求解决问题,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要点,针对考纲考点,找出重点。例如复习“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先提出阅读要求,溶解度的涵义,特定的条件,有关计算等。阅读时还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句进行反复推敲,求得正确的理解和记忆。如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应强调指出建立这个概念时要有“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单位是克”四个条件,如果少了其中一个条件,固体溶解度这个概念就不能确定下来。
阅读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且鼓励学生把疑问提出来讨论,最后将问题当场解决,这样学生心里就踏实多了。
二、着重解决似懂非懂的问题
每当进行化学复习时,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专注程度不高。在复习课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出新水平,就必须要在复习过程中找准学生学得似懂非懂的地方,再指导他们把这些认识得模模糊糊的问题弄清楚。这样,学生就体会到自己有了新的收获,取得了新的进步,不再认为复习课是机械重复,照本宣科了,反而觉得复习课是更有味道的新课,学习興趣自然就浓起来了。
比如,有一次我提问一个学生,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学生回答:“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可见学生对饱和溶液有模糊的认识,没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忽略了确定饱和溶液这个概念的必备条件——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又如在复习有关单质的知识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接着我针对这道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将氧气和臭氧或将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时,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是否属于单质?经启发后,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了,认识到如果某种物质是单质,前提是该物质必须是纯净物。通过概念复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之前认识得不够清晰的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抓好试题的评讲
备考过程中做专题性习题或模拟测试,然后对试题进行评讲,这是必备的环节。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评讲试题的作用是查漏补缺,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评讲试题时不要“眉毛胡子一齐抓”,对做对的或错的都来讲,这样会减弱学生听课的兴趣,失去耐心,甚至麻木。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来点评,其中有些错误会影响到全局,影响到以后,如不及时纠正,会留下后患。对于这样的错误我是不轻易放过的,评讲前作透彻的分析,摸清学生做错的原因,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评讲选择题时,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选那个答案,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又能将知识进行适度的扩展。一节好的试题评讲课,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收益,从而增强了他们复习备考的信心。
四、借助实验,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复习过程中做不做实验,复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和手段。
通过实验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复习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显示不同颜色这个考点时,有些学生提出在硫酸溶液中是哪部分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急着作答,先演示这样的实验:首先往蒸馏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往硫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最后往稀硫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实验后,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是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结论,这个问题就通过实验解决了。
通过实验,增强对一些特殊物质的记忆。在复习复分解反应这个专题时,有些学生对一些物质是否溶于水,沉淀物是什么颜色搞不清楚。为了让学生对这些物质认识深刻,记忆牢固,通过实验来解决。例如往CuSO4溶液中滴加入NaOH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他们就很容易地得出了Cu(OH)2是蓝色沉淀的结论;往FeCl3溶液中滴加入NaOH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同样,他们也得出了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记住了一些具特殊性质的物质。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依纲靠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强调学生阅读教材,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在全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同时提出阅读的要求和思考题,做到读有要领、有体会、有收获、力求解决问题,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要点,针对考纲考点,找出重点。例如复习“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先提出阅读要求,溶解度的涵义,特定的条件,有关计算等。阅读时还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句进行反复推敲,求得正确的理解和记忆。如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应强调指出建立这个概念时要有“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单位是克”四个条件,如果少了其中一个条件,固体溶解度这个概念就不能确定下来。
阅读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且鼓励学生把疑问提出来讨论,最后将问题当场解决,这样学生心里就踏实多了。
二、着重解决似懂非懂的问题
每当进行化学复习时,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专注程度不高。在复习课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出新水平,就必须要在复习过程中找准学生学得似懂非懂的地方,再指导他们把这些认识得模模糊糊的问题弄清楚。这样,学生就体会到自己有了新的收获,取得了新的进步,不再认为复习课是机械重复,照本宣科了,反而觉得复习课是更有味道的新课,学习興趣自然就浓起来了。
比如,有一次我提问一个学生,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学生回答:“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可见学生对饱和溶液有模糊的认识,没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忽略了确定饱和溶液这个概念的必备条件——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又如在复习有关单质的知识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接着我针对这道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将氧气和臭氧或将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时,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是否属于单质?经启发后,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了,认识到如果某种物质是单质,前提是该物质必须是纯净物。通过概念复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之前认识得不够清晰的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抓好试题的评讲
备考过程中做专题性习题或模拟测试,然后对试题进行评讲,这是必备的环节。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评讲试题的作用是查漏补缺,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评讲试题时不要“眉毛胡子一齐抓”,对做对的或错的都来讲,这样会减弱学生听课的兴趣,失去耐心,甚至麻木。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来点评,其中有些错误会影响到全局,影响到以后,如不及时纠正,会留下后患。对于这样的错误我是不轻易放过的,评讲前作透彻的分析,摸清学生做错的原因,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评讲选择题时,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选那个答案,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又能将知识进行适度的扩展。一节好的试题评讲课,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收益,从而增强了他们复习备考的信心。
四、借助实验,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复习过程中做不做实验,复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和手段。
通过实验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复习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显示不同颜色这个考点时,有些学生提出在硫酸溶液中是哪部分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急着作答,先演示这样的实验:首先往蒸馏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往硫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最后往稀硫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实验后,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是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结论,这个问题就通过实验解决了。
通过实验,增强对一些特殊物质的记忆。在复习复分解反应这个专题时,有些学生对一些物质是否溶于水,沉淀物是什么颜色搞不清楚。为了让学生对这些物质认识深刻,记忆牢固,通过实验来解决。例如往CuSO4溶液中滴加入NaOH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他们就很容易地得出了Cu(OH)2是蓝色沉淀的结论;往FeCl3溶液中滴加入NaOH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同样,他们也得出了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记住了一些具特殊性质的物质。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