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下面试从两个方面谈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等。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等。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变更实验操作人员,等等。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它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增加测量次数固然可提高平均值的可靠程度,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的结果,提高测量精确度。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发生实验事故,等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4.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⑤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等。
  5.实验考查。考查的形式有:①书面实验考试;②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等等。
  总之,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需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技能的培养方法。因此,抓好上述的技能培养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他文献
为了解奶牛分娩前后与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指标的变化与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牛产后的生产性能状况相结合,研究奶牛分娩前后的能量代谢状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教学 必要性 内涵 途径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学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一直困扰着历史与社会教师。历史与社会课互动式教学法主要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创立师生互动的平台;积极引导,促进互动;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更新观念,回应互动等途径实施。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 互动式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历史与社会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想品德课堂脱离枯燥、乏味、说教式,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我就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必须抛弃注重“学历”的陋习,转向注重真正的“学力”。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坚持艺术化和实用性的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培养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学力”。  一、“学力”在“
正确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强化其创新意识,提高其物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做法。  一、深化概念教学,强化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标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  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  我们应当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