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多媒体运用技巧,推进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是教师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推进数学多媒体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实践证明,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为教师认识不足和理论指导的缺乏,阻碍了学科整合进程,所以对于整合方法的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1 小学数学课程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因此,如何实现数学知识的形象化,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一技术手段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数学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转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经对未来教育做出如下描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2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推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刻不容缓。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对象,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学生在操作水平和应用基础上会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一般接触电脑较早,信息素养和基础相较于那些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而言起点要高,那么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有明显的优势,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刚接触时则会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周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然后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思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基础好的“吃得饱”,基础差的“吃得下”,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推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2.2 正确认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关系,突出数学本质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传统教学,推进数学教学现代化,但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之间文化水平的高低导致多媒体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传统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面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表现出陌生与排斥,对多媒体教学有着错误的认识,片面认为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就是加快现代化教学进程,忽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间的关系,导致数学课堂缺乏数学味,这就与运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在于突出数学本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正确认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间的关系,突出数学本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和重点难点,坚持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线,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次,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高效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数学的本质,只有充满数学味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得不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只有将两者考虑到多媒体教学中,才能在突出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教学的目标。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差,对事物的感知也比较笼统,往往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而忽视对事物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观察与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大都以静态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将单维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网状结构,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与理论知识的推导都比较注重过程,利用多媒辅助教学,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动态的表象,从而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表示1平方单位的小方格,然后用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进行摆放,摆完后数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方格,接着沿长方形的宽摆放小方格,看看一共用了几个,从而最终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这种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产生清晰的表象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再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色彩艳丽的点,然后用不同的颜色从这一点发射出去,形成两条射线,让学生观察这个角是如何形成的;再闪烁亮点与两条射线,让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及其名称;然后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移动,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射线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以上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在化静为动中清晰地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知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梁振娜.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3).
[4]朱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
[5]杜革燕.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实践证明,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为教师认识不足和理论指导的缺乏,阻碍了学科整合进程,所以对于整合方法的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1 小学数学课程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因此,如何实现数学知识的形象化,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一技术手段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数学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转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经对未来教育做出如下描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2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推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刻不容缓。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对象,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学生在操作水平和应用基础上会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一般接触电脑较早,信息素养和基础相较于那些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而言起点要高,那么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有明显的优势,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刚接触时则会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周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然后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思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基础好的“吃得饱”,基础差的“吃得下”,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推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2.2 正确认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关系,突出数学本质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传统教学,推进数学教学现代化,但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之间文化水平的高低导致多媒体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传统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面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表现出陌生与排斥,对多媒体教学有着错误的认识,片面认为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就是加快现代化教学进程,忽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间的关系,导致数学课堂缺乏数学味,这就与运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在于突出数学本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正确认识现代化和数学本质间的关系,突出数学本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和重点难点,坚持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线,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次,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高效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数学的本质,只有充满数学味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得不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只有将两者考虑到多媒体教学中,才能在突出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教学的目标。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差,对事物的感知也比较笼统,往往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而忽视对事物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观察与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大都以静态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将单维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网状结构,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与理论知识的推导都比较注重过程,利用多媒辅助教学,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动态的表象,从而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表示1平方单位的小方格,然后用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进行摆放,摆完后数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方格,接着沿长方形的宽摆放小方格,看看一共用了几个,从而最终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这种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产生清晰的表象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再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色彩艳丽的点,然后用不同的颜色从这一点发射出去,形成两条射线,让学生观察这个角是如何形成的;再闪烁亮点与两条射线,让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及其名称;然后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移动,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射线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以上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在化静为动中清晰地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知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梁振娜.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3).
[4]朱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
[5]杜革燕.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