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教育设备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教学设备,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的普及,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一些难做到的实验都可以模拟,教师或软件专家只要能设计出相应软件,学校的硬件设备绝对能跟得上。再就是高新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仪器上。
  有些遗憾的是,它们的利用率太高,如多媒体就用得太烂了,本来能演示的实验也都去模拟了;过多直观图画也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机处理的实验,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这些设备的确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但是学生不能看到本质,就像小孩儿的电子玩具,因此不能激起探索欲望,一段时间之后便趣味索然。所以其效果很难达到设计者的初衷。另一些设备由于使用难度较大,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总之,近几年的教学装备毁誉参半,既简单易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少之又少,不仅新的很少开发,一些传统的实验,不少青年教师不曾或不会做了。
  基于上述现实,笔者把教学中多年使用且行之有效的一些现象观察、生产生活经验、仪器制作(国家不曾配备的)概述一下,下面所列举的例子也许多了点儿,但不这样不足以表达本文的意思,好在这些例子也许能引起一些教师的兴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自然现象——上天的恩赐
  许多自然现象都有激发人们探究的魅力,但有些不常见,有些不引人注意。下面几例能说明自然现象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美丽壮观的彩虹会激起人们探究的欲望,但它的出现是偶尔的,时间短暂的,并且距离较远,不便探究。好在能人工仿制,通过多角度、不同距离的反复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秘密,经过猜想、判断、验证,最终便能得出:大家同时看彩虹,但各有不相同的结论。探究其产生机理的欲望,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微观角度着手分析,可以用盛水烧瓶和单色光做折射等系列实验。最终知识和能力在积极、兴奋中获得和提高,用时看起来会稍长些,但一定会省去反复练习的时间。
  “月亮走我也走”是常见的现象,这一定是眼睛欺骗了我们,为什么呢?那就从平时人们是通过什么现象说某物是静止的、某物是运动的角度着手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知晓原来人到月亮的距离太遥远,对着月亮走并没看到距离减少,潜意识便认为月亮等速后退。
  深秋时节树叶纷纷落地,会发现地上的落叶是有规律的——大部分都是背面向上。反复模拟树叶下落,在观察、猜测中偶尔的一个念头可能就会真相大白:树叶往往向下落时空气阻力使背面向上。
  在严冬,北风往往造成一方面是晴天,一方面是严寒。冰面上奇怪现象出现了:有的石块在冰面上;有的一部分在冰中;有的甚至整个都在冰面下,一部分在冰里、一部分悬在水中。可是这一段时间阳光不曾晒化过冰面。学生看到这些也一定会有探究的欲望,原因在于石块吸收阳光,使其附近的冰融化而下移。
  在北方山上的土明显有别于黄河水流过后留下来的几种泥土,它的成因是学生探究的理想对象,土层中的“沙姜”石也会让大家有许多猜想。
  只要用心观察,类似的自然现象很多。有些研究未必能得出结论,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推理过程中往往会有百思不得其解,满脑一片混沌的过程,这是深入分析、多方假设的结果,更是发现真理时的前兆,一旦恍然大悟,大脑就会有清灵的感觉。这大概是大脑升华的表现吧。
  2 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建筑工地上高耸的塔吊,正吊着建筑材料上升。这是典型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例子。让学生站在公路旁看来往的车辆,学生最大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车辆运行快慢不同。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做出这个判断的呢?通过这个观察和思考,对学生学习瞬时速度概念打下基础。学生有机会参观工厂,正是获取感性认识的良机。
  学生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到火车上去感受、去实验,如相对运动、平抛、跳远、悬挂小球、桌面上放小球等许多观察、实验都可以做。
  厨房里学问大着呢,首先天然气表或老式水表的读数法就值得研究。高压锅比较普通锅有很大不同,学生观察后会提出许多疑问:为什么会高压?既然是高温(120 ℃),为什么喷出的蒸汽不烫人?可是普通锅的蒸汽烫伤现在还记忆犹新呢。这是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而温度降低。气阀的结构特点说明了什么?心急想喝热汤,就用自来水淋到高压锅上降温,结果锅里的汤却喷涌而出。用等容变化来计算喷气时锅内的温度约为300 ℃,可标明的温度为120 ℃,为何相差甚多?原来水蒸气进入上部气体内,打破了定律成立条件。
  油炸丸子也很有意思,下锅的丸子是随意的,可是它们会自动排队,而且还不时地翻身;洗衣机的脱水桶转动会带动洗衣机的晃动,晃动最剧烈的时刻不是出现在脱水桶转动最快和最慢时,而是对应一个特定转速下,这是典型的受迫振动及共振的例子。老式玻璃门窗到冬季玻璃上会结出一层水,奇怪的是玻璃边沿为什么没有?木质玻璃框有保温作用,附近玻璃温度会高些。天气再冷就会出现冰花,它是由水结成冰的还是由水汽直接结成冰的呢?细心观察就会有答案。
  探究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会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很亲切,不再神秘,所以容易产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大脑就会灵活好用,学习就会有幸福感。
  3 引导学生自制教具
  国家配备的仪器往往针对教材所需,而学生要面对的问题大大超出课本。教师除了利用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经验外,还应带领学生自制一些教具。动手先动脑,学生自制教具必然迫使自己动脑,此举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意义犹显重大。
  很多教具所需材料很容易获得,如塑料瓶可做水火箭来演示反冲运动、能量转化、气体做功内能减少等相关问题,还可做饮水鸟等。泡沫块作为良好的绝缘材料,可使人体高压带电而怒发冲冠,可间隔金属板做成强电场,实现带电粒子的快速运动。利用它的轻质和便于加工,做小帆船,实现逆风行船,可深入解决力的分解问题。
  有些花小钱解决大问题。课本上有强磁体在铜管中的下落、涡流,甚至一般教师都没见过的泊松亮斑等试验,都可以买来相关材料完成实验。许多玩具也可用来做物理实验,如一大一小俩弹球,小者在上大者在下用细线穿起来,从一定高度放手,大球触底的瞬间,小球快速弹起。超出学生意料的是小球上升到放手高度的三倍多。教师这时再说,理论上可以实现小球奔月。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为探究弹性碰撞打下了基础。
  小实验体现大道理。将钥匙串放在斜面上,它静止在了那里。让学生分析受力后,教师再问:用水平拉力拉它又将怎样运动?出乎意料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静、滑两种摩擦力不能同时出现,进一步推论出二者产生机理是相同的。乒乓球凿洞放入少许泥巴并压实,放在斜面上能静止在那里。这一反常规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出物体静止与滚动的条件。
  总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点小实验是很容易的,做与不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大不相同。面对这些实验学生如是说:我真实地接触了物理!
  上述三个方面作为教学的补充,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动手实验、推理判断能力,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虽然深奥,但不神秘,物理现象就在身边,无形中学生会养成一个用心观察进而思索判断的好习惯。教师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备课思路,走出办公室,多进实验室;走出校门,融入大自然。为了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幸福,笔者建议教师快快启用生活中的教育设备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嘉祥一中)
其他文献
自1992年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起,网络时代迅速走来。“数字化生存”的网络世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重大的
1 运用多媒体教学陶冶情操,注重德育  任何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英语亦复如此。在英语学习中进行德育要潜移默化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精神的升华,方法得当,水到渠成。如“Necklace”一课,笔者使用多媒体放映Necklace的电影片段:Mathilde是舞会上的明星人物,青春年华,迷人的外表,娉婷风姿,态骄意满,风光无限……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后来,Mathilde的人生发生的转变,让他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业科技人员如若墨守成规,不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术和信息,就难以从容应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而继续教育正是调整、更新和提升科技人员知识结构和内容层次的有效措施和手段。针对这一内容进行详实的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供素材。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
掌握多媒体运用技巧,推进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是教师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推进数学多媒体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实践证明,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为教师认识不足和理论指导的缺乏,阻碍了学科整合进程,所以对于整合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未能及时向民间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的发
如何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王幼娥,宋德香,陈洪波所谓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在回忆、推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手段,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内容,提供多种信息的呈现方式,突出资源共享,实现人机的友好交互,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优化语文教学和
摘 要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含量偏低,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而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使命,如何使高职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职教质量这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  关键词 职教质量;入学教育;软硬件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9-02  Adapt to Demand of Vocati
现代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网络教育教学环境变化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信息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先进的技术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交互性和教学的个性化、社会化、生活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