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我国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近10年关于民族文化研究的537篇论文为样本,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民族学科中民族文化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分析、核心作者、期刊分布、研究机构以及分时间片段构建了民族文化研究关键词热点趋势共现图谱可视化展示,进而探讨了民族文化研究的热点变化状况。与此同时,深入揭示了该领域热点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探讨了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知识图谱;计量分析
  【作者】罗贤春,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吉首,416000;余波,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2-0125-011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HOTSPOTS IN THE
  STUDIES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RECENT
  10 YE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SSCI Data
  from 2004 to 2013
  Luo Xianchun,Yu bo
  Abstract: By taking the sample of the 537 papers on 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included by the CSSCI database in the last 10 years, this pap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ping to conduct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to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subject of ethnology It constructs a co-occurrence visualization pattern of the trend of hot keywords in 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core author, journal distribu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divided time segments Then it approaches change of the hotspots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At the same time, it reveals intens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tspots in the said fiel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field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of 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Key Words: n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mapping; econometric analysis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民族的不断发展,民族学科也在不断地壮大。民族学是关于民族的科学,民族文化是民族学较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民族文化的发展关乎民族学科的进步,从某种程度而言,民族文化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民族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不同时代,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各个时代的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共性和个性;每一时代的人们既是文化的承受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时代不同,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精华、糟粕也就不同。[1]人们历来意识到民族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其重要性程度尤为突出。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Kivrak,Serkan[2]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知识共享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影响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最后从文化层面提出了了解文化的深度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知识共享。在实证研究方面,Choi,Jaewon[3]介绍了民族文化影响移动用户对移动推荐系统的态度,认为移动用户的态度受文化价值、理论基础和信仰等因素影响,而移动推荐系统主要受功能、语境和社会的制约;通过对中国、韩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功能性和社会因素对用户移动推荐系统的态度显著影响,信仰因素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国内学者一直重视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在民族文化理论方面,高万能[4]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素质、民族历史、民族文学、民族经济、民族生活以及民族观念形态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亮度,总是通过民族文化来显示,民族文化总是相互融合,民族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民族文学、民族艺术、民族科学技术、民族史学哲学宗教。余梓东[5]认为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探讨了民族服饰流变对特定民族的服饰在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将产生一系列变化。宋湲[6]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阐释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符号,从服装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民族服饰形态的符号学观念,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材质等方面论述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特征,归纳汇总了民族服饰的符号学规律,以服饰符号为载体识别每个民族的特征。在民歌研究方面,李强[7]分析了怀化区域内少数民族多声民歌的民族特性、民族审美、民族语言、劳作方式、地域特性对当地多声民歌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阐述了该区域多声民歌的特色,并探讨了该区域多声民歌的当代传承发展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王杰[8]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具体个案,分析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民歌与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民歌这种农业文明的文化现象与都市大众文化结合形成了复杂的价值含义和社会作用。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让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地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发挥民族文化的高效价值,从而使民族文化能强有力地推动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管理、法令和政策方面进步。然而,在民族文化研究计量方面,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很少有学者对民族文化进行计量研究。实际上,我们认为,对民族文化研究热点等进行计量与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命题。本文尝试从社会网络分析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选择的数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2014年8月26日)。利用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来源文献检索,以“民族文化”和“民族学”为关键词和学科类别检索了国内近10年(2004—2013)来关于民族学领域民族文化研究的文献,通过数据清洗,最后共获得537篇有效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III对民族文化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和分析。Citespace是由美国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知识图谱工具,通过共现分析和共引分析为理论基础,结合突变检测理论直观地呈现科学发展动态变化。[9]
  (二)文献年度分布
  文献的年度变化趋势与文献知识量的增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能揭示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因此,文献的数量是衡量文献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之一。[10]44-45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学领域民族文化研究文献的数量,可大致分析出该领域文献的发展与应用程度,进一步较全面地掌握近10年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速度和理论水平。如图1所示,随着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民族学科关于民族文化研究的数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图中曲线明显体现了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发展情况,2004—2008年间发展呈上升趋势,短短5年从52篇上升到107篇,文献总计393,年均786篇,表明国内民族文化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2009-2013年间,文献总计144篇,年均288篇,文献数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数据也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急待新的理论和实践突破其发展和创新。从整体而言,相关领域有待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在这10年间,民族文化一直是民族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从文献分布可知,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发展趋势区别较明显,虽然该领域文献一直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但后五年发展速度显著下降,数量下降高达一半以上。另外,通过文献分布和作者分布对比分析发现,该领域的高频作者发文总数也较低,较好地说明了该领域研究比较分散。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和演进,相关学者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较多,需要加大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力度。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图1文献年度分布
  (三)文献作者分布
  在文献计量学中,可通过文献的发文量(重要性评价)和被引量(影响力评价)2个指标来测评核心作者。本文将采用发文量来确定核心作者,将下载的数据样本导入citespaceIII,通过参数调整和聚类结果,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控制作者共现图谱的节点和连线后运行软件,得到文献作者可视化图谱(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近10年对民族文化研究作者的分布较分散,发文累积频次不是很高,该领域最高发文作者仅7篇。
  图1文献作者分布
  为了进一步了解近10年民族文化研究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本文列出了近10年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4的核心作者,如表2所示:
  表2文献核心作者分布表
  序号核心作者频次序号核心作者频次1王鉴711吴钦敏42秦红增612丁智才43萧放613姚顺增44曹能秀614巴登尼玛45徐杰舜615田婧46李锦516倪胜利47喇明英517曾羽48赵世林418王铭铭49廖杨419孙杰远410周真刚420王明琦4 通过表2可以明显看出,在所列出的排名在前20的核心作者中,核心作者发文频次大于等于4的作者仅有7位,并且大于6的核心作者仅有一位,是排名第一的核心作者王釜,其他19位作者发文为4至6篇。综合分析图1和表2,可发现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作者在近10年中研究不是很集中或研究比较有限,有待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四)文献期刊分布
  大部分文献期刊在刊载文献时,期刊载文各自都有其侧重点,即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刊载领域。通过调整数据和聚类结果,控制核心期刊共现图谱的节点和联系,运行软件,得到核心期刊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从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出《民族研究》载文量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中遥遥领先。
  图2文献期刊分布
  为了更好地了解核心期刊的载文情况,特遴选了核心期刊载文频次大于等于11的期刊,如表3所示:
  表3文献期刊载文前20名数据表
  序号期刊篇数中心度序号期刊篇数中心度1民族研究76021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文科版)160042贵州民族研究4904112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文科版)1503广西民族研究4201113学术探索150014思想战线3001414民族艺术研究140165民族教育研究2802915云南社会科学140126黑龙江民族丛刊1900216文物140087西北民族研究1801617中国民族140018旅游学刊1800618世界民族130159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文科版)1700719民俗研究130011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文科版)1700420青海民族研究11004文献期刊分布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列出了文献期刊对该领域载文的前20名。从表中可看出,排在第1位的是《民族研究》,高达76篇。排在第2的是《贵州民族研究》,载文49篇,《广西民族研究》,载文42篇。其余的文献期刊的载文频次在大于10小于31篇。从载文在前20名的文献期刊可看出,民族类期刊对民族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最高,表中的20种民族类期刊中,有“民族”二字的刊物高达14种,载文前3的民族类刊物均属少数民族地区刊物,载文都在40篇以上,中心度也是所有核心期刊中较高的,中心度最高的是《贵州民族研究》,由此可很好的表明了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比国内其他地方要高。通过对文献期刊载文和研究力量的分析还发现对该领域研究最关注的文献期刊《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和《广西民族研究》等三个刊物除了载文量较高外,中介中心度也是最高的;同时,这几个刊物都是民族学科内比较重要的几个刊物。   (五)研究力量分布
  537篇文献共涉及207个单位,单位之间的合作很少,均未形成相应的合作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力量相对分散,在民族文化研究交流方面较为封闭。因此,该领域的相关合作与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citespaceIII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发现,537篇文献中,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图3研究机构分布
  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研究机构的分析情况,统计了近10年中发文排名前的24个机构,如表4所示:表4研究机构分布表
  序号机构发文序号机构发文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与社会学学院1913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6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
  与人类学研究所1614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63兰州大学西北少数
  民族研究中心1515云南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与管理学院64中山大学人类学系1416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
  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65西南大学西南民族
  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1117贵州大学56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018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57云南大学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研究中心919广西师范大学历史
  文化与旅游学院58四川省民族研究所920贵州师范大学59贵州财经学院82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
  (旅游)学院510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
  与社会学学院82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51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
  与社会学学院623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512广西民族研究所624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
  与民族政策研究院5通过表4可发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排名第一,发文19篇;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发文贡献都在10篇以上16篇以下。同时,发文频次在大于5小于10的研究机构有10个,并且都是民族类研究机构和少数地区研究院所。结合图3和表4可以明显地看出,民族文化研究实力较强核心机构为民族类研究所,发文在大于等于6的机构有10个,并且都是民族类院校和研究所,这较好地说明了民族文化在民族院校或研究所关注程度较高。文献期刊和研究力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态势和运动轨迹,也表明了该领域研究的侧重点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热点和未探知的新盲点。
  三、近10年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共现图谱
  利用 CiteSpace软件绘制前沿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来寻找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在参数设置选择 keyword(关键词 )作为节点,通过调整参数和聚类结果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结果以 Time Zone( 时间区域 )方式显示 (见图4)。图中的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关键词,结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两个结点之间的连线粗线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频次高低,结点的年轮结构反映的是某一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色调由冷变暖表明时间由远及近。
  图 42004-2013年 CSSCI 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图谱
  通过图4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民族文化研究的热点及变化情况,特别是能清晰地了解该领域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近10年间民族文化研究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本文列出了这10年出现频次排名前30名的高频词及首次出现的年度(民族文化频次为539,与我们检索的结果一致,故不在此表中列出),如表5所示:
  表52010-2013年CSSCI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度年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度年1少数民族文化58024200416民族地区1400520062民族关系33002200617民族文化交流13020063民族文化保护29016200418和谐社会1300420064民族文化传承22002200619民族教育1300620045少数民族21012200520民族经济1200520066书评19007200421人类学1200120087文化产业18007200422民族发展12020048民族文化遗产18003200423云南民族文化1100320069旅游开发17007200624民族研究110200810全球化16008200425文化传承11005200611民族精神16003200426民族理论11007200412民族文化资源15009200427民族政策110200613非物质文化遗产150200728民族融合10003200414民族文化旅游14001200529民族旅游1001200615文化变迁14001200430文化自觉1002006由表5可知,近10年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和视角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创新。从图中还可明显看出,词频和中心度均较高的核心词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通过近10年民族文化研究分析发现,这10年间除了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被高度重视外,全球化、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理论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基于以上分析,较好地表明了民族文化研究中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以及民族关系等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旅游和全球化成为这10年关注的热点。
  通过综合分析图4和表5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近10年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热点趋势变化,大致可以得出几个热点趋势:
  (一) 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全球化、民族理论和文化产业是2004年出现的热点主题。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热点关键词都在同一年限的年限柱上,并且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心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同时这些高频词都是2004年出现的,词与词之间的频次和中心度大小都较为接近,这较好地表明了这些词之间的关联度相当高。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度非常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2004年该领域很多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祁庆富[11]认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民族文化遗产是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出了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韩小兵[12]介绍了我国在强调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文物保护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保护的同时,提出了应尽快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版权保护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相关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全方位法律保护。何国显[13]从实证角度入手研究了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南宁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提出了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促使其实行现代转型。王玲[14]介绍了文化全球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认为从实际出发分析鉴别大胆吸收外国文化中积极有用的成分,提出了形成先进的新文化必须保存和发展独特的中华文化。樊泳湄[15]认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等问题,提出了文化资源开发工作缺乏创新重构。   (二) 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传承、旅游开发、民族旅游和民族地区都是2006年该领域研究出现的热点关键词,这些热点词代表了2006年的热点,热点词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分析发现,民族旅游、民族开发促进了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 该领域作者李大健[16]介绍了我国民族政策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进步、和谐,提出了按“三个代表”要求发展和完善我国和谐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先进生产力、文化事业,确保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崔明德[17]介绍了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认识的历史,探讨了民族关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研究范围和方法,试图构建民族关系思想史的研究和理论框架。陈乐齐[18]介绍了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及产生的新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因素是必须强化城市服务和管理功能并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
  (三) 民族研究、人类学、文化认同和民族问题是2008年该领域出现的热点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之间关系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热点关键词都是民族学研究热点问题。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交叉较频繁,可以看出通过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人类学、文化认同已成为该领域研究必须涉猎的问题。肖青[19]认为村落研究是当时的学术界的热点,分析了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民族村寨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长期存在研究层次的滞后性、研究范式的单一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庄孔韶[20]通过对相对于传统乡村组织的现代企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历程的检视,阐述了组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着眼点、理论导向以及研究特征,探讨了田野参与观察中的“组织”文化的内涵问题。王希恩[21]论述了统筹兼顾在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中的重要性,认为统筹兼顾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提出在当前民族宗教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的情况下应善于应对民族因素的特殊事件和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四) 后5年民族文化领域研究关注度开始有所下降,这5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双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多民族文化以及传承发展这几个热点领域。通过综合分析,不难发现这5年的热点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提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是民族文化开始探索和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时期。白红梅[22]以内蒙古呼伦小学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为例子,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探讨了少数民族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品质及课程模式方面的文化特点。王希辉[23]通过实地调查恩施市茅坝小学的学校、教师、学生、课程设置等方面,揭示了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在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配备、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提出了推动武陵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黄健[24]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民族地区已逐渐从原有的双语教育发展到三语教育,分析了国内外民族地区三语教育发展的概况,剖析了我国民族地区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论述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三语教育研究的启示。
  通过近10年民族文化领域研究的计量和关键词热点趋势图谱综合分析发现,从整体而言,前5年的研究热点趋势较明显,研究热点都比较集中;后5年开始慢慢下滑,表明了民族文化研究的重点不同,同时也说明了后5年民族文化处于探索和发展的新时期。从一定程度而言,近10年的热点关键词的发展和变迁已较好地反映了民族文化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以CSSCI(2004-2013年)收录的民族文化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III可视化软件对民族文化领域研究的文献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力量分布和高频关键词热点趋势图谱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和分析,并通过高频关键词贡献图谱分别就2004-2013年间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通过对近10年民族文化领域高频关键词热点趋势图谱分析可以发现,在这期间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词之间的联系密切并促进了相关热点的发展。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热点有: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政策、民族旅游、民族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和全球化等热点关键词。民族文化研究致力于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既有继承性,也有发展性。民族的文化研究是一个大的系统,通过这些热点关键词,可得知该领域的研究已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渗透,只是渗入的深度各有不同。
  (二) 近10年民族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到不同的层面,民族精神、文化变迁、民族教育、民族研究、全球化和和谐社会已成为相对较新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代表这一个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全球化、国策、政治等的全面探讨以及对文化历史变迁的综合研究,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随着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区域化和多元化到来,民族文化的研究可借鉴和融合国外研究的方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三) 民族文化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民族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随着不同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全球化及和谐社会将对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开拓新的空间,也将为民族文化持续发展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序雅 民族文化内在特性论纲[J] 社会科学,1988,11
  [2]Kivrak, Serkan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J]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4,41(7)
  [3]Gottardi, Piero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mobile recommender system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4,86(1)   [4]高万能,李瑞熙 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创新[J] 贵州民族研究,2005(3)
  [5]余梓东 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6]宋湲,徐东 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特征分析[J] 纺织学报,2007(4)
  [7]李强,杨果朋 怀化少数民族民间多声民歌研究[J] 中国音乐,2011(4)
  [8]王杰 民歌与当代大众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9]侯海燕,刘则渊,陈悦,姜春林,尹丽春,庞杰 当代国际科学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 科研管理 2006(3)
  [10]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1]祁庆富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12]韩小兵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版权法保护意义探究[J] 河北法学,2004(6)
  [13]何国显,周耀明,文晴 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4]王玲 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应对[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5]樊泳湄 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
  [16]李大健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完善民族政策的和谐取向[J] 民族研究,2006(4)
  [17]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探讨[J] 民族研究,2006(2)
  [18]陈乐齐 我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9]肖青 中国民族村寨研究省思——以20世纪中叶以来的学术著作为对象的讨论[J] 民族研究,2008(4)
  [20]庄孔韶,李飞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J] 民族研究,2008(3)
  [21]王希恩 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中的统筹兼顾[J] 民族研究,2008(5)
  [22]白红梅,春迎 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和发展——呼伦小学多元文化教育引发的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11(1)
  [23]王希辉 教育公平与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研究——基于湖北恩施市茅坝小学的教育民族志调查[J] 民族教育研究,2012(3)
  [24]黄健,王慧 国内外民族地区三语教育之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2012(5)
  〔责任编辑:李妍〕
其他文献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中,壮族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对壮族聚居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研究壮族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内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女博士詹妮弗·托克(Jennifer Took)所著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部族首领:中华帝国晚期壮族首领在土司制度
期刊
[摘要]边境社会稳定与边境民族心理、文化特征紧密联系。问卷调查显示,在直接与越南北部接壤的滇越边境民族地区,当国家所实施的边境政策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边境民族的物质需求抑或文化诉求时,滇越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意识都会得到逐渐增强。滇越边民基于国家惠边政策所培养起来的双重心理,往往通过其极具鲜明族群文化特征的群体生活行为充分表现出来,激励着滇越边民积极参与和创建有序边境社会秩序。  [关键词]
期刊
长江师范学院李良品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研究》,于2013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长达78万字的有分量的著作。我们长期在广西从事地方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阅读李良品教授的大作之后受益良多,认为该书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的研究有多方面的贡献。  第一,该书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地区分布的横向及土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的两个方面,
期刊
【摘 要】“亲属化”是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一个普遍现象,除婚姻结合外,认寄和结拜也是其重要推手。亲属关系确定之后,仍要靠双方频繁的互动来维持。而亲属关系的构建和维持,不但能够帮助村民适应当地物质稀缺的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润滑民族关系,并消弭宗教隔阂,从而实现村庄整合。  【关键词】亲属关系;文化多元;村庄整合  【作 者】王晓,福建农林大学乡村建设学院讲师、博士。福州,350002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之源起/林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30~34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权利内卷化:以云南一个彝族社区为例/罗明军//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6). - 13~2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的历史回顾与反思(1949-1976):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崔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24~29(1)  民族身份
期刊
【摘要】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
期刊
【摘 要】就制度供给而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制度目标实现路径设计与代理人个体目标理性选择路径的同向性和兼容性。所以,在存在个体理性约束的情况下,以少数民族身份为核心,以各种民族优惠政策为工具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机制,和以传承人名录制度为核心的保护制度,常因缺少与少数民族文化行动者(传承主体)目标的兼容性而失去预期的效用。因此,改革其治理机制,重塑制度与个体理性的目标间的激励兼容性,完善其个
期刊
在欧美,民族生态学作为一门兼跨民族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它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人类学相关理论被译介过来,并与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发展相结合,已有不少学人开始采借域外民族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致力于中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国的民族生态学这门学科也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但如果我们对百余年来学界对中国民族地区生态研究实践进行梳理,依然会
期刊
【摘 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而,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并成为共同体的呢?格林菲尔德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舍勒认为怨恨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因此可以说怨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在早期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一度走向极端。20世纪后期,民族怨恨与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特点。要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就要构建多元共存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慢性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人类学关于慢性病的研究正逐步展开。本文在全球现代化及国家对慢性病控制的背景之下,分析村民对“病”的分类及其对慢性病的理解。村民根据经验给出了正病与外病、大病与小病、慢病与快病三种分类。村民对这些分类的使用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而慢性病这一历史性事实却处于尴尬的位置。与此归类问题对应的是患者对于病因解释的不确定性。这种解释的不确定性不仅是生活在传统与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