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腰部肌肉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DSK)患者腰椎相应节段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并分析肌肉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DS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定量测量与L1/2~L5/S1的5个节段下位终板相对应的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脂肪浸润百分比及肌肉相对横截面积(RCSA).分析肌肉退变与矢状面偏移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人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及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结果 多裂肌和竖脊肌在L3/4、L4/5、L5/S1节段脂肪浸润百分比均高于L1/2和L2/3节段(均P <0.05).腰大肌在L4/5和L5/S1节段脂肪浸润百分比均低于L1/2、L2/3和L3/4节段(均P<0.05).多裂肌和腰大肌的RCSA在L1/2~L5/S1节段逐渐升高,竖脊肌的RCSA在L1/2~L5/S1节段逐渐降低.多裂肌在L1/2节段的RCSA与SVA存在负相关性(r=-0.391,P =0.027),L3/4节段的RCSA与TK存在负相关性(r=-0.364,P = 0.040),与LL 存在正相关性(r =0.381,P=0.031),L4/5节段的RCSA 与TLK存在负相关性(r=-0.336,P=0.048),与LL存在正相关性(r = 0.402,P=0.022),L5/S1节段的RCSA与TLK存在负相关性(r=-0.432,P=0.014);竖脊肌在L3/4节段的RCSA与PI存在正相关性(r = 0.350,P=0.049),L4/5节段的RCSA 与LL(r =0.451,P=0.010)和SS(r = 0.440,P = 0.012)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DSK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在下腰椎的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上腰椎,而腰大肌上腰椎水平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下腰椎水平.多裂肌下腰椎水平有助于维持腰椎曲度,竖脊肌下腰椎水平主要影响骨盆参数,二者对于维持脊柱骨盆的矢状位平衡具有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为我国同情用药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查阅美国同情用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文献,分析美国对于临床试验药物使用的最新政策和措施,重点对拓展性同情
目的:评估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在药事管理学科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药事管理学科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研法,对四
目的:了解各级药品检测实验室比旋度测定能力,帮助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和加强质量管理.方法:依据ISO/IEC 17043:2010实施本次能力验证.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制备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