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下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皮肤不良反应
【机 构】
:
100730 北京医院皮肤科(现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皮肤性病科,101200),100730 北京医院皮肤科,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5年48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AD患者的T细胞PI3K通路活性,健康对照组38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PI3K活性采用免疫沉淀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kt及其磷酸化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增殖采用噻唑蓝(MTT),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反应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按症状分为轻型(1级)、中型(2级)、重型(3级)3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8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各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病情分级的关系。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PA(229.99
目的探讨淋巴免疫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按3∶2分为皮下注射组51例,淋巴注射组34例,淋巴注射组患者分别于0、4、8、12、16、20周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过敏原制剂,除0周用药剂量为100标准化质量单位(SQ-U)外,其余5次剂量均为1 000 SQ-U;皮下注射组患者皮下注射上述过敏原制剂在剂量累加阶段每周注射1次,剂量从20 SQ-U逐次增
目的报告2例以疣状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近平滑念珠菌病,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诊治方法。方法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用药史及疗效,体检时重点检查皮损和真菌学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而确诊。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真菌药物,见效后渐减量,直至痊愈才停药。早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真菌制剂等治疗。结果2例确诊为以疣状结节肿块为特征的平滑念珠菌病。经服伊曲康唑等治疗及支持治疗100 d痊愈。结论坚持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抗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