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教师工作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研修方式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合肥市华铮名师工作室顺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融合传统研修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网络主题教研远程送培送教线上线下结合
近年来,作为以名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研 究群体——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发挥辐射 引领效应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 的发展,受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教师工作节奏加快等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研活动面临占用时间多和人员 难以聚齐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2018年,合肥市华铮名师工作室顺应信息技术快速 发展的时代特点,融合传统研修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 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 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在更大范围内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网络教研直播,提升引领品质
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多沿用两种传统方式。 一是课例研修,即工作室领衔人召集成员、学员等,于统 一时间集中到同一地点,先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再组织评 课,最后由领衔人或外请专家进行总结式点评;二是专 家讲座,即由工作室邀请某一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面向 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经验分享。这些线下的教研方式有其 自身优点,比如,课例研修因为现场感强,有利于教师进 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辩论等优点而广受欢迎。专家讲座高 屋建孤传递前沿教学理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 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只观课不议课,缺乏主动思考,坐 等专家评课;专家讲座互动性较弱,有时甚至存在听者 刷手机、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需求不 風部分教师对于当天的研讨主题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 完成任务而来,自然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 心有牵挂,线下教研多安排在工作时间,一线教师即使调 课参与了活动,却还惦记着任课班级学生的作业本没法 批改,影响第二天的教学反馈等。
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理 念,结合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寻求对策。
1. 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提炼研讨主题
在新学年开始之前,我们会借助问卷星平台,通过网 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教研主题的需求。问 卷设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0道单选题,各题选项都 是研讨主题,10道题的设置源于选择主题的不同角度: 第1题源于最新的教育观点;第2题源于有争议的教育 热点;第3题源于市教研室的年度主题;第4题源于本 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第5 ~ 10题源于各年级教材中的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为主观题,教师们可以提出自己感 兴趣而又未出现在选择题中的研讨主题。
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选择研讨主 题的主动权,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回应。而问卷星的强 大数据分析功能,又能实时反馈出不同主题受欢迎程度 的百分比,我们就可以根据数据提炼出本年度历次研讨 的主题,列出详细的研修计划。
2. 组织网络主题教研,提升引领品质
工作室借助CCtalk平台,每月安排两次线上主题教 研的直播活动,虽然占用了教师们的业余时间,但因为解 决了研修方式带来的工学矛盾,加之研讨主题来源于基 层,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确保研修质量,我们根 据线上活动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1)控制时间。一 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通常安排两个主题,力争做到短小精 悍,避免冗长的说教。(2)增强互动。线上主题研修,打 破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界限,人人享有同等的话语权,教 师们有疑就问,有感就发,参与度高。CCtalk平台提供 了语音互动、文字留言等多种互动渠道,在实践中我们发 现,语音互动最便捷,但如果“上麦”的教师过多,杂音就
会很大,影响研修效果;文字留言能给更多教师提供参 与互动的机会,但留言多了容易刷屏,主讲者无法捕捉到 有效信息。经过摸索,我们创造性地将二者结合,开展主 题教研时,所有参与教师都可以文字留言,工作室两位成 员“上麦”,一位主讲,一位密切关注文字留言,从中提取 关键信息,用语音反馈给主讲人,相当于是所有参与教师 的代言人,极大提升了互动的效率。(3)保证品质。精 心选择每次研修的两个分享主题,一般来说,A主题注 重实践层面,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B主题注重理论层 面,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热点话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发挥工作室对一线教师专业成长 的引领作用,提升主题研修的品质。
3.开设网页互动专区,拓宽参与渠道
我们为教师专门在工作室网页上开设了互动专区, 为没能参与直播的教师提供参与渠道。在互动专区,最 初只是教师们发表自己对主题教研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逐渐由单方面的留言演变为多方 向的交流,有时甚至出现争辩讨论的场景,说明线上研修 的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传递的理念对教师的教学 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二、远程送培送教,扩大辐射范围
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 到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是名师工作室责无旁贷的 使命。传统的送培送教,因为路途遥远,教师经常是清晨 出发,历经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承担送培送教任 务的团队辛苦疲劳不说,学校还要提供中午的工作餐等 费用,可谓耗时长,受益人数少,性价比低。
受电视台直播互動节目的启发,我们工作室发挥信 息技术特长,开展足不出户的远程送培送教。以工作室 远程送教到四川大凉山的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合 肥工作室的教师在本校授课,以两部手机代替摄像机, 一部从学生听课的视角,拍摄教师的正面镜头和PPT画 面,另一部拍摄教师用扑克牌变魔术的特写镜头,两个 镜头的视频转换成NDI信号在电脑中实现自由切换,通 过CCtalk平台的屏幕分享,传送到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 面前,思源学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教师授课。 学生们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和动笔演算的音频、视频又通 过腾讯会议传送回合肥,合肥的教师再根据学情随时调 整教学。虽然因网速问题,传送稍有延时,但在双方教师 的努力配合之下,一个上午顺利完成了两节数学活动课 的远程送教和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既保证了教学效 果,又降低了送教成本。
相对于远程送教,远程送培从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应各方邀请,我们工作室通过“师训宝”等平台,为近千 名教师开展了远程培训。为提升培训效果,改变主讲教 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我们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安排了一 些互动答题的环节,了解参训教师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参 训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线上线下结合,帮扶教师成长
观课和议课是名师工作室的常规工作,也是促进青 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助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且多承担一定的行政职 务,很难抛开日常工作,频繁地跨校开展观课、议课等研 修活动。为此,我们利用网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在日常教学中,工作室推行“镜子课堂”,要求学员 自我录课,通过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自我完善。同时,教师每月至少发送一节完整 的课堂教学视频给导师,再根据导师的观课建议予以改 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遇到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 题,如教学难点无法突破,课堂生成难以应对,可随时发 送教学片段到工作室的QQ群中,邀请工作室全体成员 给出诊断性的建议。
遇有赛课任务时,网络教研 更是为磨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如右图所示,首先由领衔人在 QQ群里发布课题,全体成员提 前研读、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相关 内容;随后在群里召开语音会 议,对授课者发送的教学设计初 稿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精准 定位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环节; 授课教师根据线上议课的结果, 在线下进行试教;试教后的文字反馈和相关视频再次发 送到QQ群中,全体成员开展线上的二轮议课……直至 线下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 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 专业发展的高端团体,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潮流,融 合传统教研优势,创新研修平台,打造网络环境下名师工 作室研修方式的新样态。
注:本文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9年度课 题“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 号AH2019007 )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网络主题教研远程送培送教线上线下结合
近年来,作为以名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研 究群体——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发挥辐射 引领效应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 的发展,受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教师工作节奏加快等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研活动面临占用时间多和人员 难以聚齐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2018年,合肥市华铮名师工作室顺应信息技术快速 发展的时代特点,融合传统研修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 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 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在更大范围内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网络教研直播,提升引领品质
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多沿用两种传统方式。 一是课例研修,即工作室领衔人召集成员、学员等,于统 一时间集中到同一地点,先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再组织评 课,最后由领衔人或外请专家进行总结式点评;二是专 家讲座,即由工作室邀请某一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面向 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经验分享。这些线下的教研方式有其 自身优点,比如,课例研修因为现场感强,有利于教师进 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辩论等优点而广受欢迎。专家讲座高 屋建孤传递前沿教学理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 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只观课不议课,缺乏主动思考,坐 等专家评课;专家讲座互动性较弱,有时甚至存在听者 刷手机、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需求不 風部分教师对于当天的研讨主题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 完成任务而来,自然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 心有牵挂,线下教研多安排在工作时间,一线教师即使调 课参与了活动,却还惦记着任课班级学生的作业本没法 批改,影响第二天的教学反馈等。
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理 念,结合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寻求对策。
1. 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提炼研讨主题
在新学年开始之前,我们会借助问卷星平台,通过网 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教研主题的需求。问 卷设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0道单选题,各题选项都 是研讨主题,10道题的设置源于选择主题的不同角度: 第1题源于最新的教育观点;第2题源于有争议的教育 热点;第3题源于市教研室的年度主题;第4题源于本 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第5 ~ 10题源于各年级教材中的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为主观题,教师们可以提出自己感 兴趣而又未出现在选择题中的研讨主题。
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选择研讨主 题的主动权,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回应。而问卷星的强 大数据分析功能,又能实时反馈出不同主题受欢迎程度 的百分比,我们就可以根据数据提炼出本年度历次研讨 的主题,列出详细的研修计划。
2. 组织网络主题教研,提升引领品质
工作室借助CCtalk平台,每月安排两次线上主题教 研的直播活动,虽然占用了教师们的业余时间,但因为解 决了研修方式带来的工学矛盾,加之研讨主题来源于基 层,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确保研修质量,我们根 据线上活动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1)控制时间。一 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通常安排两个主题,力争做到短小精 悍,避免冗长的说教。(2)增强互动。线上主题研修,打 破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界限,人人享有同等的话语权,教 师们有疑就问,有感就发,参与度高。CCtalk平台提供 了语音互动、文字留言等多种互动渠道,在实践中我们发 现,语音互动最便捷,但如果“上麦”的教师过多,杂音就
会很大,影响研修效果;文字留言能给更多教师提供参 与互动的机会,但留言多了容易刷屏,主讲者无法捕捉到 有效信息。经过摸索,我们创造性地将二者结合,开展主 题教研时,所有参与教师都可以文字留言,工作室两位成 员“上麦”,一位主讲,一位密切关注文字留言,从中提取 关键信息,用语音反馈给主讲人,相当于是所有参与教师 的代言人,极大提升了互动的效率。(3)保证品质。精 心选择每次研修的两个分享主题,一般来说,A主题注 重实践层面,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B主题注重理论层 面,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热点话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发挥工作室对一线教师专业成长 的引领作用,提升主题研修的品质。
3.开设网页互动专区,拓宽参与渠道
我们为教师专门在工作室网页上开设了互动专区, 为没能参与直播的教师提供参与渠道。在互动专区,最 初只是教师们发表自己对主题教研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逐渐由单方面的留言演变为多方 向的交流,有时甚至出现争辩讨论的场景,说明线上研修 的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传递的理念对教师的教学 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二、远程送培送教,扩大辐射范围
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 到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是名师工作室责无旁贷的 使命。传统的送培送教,因为路途遥远,教师经常是清晨 出发,历经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承担送培送教任 务的团队辛苦疲劳不说,学校还要提供中午的工作餐等 费用,可谓耗时长,受益人数少,性价比低。
受电视台直播互動节目的启发,我们工作室发挥信 息技术特长,开展足不出户的远程送培送教。以工作室 远程送教到四川大凉山的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合 肥工作室的教师在本校授课,以两部手机代替摄像机, 一部从学生听课的视角,拍摄教师的正面镜头和PPT画 面,另一部拍摄教师用扑克牌变魔术的特写镜头,两个 镜头的视频转换成NDI信号在电脑中实现自由切换,通 过CCtalk平台的屏幕分享,传送到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 面前,思源学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教师授课。 学生们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和动笔演算的音频、视频又通 过腾讯会议传送回合肥,合肥的教师再根据学情随时调 整教学。虽然因网速问题,传送稍有延时,但在双方教师 的努力配合之下,一个上午顺利完成了两节数学活动课 的远程送教和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既保证了教学效 果,又降低了送教成本。
相对于远程送教,远程送培从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应各方邀请,我们工作室通过“师训宝”等平台,为近千 名教师开展了远程培训。为提升培训效果,改变主讲教 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我们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安排了一 些互动答题的环节,了解参训教师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参 训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线上线下结合,帮扶教师成长
观课和议课是名师工作室的常规工作,也是促进青 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助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且多承担一定的行政职 务,很难抛开日常工作,频繁地跨校开展观课、议课等研 修活动。为此,我们利用网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在日常教学中,工作室推行“镜子课堂”,要求学员 自我录课,通过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自我完善。同时,教师每月至少发送一节完整 的课堂教学视频给导师,再根据导师的观课建议予以改 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遇到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 题,如教学难点无法突破,课堂生成难以应对,可随时发 送教学片段到工作室的QQ群中,邀请工作室全体成员 给出诊断性的建议。
遇有赛课任务时,网络教研 更是为磨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如右图所示,首先由领衔人在 QQ群里发布课题,全体成员提 前研读、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相关 内容;随后在群里召开语音会 议,对授课者发送的教学设计初 稿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精准 定位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环节; 授课教师根据线上议课的结果, 在线下进行试教;试教后的文字反馈和相关视频再次发 送到QQ群中,全体成员开展线上的二轮议课……直至 线下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 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 专业发展的高端团体,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潮流,融 合传统教研优势,创新研修平台,打造网络环境下名师工 作室研修方式的新样态。
注:本文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9年度课 题“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 号AH2019007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