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雅与俗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教授感慨说:“贝多芬的交响乐,听了以后能分辨出是第几章的,这样的学生太少了.”边感慨,边摇头,很是痛心疾首.有位校长听了以后,笑着问这位教授:“一只母鸡在咯咯叫,它是因为下蛋了,还是想吃东西,您能分辨吗?”该教授无言以对.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交响乐是高雅的艺术,母鸡的叫唤是动物本能,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当它们与人发生关系,需要作出判断时,这就转化为一种文化行为:前者是基于艺术欣赏的判断,后者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判断.作为人的文化行为,这两种判断,存在着雅俗之分.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出现在三年级以上的普通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中,总计54篇,其呈现方式与精读课文有所不同,教学要求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重要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从中可见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期刊
统编版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是教材编者为小学生阅读提供的一条总体路径.教学中,精读课重在落实语文要素,学会阅读方法;略读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需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合理运用阅读方法.
薛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共有五个板块,简单清晰又层层推进.教学方式以读为主,在语境中不断引导学生往文字的深处走.而学生则饶有兴趣地读着、发现着,在不知不觉中循着作者创作的思路,从课文的内容、语言的形式,渐渐读出了“父亲”的形象,以及“父亲”那颗爱鸟、忧鸟的心.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教学一气呵成,简单又深刻,薛老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期刊
面对如何教好革命题材类难课文的挑战,本文尝试任务型学习的课堂实践,以实现“难文易教”:正确领会教科书难课文编排意图,确定学习基点;精准把握学情,确定学习起点;巧妙设计任务和活动,化难点为落点.
期刊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单独设立了名著欣赏单元.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探索一条阅读经典的有效路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依据学生阅读兴趣,紧扣教材阅读导向,把握经典书籍特点,提炼主题;从围绕阅读主题,选择典型材料,寻找关键支点,甄选材料;绘制思维导图,对照阅读,思辨评述,构建课堂主线,掌握阅读方法.
一、单元主题教学意识rn主题阅读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顺“藤”摸“瓜”进行整体教学,这就是“单元主题教学”.rn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文本、课外拓展资源,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真正实现能动学习.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单元的实际特点,积极挖掘本单元中的教学资源,过程中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措施,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以此感受文本主题中的内涵和语文魅力.通过对“全课程”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大单元教学含义以及特点,提出相应参考建议,以此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开展.
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将其与人教版教材同主题单元、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比较发现,统编教材的编排独具匠心,可运用分步推进、“回目”助读、联读延伸三大策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复杂性思维摒弃单纯的线性思维和简单的因果逻辑,要求以广泛的关联性、多样的可能性、功能发挥的整体性与混沌性来看待事物.它为口语交际教学注入了新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因此要系统地、动态地、关联地看待口语交际,重视交际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一种整体思维来定位口语交际,探寻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