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改良学生思维方式与品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听而不思”,对化学实验是“动而不思”,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性,思维能力差,因而常常产生烦躁、厌倦乃至放弃的心理,自然造成教学效果差。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始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要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坚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
  1. 培养思维的多面性、变通性、深刻性
  思维的多面性表现在一个人看问题的全面性,善于着眼于事物之间各方面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找出问题的本质。为此就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和理解问题。而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训练,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例如,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需要列出温度、浓度、压强,还要列举物质的状态(气、液、固)、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是否构成原电池等诸多因素。让学生分析辨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如,在同温、同压下,对于两个反应,S(g) O2(g)=SO2(g) Q1,S(s) O2(g)=SO2(g) Q2,比较热量Q1、Q2的大小。分析:直接的比较是不行的,我们找出两者的差别在于反应物S的状态不同,一种是气态,一种是固态,两种状态的联系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把第一个方程式S(g) O2(g)=SO2(g) Q1分两步:第1步,把气态S变为固态S,第2步,燃烧方程式S(s) O2(g)=SO2(g) Q2,以S(g)= S(s) 放热为纽带把Q1和Q2联系在一起。通过题目的设置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常规思路解决不了问题时,考虑变通思维方式,也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乙烯与乙酸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求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常规思路来说这里面有三个量:C、H、O,知道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现在只知道一个量,常规的思路是走不通的。这时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从三个量的关系入手找出乙烯(CH2=CH2)中C∶H=1∶2,乙酸(CH3COOH)中C∶H=1∶2,继而得出m(C)∶m(H)=6∶1,质量分数比也为6∶1,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思维的深度,主要表现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深刻的理解概念和深入的思考问题,善于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中提炼出隐含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讲烷烃的通式时,我们以饱和烷烃为基础,通过对比、归纳得出多一个双键少两个氢,多一个叁键少四个氢,多一个环少两个氢的规律。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深挖细究,追本溯源,力求思维达到严密深邃,使学生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牢固,而且能系统、深刻的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2.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
  学生的发展最终是自己发展自己,一切外部的事物只能影响他,而不能直接改变他,思维最终将走向它的独立性。所以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思考,经过思维矛盾的冲突,内化为个人的思维模式。而学生则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探究寻求答案,并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另外还要求学生思维具有批判性,不为标准答案所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形成自我评价标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常常会出现思维的偏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肯定其质疑勇气的前提下再做出适当的纠正。
  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的严密性表现在思维的全面、准确。在问题出现时要考虑到问题发生的可能和因素、问题发生的根源、实质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问题的实质入手,着力于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过程,使问题的结果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较好的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化学问题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不能全面细致的照顾到有关问题的所有信息。因此在设置典型例题时要步步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严密性。例如,粗盐中含有Ca2 、Mg2 、SO42-等杂质,精制后得NaCl饱和溶液。精制时在溶液中应加入什么试剂?滴加顺序是什么?分析:Ca2 用CO32-离子沉淀出来,Mg2 用OH-沉淀出来,SO42-用Ba2 沉淀出来。学生在选择阳离子或阴离子组成化合物时往往出错,顾此失彼。CO32-只能是Na2CO3(最后产品是NaCl,不会引入杂质阳离子)。OH-最好选择Ca(OH)2,一是便宜,二是考虑到杂质中有Ca2 可一并除去,因此Ca(OH)2溶液必须在Na2CO3前滴加。除SO42-用BaCl2(最后产品是NaCl,不会引入杂质阴离子)而引入Ba2 ,也可用Na2CO3中的CO32-来除去,故Na2CO3必须最后加,但是还会引入CO32-离子,可加盐酸(注意必须是盐酸)除去CO32-,而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时不会留有杂质。
  思维的严密性不是一两次的做题能形成的,必须进行类似的多次训练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成型。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平时应要求学生形成严谨的作风,包括语言表达严谨规范。做题格式、书写的规范。学生思维严密性的形成也包含老师个性的体现,老师自身做题是否严谨,自身的言行是否严谨,这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严密性的形成。
  4. 培养创新的思维品质
  灵活、敏捷、顿悟乃创新思维品质之精髓。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挖掘一些灵活多变的问题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例如,某气态烃1L,完全燃烧生成CO21.4L和水蒸气1.6L(气体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则原混合物为:A、C2H6和C2H2 B、CH4和C2H2C、CH4和C2H4 D、C2H4和C2H2。分析:单个的物质学生可以通过方程式求得,思路简单清晰,而混合物,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能从选项中一个个试,可以求出答案,但这不是本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此时我引进“混合平均分子式”的概念,设混合物的分子式为CxHy,按平时的思路可求得x=1.4,y=3.2,C混合平均值为1.4就必须要求C的个数一个小于1.4(只能为1),为CH4,一个大于1.4;H混合平均值为3.2必有一个大小3.2(CH4中H>3.2,满足条件),另外一个必须小于3.2(题目中只有C2H2中H个数小于3.2),所以混合物为CH4和C2H2。这种解题方式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解放,对培养创新思维品质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以生活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强调书本理论要服务于生活实践,较之于老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时代感很强。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问题设置超前,违背认知规律  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要遵循着先掌握知识、后形成认识、再具备能力这样一种内在的认知规律。如果让学生对尚未熟悉和掌握的相关问
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学、怕学。而职校的情况则更严重,大多数职校学生是中考未考上重点中学的落榜生,相对于普高生来说,无论是在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方面,还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学习方法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很多职校生对数学缺乏信心,失去兴趣,甚至有厌学思想。这就给职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下面就如何提高职校数学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于2006年12月28日隆重上市的陕汽德御重卡,是陕汽、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等黄金供应链成员共同创新的又一力作;是陕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高起点、高品质、低油耗的重卡典范,堪
作者简介:谭大为,1975年生于广东省罗定市,2004年6月广东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现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泵王””再创“世界第一”1月24日,随着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高高举起手中的指挥棒,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6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成功下线,三一再次问鼎一项“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自主阅读能力、陶冶思想情感和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表达,畅所欲言  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  师:你们观看了关于海底动物生活的课件,也读出了描写各种动物活动方式的语句,读得很好,老师很满意。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喜欢的动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量大幅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在我国许多古代及60、70年代按119标准修建的桥梁,由于设计标准偏低.许多桥梁已经承载力不足.发生了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