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震后农村教师问题的必要性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亡以及不可估量的损失。地震发生之后,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他们不仅面临着家庭重建和校园重建的双重压力,还受物质匮乏与精神压力的折磨,本文以鲁甸M小学为例,通过对学校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地震给教师带来的问题,阐述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震灾害 农村教师 社会工作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于受灾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关注点多集中在对灾后教师的培训上,而忽视其自身及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现实的需求。同时,社会支持力量的注意力多放在受灾学生身上,社会各界对受灾教师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由于受自身条件及所处环境条件的限制,自身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相对较差,科技及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不通畅,在遭遇地震灾难之后不仅面临各种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还承受着家庭重建和校园重建的双重压力。本文选取M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分析灾后本学校教师的需求,并借鉴社会工作介入的经验提出对策,探索一条有效改善震后农村教师问题的途径,帮助受灾教师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满足自身需求,从而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震后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
  1.生活方面的影响。地震期间,由于教师家中的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损坏,而且经常伴有余震的危险,建筑房屋工程又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板房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这段时间教师们多数都只能住在帐篷中。这样的居住条件无疑使教师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帐篷内的湿气越来越重,教师们在帐篷中居住无疑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虽然震后在基金会的及时救助下,“希望厨房”顺利建成,但由于工作人员短缺,教师们不得不轮班做饭,这无疑给教师们的工作之余又增加了工作量,从而影响到一定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部分教师由于家中房屋倒塌,日常生活所需品以及衣物短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
  2.心理变化。面对亲人在地震中的逝去,教师自身的无助感增加,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甚至有结束生命的想法;而地震发生之后,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们的困难和需求,在家园重建和学校重建中,强制要求教师参与到校园重建中去,使得教师对学校产生一定的不满。因忙于学校重建工作,学校对教师的关照和支持比较缺乏,教师没有时间备课,复课压力比较大,也没有足够的精神去上课,对待即将进行的教学工作有时有敷衍的想法。教师不仅要担任学生管理和教书育人的角色,在震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困境,这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
  3.困惑。地震发生后,余震接连不断,使得人们担忧不已,不仅心系自己的亲人,也怕再有人因地震而失去生命,对生命如此脆弱深感无奈,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由于学校位于偏远乡村,教师群体本就难以注入新的活力,尤其地震之后,更难招募到教师前来支教,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们只能一人担任多个职位,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国家对这方面的问题没有相关的应对政策。
  三、原因分析
  1.政策层面的原因。当地政府教育局着重关注学校及学生需求,制定的一列震后措施都以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为主,相对而言对教师群群体的关注相对缺乏;另外,灾后紧急救灾政策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试图用物质补偿替代精神慰藉,这事实上是忽略了人们在心理的疏导,精神创伤的愈合方面的需求;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敷衍、相互推诿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使的政策执行、资金、管理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受灾人群的不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2.社会层面的原因。学校环境方面,学校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各种文化及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而这类地区的学校教师在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的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各种事故前的演练、心理疏导等方法对于他们而言较为陌生。价值观念方面,在人们眼中,教师从来不被列为需要救助的群体,因此在地震之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点多放在受灾人民和学生身上,而没有把受灾教师视为一个单独的群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救助。
  3.个人层面的原因。生理方面,学校多数教师在处于中年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在家庭和学校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应对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心理方面,地震逃生的恐惧,亲人离世的痛苦,使得他们夜不安眠,无精打采,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个人能力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在地震面前,应对自身问题的能力尚且不足,帮助、辅导学生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
  四、社會工作介入震后农村教师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通过研究明确了震后农村教师的问题与需求,同时也分析了这一群体的问题与个体自身、所处环境及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相关性。我们能够发现个体自身、学校、生活环境等因素给教师群体带来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因素。
  农村教师群体虽然在震后产生各种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来看,学校获得外界慈善力量帮助,基础设备更加完善,学校教师及学生可用资源更加丰富,另外在灾难面前全校教师能够舍弃小我,同心协力通渡难关。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带来一种新的思考,通过社工介入,来改善教师群体面临的问题与需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力量,可以从理念的引入和社会资源的辅助来帮助受灾教师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并最终帮助他们重回人生健康发展的轨道。
  2.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通过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学校领导也深知教师们的艰辛,重视教师的精神康复和困难的解决,愿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安排时间让老师们参与到社会工作者开展的服务中,或寻求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教师也一直被各种问题所困扰,而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有着强烈的愿望想要走出困境,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政府和基金会也为服务机构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社会工作服务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去灾区进行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必然是经过层层筛选,选取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的优秀社会工作者,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社会工作介入震后农村教师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震后农村教师缺乏社会关注和社会工作服务的问题,关键在于把供需双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在学校建立社工服务站就这这样一座桥梁。要使这一桥梁能够有效解决震后农村教师缺乏社会工作服务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
  1.建立学校社工站,搭建社工服务的桥梁。在受灾地区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学校建立一个社工站,并配备至少两名社工(社工数量视学校规模而定),服务对象面向全校师生及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应由乡镇政府主导建立,专门筹措资金和制定相应政策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
  2.开展项目试点。以某学校为基地,开设社会工作介入震后农村教师问题的项目试点,当获得有效成果,形成成熟工作模式之后再进行推广。派遣经验丰富的专职社工进入试点学校,为开展社工介入震后农村教师问题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可以教授学校教师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
  3.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成功开展某项服务,工作者对工作的热情和无私奉献固然重要,但只有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使工作效果持久并产生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吕登银.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5).
  [2]雅各布斯.灾后的心理社会需求[J].国外社会科学,2003,16(4):61-6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十八大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而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斗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的认可,也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更是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场考验。一部《人民的名义》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下的贪污、受贿方式以及官场潜规则,大尺度的揭露,让平民老百姓瞠目结舌。结合电视剧剧情
期刊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水平,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在很大程度丰富了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体育知识的方式。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利用不当不仅无法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同时还会冲击着课堂教学模式,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摘 要:学生日常传统课堂逃课率达71%,而多样化课堂的参与热情却十分高涨,究其原因,不可忽视的两个一个是的大学里的教学环境过于陈旧,一个是学生的评价体系过于模式化。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上课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创新思维呢?一个思路是改变培养学生的思路和模式,以践实促致知,打通课堂到市场的通道,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践实 市场 成就感  2011年新华网发布了
期刊
摘 要:人类社会发展以来,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今时代,教育与网络结合,催生了慕课、直播教育等。“直播+教育”的发展完善了慕课的不足之处,具有慕课式的录播课程难以拥有的优势,但现在直播教育的发展也受制于各种条件,存在着自身发展的不足。在“直播+教育”发展的时代,教育机构林立,直播课程众多,面对这样的状况,学习者应该如何选择?进入直播教育行业的企业应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直播+教育 优势
期刊
摘 要:基于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基层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党组织建设进程加快。党组织在当下社会中发挥积极影响,其在社会不同领域,作为优秀精神和指导线路,为各个领域企业发展做指引。本文主要就基层党建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基层党建工作 企业管理 定位和作用 分析和研究  企业在发展中,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在企业发展与生存中
期刊
摘 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生命力的必要性在于能够强化党对非公企业的领导、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实效、满足党建工作的主客观需求。当前一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乏生命力,原因在于党员素質参差、党建力量不足、党建基础薄弱。新时期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生命力需要做到丰富手段,促进党员教育方式灵活化;强化培训,促进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建章立制,促进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化。  关键词:非公企业 党建工作 生命力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本科独立学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结合SP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护生进行实践,通过理论、病例分析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理论、病例分析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SP教学在本科独立学院护理临床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习积极性、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及临床护理
期刊
摘 要:初夏时节,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在这个青春张扬、放飞梦想的季节,众多学子们即将走出大学校园,迎接未知的明天。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大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得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内容,已然成为当下大学生最主要的一项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究,希望能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问
期刊
摘 要:摊贩占道经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天然产物,其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摊贩经济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政府的就业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管部门执法履职,城管执法人员和摊贩的冲突不断产生, 有时甚至升级成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 城市管理与摊贩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的广泛关注,依法治理流动摊贩经营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城市管理 占道经营 摊贩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引发了研究者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也鞭策着我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制度推进。本文通过分析典型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我国加强职业教育对策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共享职业教育成果、推行新型学徒制及发展应用型高校。  关键词:就业难 用工荒 职业教育  一、国内就业形势  1.本科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