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是什么原因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逐步揭开了为什么有些人喝一点酒就脸红而有些人不会的奥秘。本文中,笔者就将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原理。
  一、喝酒脸红的原因
  很多人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喝酒脸红,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
  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的乙醛迟迟不能代谢,长时间会涨红脸。
  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 h后红色就会渐渐褪去,这是因为肝脏里的P450氧化酶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代谢。
  二、喝酒脸白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喝酒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烂醉如泥。这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250 g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400~500 g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250 g,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介绍,有些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体内两种酶均存在的人是什么样子呢?一般就是那些喝酒时会大量出汗的人。这是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
  三、酒量能练出来吗
  酒量取决于肝脏中酶的含量,乙醛脱氢酶的含量越高自然酒量越大。酶含量说明你消化酒精的能力,而这种酶的确只与遗传因素有关,先天既定。
  但如果你大脑和血液耐受酒精的能力较强,身体强壮,没有疾病,不对酒精过敏,则显示出的酒量也较强。因此,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身体的耐受能力,这就是酒量能练出来的原因。
  此外,饮酒还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逐步提高饮酒量而身體恰又能顶住,下次饮酒就有了心理暗示,经过几次心理暗示逐步强化,也会提高酒量。
  温馨提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
其他文献
司马迁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这件事是大事。《孟子》里,告子有云:“食、色,性也”;说明饮食之事、男女之情,是人生两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我观察过几个朋友,凡是女主人会做饭会持家的,都过得如火如荼,夫妻相亲相爱。  我的朋友Linda,喜欢烘焙,中餐西餐都做得精致味美,引得她老公偶尔也想露两手。很多人家,一到做饭的点儿就愁吃什么,他们俩呢,早早地就商量好了今天谁主厨、做中式还是西式餐。厨房里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封建社会将祭祀典礼与军事战争视作两项最重大的国事活动。“亲征”是古代帝王亲自统帅军队以上伐下之征战,亲征既是军事战争又含祭祀典礼,最能体现封建
参务在清代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人参不仅皇室用量较大,而且通过人参的经营,成为维持皇宫经费用项的重要来源之一;再者,人参产自东北,白山
期刊
日本的一项研究称,薯片、炸薯条、蛋糕、派类以及速溶咖啡4类食物比香烟还致癌,原因是这几类食物中均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什么?如何降低致癌物摄入量?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薯片  因可能致癌而值得我们注意的物质是“丙烯酰胺”。该物质据说存在于一些原材料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并将其加热到120°以上的食物中。由于薯片充分满足了上述条件,因此,无论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查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认定薯片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