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88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根高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的取新教學手段,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成大课堂活动的主体,以此帮助学生深层次体会、应用物理知识。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虽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关联,但是其本身抽象性比较强,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旷热情不是很高,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经常会出现逃避、退缩的情况,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能指引学生更加直接、深层次地对物理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问题情境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会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在物理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
  2、活跃物理课堂氛围
  在过去高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会不停地为学生讲知识点,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堂学习根枯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交互,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的课堂沉闷状况,有助于学生学习。
  3、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彰学中,教师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附属对象,学生很少主动地思考探究,大多是直接“吃现成”,削弱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探究物理问题,这样学生必须更加自主地学习,这样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
  1、借助媒体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生动形象的物理图片以及通过音频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介绍学习背景以导入课题。随着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物理课堂教学必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但大多数时候都以无法解释而不了了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先导,向学生提问,进而由浅入深,解释原理。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像折断的样子”时,教师可以提问:“谁能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一下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在教授“地球的自转”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讲台上精美直观的PPT课件是教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助手,运用多媒体设备的物理教学如虎添翼。
  2、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知识大部分都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物理知识同时也能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在主观意识引导下进行课堂学习。
  例如,在“交变电流”教学中,教师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的认识交变电流。电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在装修阶段都会首先布置电路。教师可以以此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迁移到生活场景中,回想家中在布置电路是的实际情况。学生开始肯定存有众多疑问,教师要将学生的问题归纳分类,找出普遍性问题做出详细解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进课堂学习中。
  3、融入趣味元素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课堂的整体气氛相对凝重。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物理教材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也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在“光的衍射”教学中,由于光的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因此教师要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足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光的真实存在。教师也可以通过在不透光的光屏上进行衍射实验,让课堂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使教学的形式不断创新,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4、激活学生思维
  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所授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先利用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实验、图片、视频等形式营造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问题,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认真思考和讨论,助推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鸡蛋碰石头”的画面,据此创设情境,由学生猜测结果———鸡蛋碎了,针对现象设问:鸡蛋为什么会碎?使其思考和探讨,将他们的视线转移至力上来,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两两击掌创设情境,随意选取两位同学采访击掌时双手有什么感觉?将会说到“有麻麻的感觉”,然后询问:踢足球射门的瞬间,球飞出去,脚会有什么感觉?回答“脚会痛”,即系设问: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支持力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知道因为杯子对桌面产生压力而发生形变,使其亲身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关系?鼓励他们踊跃提出个人猜想,一起分析,如:同性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为接下来的科学探究实验做准备。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课业压力繁重的高中阶段,也能保有物理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锦甫.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J]. 人文之友,2019(16):183.
  [2] 王祯.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析[J]. 新课程导学,2019(13):58.
其他文献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老病死,就有了护理活动.在19世纪中叶以前医护没有明显的分别,治疗与护理多由教会担任,由修女出于爱心及宗教的博爱、济世宗旨对病人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而在需要接近男性身体方面的工作时,主要由地位低下的奴役来完成.大约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由于科学的发展,欧洲相继开设了一些护士训练班.1836年德国牧师西奥多、弗里德尔在斯瓦茨建立了第一个世界上较为正规的护士训练班,护理的
期刊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病人入院后,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患肢正确护理,预防并发症,维持营养和电解质平衡,规范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护理干预组病人手术全部按预定时间进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功能,2组比较,护理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为一体,因此,在很多知识中能找到生活的影子,同时这些知识也能应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让生活化的情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
目的 探讨心肺脑复苏术教学方法的改进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届护生各80名,2002届为对照组,2003届为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法即理论授课和演示;观察组行改进法即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做好教学设计.具体方法是根据护生操作考核主要扣分依据,重点指导胸外心脏按压、判断呼吸心跳是否停止、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时吸呼比时间的掌握;并课堂设置情景教学或护生互为模特,观察2组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护生合格率高于对照
输液贴是一种新型的卫生材料,无菌、安全、柔软、防水、自粘性强,对组织刺激性小.常应用于输液过程中输液导管针柄的固定和输液穿刺部位的保护.我院引申用于婴幼儿硅胶导尿管的固定,特别是新生儿及1~6个月婴儿的导尿管固定,效果良好。
期刊
摘要:新课标修订稿第一次提出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在中学渗透得很多,但在小学阶段很少人会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沟通几何直观与数学本质的联系呢?本文通过加强对几何直观的运用,突显数学的本质,探索其运用的教育价值,寻求几何直观在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几何直观 数轴 图形语言 数学本质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几何直观的应用为学生分析问题、解
摘要:高中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在高考压力之下教师会加大授课频率、授课量,而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进一步增大了学生的负担,最终形成了英语教学的恶性循环。由此,“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亟待探索的课堂。鉴于此,本文对“双减”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双减”背景;高中英语;有效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效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好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教学內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充分了解。是否高效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有效的基础上达到高效。  一、分类细化目标,准确定位学生,注重拓展延伸  1、学习的目标要明确,但也要细化。因为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是一个水平的接受
期刊
摘要:伴随着优质教育理念的引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合理地调节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育的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由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思维;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由于考试制
摘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作文自信心受到影响、练习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作文评改未能真正起到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把评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是符合当下教育发展趋势的。但是,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初中生自改互评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自主评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