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师生消耗的时间要尽可能少一些;二是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要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对英语教学而言就是对英语教学做系统分析,选择可能适应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各种因素优化组合,使英语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效果。
提起学生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回忆,我们怀念同学间的深深的友情,也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但是最令我们担心的还是我们的学习成绩,面对每况愈下的成绩,家长比学生自己还着急,他们在不断地为孩子寻求能提高成绩的各种方法。对于如何学好英语课,我觉得语言这类科学是听说读写的过程,但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听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充分把握课堂的45分钟。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但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方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确立以“四变”为原则的指导思想,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1、在教学目标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听和说是人们在英语口头交际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开口说话的关键是首先要听清楚、听准确,然后才能开口模仿。如果没有听清楚就去模仿,必然模仿得不正确,说出的话别人听不懂,也就会影响说的积极性和说的信心。而英语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语音,语调均需模仿。如果听的不准确,模仿的也必然不正确。听也是说的准备,听了之后才会产生“说”的愿望。听是一种语言输入,只有经过了大量听的活动,扩大了语言的输入量,才能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多听,提高了听力才有可能提高说的能力。因为只有听多了才知道英语是怎样说的,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轻带过;才知道怎样表达是英语的习惯表达,减少汉语表达的影响;也才能够通过听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从而不但会说,敢说,而且还能说得好。
2、在教学方针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把学习比作送货进仓,自己只要打开“仓门”等老师把货物装进去就行。这样的听课,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同学们要提高听课效率,重要的是要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去吸收知识,发挥课内学习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了前提条件,但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再好,如果同学们不积极思考,不主动消化和吸收,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课堂学习和吃饭一样,别人是不能代替的。要上好课,必须积极参与课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具体地说,就是对老师的每一个提问,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交际性原则,变“填鸭式”、“满堂灌”为启发式教学,精讲基础知识。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4、教学内容上,增加语言实践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提高。
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多因素组合的整体,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因素优化组合。英语教学就其内涵来说,既包括篇、段、句、词多个层次的理解,又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多项知识要素的掌握,还包括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培养。只有进行整体教学才能克服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为一个个小段落,片面进行词汇、语法知识灌输的弊病,才能全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遵循整体原则,在教学程序上,把课文内容这个信息作为出发点,从整体中学习部分,再通过部分加深对整体的认识,最后再回到整体中去。在教学内容上既强调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又必须加强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把词汇、语法、课文融为有机的语言整体。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对词汇的教学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做到词、句、文三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准确理解单词、短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的讲解,也应体现整体性原则,采用示范、归纳、应用三个步骤。先给出课文中出现的含有该语法现象的句子,以此作为例句,再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和要点。归纳总结后再设计情景,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快节奏的操练和交际活动,确保学生当堂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2、实践性原则。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来自不断的训练、积累和重复,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大力加强语言实践,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迈克尔·韦斯特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教育家埃克斯利也说过:“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就是最成功的课。”他们的话明确指出了语言实践的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双向交流。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进行交际活动,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活动达到活跃和谐的程度。要搞好双边活动,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体学习。双边活动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安排是:教师指导,学生先学;学生自学,教师检查;教师启发,学生解答;教师示范,学生运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习。教师做好组织、激励、引导学生的工作、刺激、促进学生自我活动能力,引导他们手、脑、口并用,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
贯彻实践性原则,教师要进行精讲,才能让学生多练习。精讲就是要用精确简洁的语言讲清楚重点、难点,使学生得到清晰、准确的概念;就是用最简明通俗的语言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分析;就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热情鼓励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提起学生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回忆,我们怀念同学间的深深的友情,也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但是最令我们担心的还是我们的学习成绩,面对每况愈下的成绩,家长比学生自己还着急,他们在不断地为孩子寻求能提高成绩的各种方法。对于如何学好英语课,我觉得语言这类科学是听说读写的过程,但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听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充分把握课堂的45分钟。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但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方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确立以“四变”为原则的指导思想,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1、在教学目标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听和说是人们在英语口头交际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开口说话的关键是首先要听清楚、听准确,然后才能开口模仿。如果没有听清楚就去模仿,必然模仿得不正确,说出的话别人听不懂,也就会影响说的积极性和说的信心。而英语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语音,语调均需模仿。如果听的不准确,模仿的也必然不正确。听也是说的准备,听了之后才会产生“说”的愿望。听是一种语言输入,只有经过了大量听的活动,扩大了语言的输入量,才能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多听,提高了听力才有可能提高说的能力。因为只有听多了才知道英语是怎样说的,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轻带过;才知道怎样表达是英语的习惯表达,减少汉语表达的影响;也才能够通过听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从而不但会说,敢说,而且还能说得好。
2、在教学方针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把学习比作送货进仓,自己只要打开“仓门”等老师把货物装进去就行。这样的听课,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同学们要提高听课效率,重要的是要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去吸收知识,发挥课内学习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了前提条件,但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再好,如果同学们不积极思考,不主动消化和吸收,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课堂学习和吃饭一样,别人是不能代替的。要上好课,必须积极参与课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具体地说,就是对老师的每一个提问,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交际性原则,变“填鸭式”、“满堂灌”为启发式教学,精讲基础知识。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4、教学内容上,增加语言实践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提高。
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多因素组合的整体,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因素优化组合。英语教学就其内涵来说,既包括篇、段、句、词多个层次的理解,又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多项知识要素的掌握,还包括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培养。只有进行整体教学才能克服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为一个个小段落,片面进行词汇、语法知识灌输的弊病,才能全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遵循整体原则,在教学程序上,把课文内容这个信息作为出发点,从整体中学习部分,再通过部分加深对整体的认识,最后再回到整体中去。在教学内容上既强调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又必须加强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把词汇、语法、课文融为有机的语言整体。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对词汇的教学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做到词、句、文三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准确理解单词、短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的讲解,也应体现整体性原则,采用示范、归纳、应用三个步骤。先给出课文中出现的含有该语法现象的句子,以此作为例句,再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和要点。归纳总结后再设计情景,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快节奏的操练和交际活动,确保学生当堂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2、实践性原则。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来自不断的训练、积累和重复,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大力加强语言实践,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迈克尔·韦斯特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教育家埃克斯利也说过:“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就是最成功的课。”他们的话明确指出了语言实践的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双向交流。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进行交际活动,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活动达到活跃和谐的程度。要搞好双边活动,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体学习。双边活动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安排是:教师指导,学生先学;学生自学,教师检查;教师启发,学生解答;教师示范,学生运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习。教师做好组织、激励、引导学生的工作、刺激、促进学生自我活动能力,引导他们手、脑、口并用,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
贯彻实践性原则,教师要进行精讲,才能让学生多练习。精讲就是要用精确简洁的语言讲清楚重点、难点,使学生得到清晰、准确的概念;就是用最简明通俗的语言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分析;就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热情鼓励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