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学生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本人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在学生的作品、用品、学生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学生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的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1.适合各年龄特点的图书
图书是孩子进入阅读殿堂的阶梯。随着孩子在年龄、心智、视觉、认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在选择图书时也应有阶段性。
3~4岁的孩子,在视觉捕捉上已相当敏锐,他们喜欢明亮的色彩,不过图画最好简单清晰,在比例上也应与实物相符,以免孩子在理解上发生困难,可以选择一些儿歌、童话和民间故事。5~6岁这个时期,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增长、词汇量的增加、想象力的丰富,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
2.不同体裁的图书
儿歌、古诗是孩子甜蜜的牛奶,这是对孩子进行母语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们具有节奏感强、短小精悍、内容简单的特点,好的古诗和儿歌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故事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听故事能哺育出聪明的孩子,故事涉及面广,孩子不仅在故事中认识社会,而且还了解自然、增长知识。
寓言是甘醇的饮料: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它并不是对孩子疾言厉色地说大道理,却总是巧妙地给孩子以哲理的启示。
童话是多彩的布丁:童话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给孩子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3.根据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来针对性的选择图书,以帮助孩子及时地纠正。有的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文明行为的图书;有的孩子喜欢撒谎,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有关诚实方面的书等。
4.符合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图书
父母还应从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图书,既保护孩子的探究欲,又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氛围——让学生体验阅读快乐
让学生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学生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出来,并加以展示,使学生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欲,活动室因此成为学生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校园的其它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学生喜爱的经典作品,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学生独自创作、可以是学生相互合作、可以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学生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三、活动——渗透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设置悬念,引发阅读。
首先,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不要一口气讲完,可以留个“悬念”,让学生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并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其次,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遍故事的内容,在讲第二遍时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说说“漏掉”的那部分故事的内容。
2.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当学生可能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把书外的生活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换位思考。
3.充分利用图画、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
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看图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阅读活动中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图片、乐于接受图片、乐于通过图片学习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给文字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使学生手口一致地阅读,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学生由于惧怕文字而降低阅读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到“拐杖”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总之,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学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在学生的作品、用品、学生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学生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的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1.适合各年龄特点的图书
图书是孩子进入阅读殿堂的阶梯。随着孩子在年龄、心智、视觉、认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在选择图书时也应有阶段性。
3~4岁的孩子,在视觉捕捉上已相当敏锐,他们喜欢明亮的色彩,不过图画最好简单清晰,在比例上也应与实物相符,以免孩子在理解上发生困难,可以选择一些儿歌、童话和民间故事。5~6岁这个时期,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增长、词汇量的增加、想象力的丰富,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
2.不同体裁的图书
儿歌、古诗是孩子甜蜜的牛奶,这是对孩子进行母语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们具有节奏感强、短小精悍、内容简单的特点,好的古诗和儿歌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故事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听故事能哺育出聪明的孩子,故事涉及面广,孩子不仅在故事中认识社会,而且还了解自然、增长知识。
寓言是甘醇的饮料: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它并不是对孩子疾言厉色地说大道理,却总是巧妙地给孩子以哲理的启示。
童话是多彩的布丁:童话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给孩子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3.根据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来针对性的选择图书,以帮助孩子及时地纠正。有的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文明行为的图书;有的孩子喜欢撒谎,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有关诚实方面的书等。
4.符合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图书
父母还应从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图书,既保护孩子的探究欲,又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氛围——让学生体验阅读快乐
让学生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学生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出来,并加以展示,使学生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欲,活动室因此成为学生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校园的其它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学生喜爱的经典作品,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学生独自创作、可以是学生相互合作、可以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学生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三、活动——渗透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设置悬念,引发阅读。
首先,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不要一口气讲完,可以留个“悬念”,让学生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并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其次,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遍故事的内容,在讲第二遍时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说说“漏掉”的那部分故事的内容。
2.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当学生可能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把书外的生活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换位思考。
3.充分利用图画、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
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看图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阅读活动中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图片、乐于接受图片、乐于通过图片学习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给文字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使学生手口一致地阅读,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学生由于惧怕文字而降低阅读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到“拐杖”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总之,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学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