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打太监,雍正忙叫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甘肃人孙诏成高中进士,由于成绩优异被康熙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孙诏成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十年,在雍正元年(1723年)被外放到了直隶一个县去做知县。
  孙诏成在当地做知县不久,就碰上了一件大事——雍正要到盛京(今沈阳)去祭祖,车驾正好路过孙诏成所在的县境,就在当地的行宫驻扎下来休息。
  御驾来临,孙诏成自然不敢怠慢,非常殷勤地忙前忙后。那天正好下了大雪,雍正所居住的行宫外面的雪有几寸厚,必须要清扫才可以让雍正行走。而按照清官的规矩,皇宫(包括行宫)内外的打扫清理事宜,都由皇宫里的太监负责。
  可跟随雍正东行祭祖的太监们依仗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一到此地就紛纷向孙诏成索要贿赂,孙诏成并非贪官,哪有那么多银子孝敬这些贪得无厌的太监,就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一来,孙诏成得罪了这帮吃人不吐骨头的太监,太监们就想找个机会惩戒一下孙诏成。凑巧天降大雪,这群太监一商量,就把孙诏成叫过来扫雪。孙诏成虽知道这是太监们故意报复自己,但也只好从命。
  孙诏成弯着腰拿着扫帚边扫雪边笑呵呵地对太监们说:“县官为天子扫雪,岂能算是受辱的事情?”孙诏成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惹得太监们更加恼怒,一拥上前想要群殴孙诏成。孙诏成看太监们如此嚣张,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命令衙役将闹得最凶的领头太监给扯了出来,用绳子五花大绑过来,然后狠狠打了他几棍子。
  当时很多随从雍正东行的大官以及直隶当地的大官都在行宫门外伺候,听说此事后非常震惊,怕孙诏成连累自己,就把这件事写成奏章,上报给了雍正,说自己管教不严,导致孙诏成如此目无圣上,请皇上治罪。雍正看了奏章欣然一笑说:“此知县好大胆,太监滋事不可赦。”说完雍正命人将寻衅滋事的太监依律治罪,然后亲自召见了孙诏成,给予褒奖。不久之后,孙诏成被提拔为浙江宁波知府,很快又改迁为宁绍台道,再后来成了两浙盐运使。
  两浙盐运使是当时非常难得的肥差,管理两浙的盐务,还负责为皇宫采买贵重的奢侈品,同时也兼有督察民情的职能。但是孙诏成并没有被这个难得的肥差腐蚀了初心,他依然保持着廉洁勤政,竭尽所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而他杖打雍正身边太监的事迹更是传为美谈,被后世之人津津乐道。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上海市区的房价也是高不可攀,不只百姓买不起房,名人在这方面也很有压力。比如鲁迅当时每月收入200大洋,但要买下他所租住的老式石库门得花五万大洋,另外还须缴纳印花税、消防特捐、地保盖戳费等五花八门的零钱。如此算下来,鲁迅一家不吃不喝地攒上二十多年也不能實现“房产自由”。  像鲁迅和许广平这样始终买不起房的夫妻在当时很常见,郁达夫和王映霞、徐志摩和陆小曼、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神仙眷侣”都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曾有这样一个奇女子,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以至于她在茶余饭后不经意蹦出的只言片语,千百年后却成了人人追捧传诵的“金句”。比如那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就可以在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找到;那句“穷得只能喝西北风了”,也能够在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窥见。  这个传奇女子就是宋代婉约词派掌门人李清照。她功夫极高,最擅用的武器是毛笔,专攻人周身大小
中国男人千年發型大赏
1913年冬,王定国(后成为新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茅棚里。那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家里一没田地,二没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一间茅棚。因家里穷,王定国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为了安葬病故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母亲忍痛卖掉;王定国六七岁时,就来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15岁时,王定国被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家中当了童养媳。若无意外,她会沿着嫁人、
在北宋时,元宵节期间,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出门,身后会跟着一群兵丁或男仆,这些跟班既要负责主人的安全,又要幫主人抖威风。用什么样的方式抖威风呢?就是把花灯放到头顶。他们头顶的花灯分两种:一种是莲花状或者牡丹状的灯碗,一种是用铁枝串起来的“火杨梅”。火楊梅是将干枣磨粉、捣炭为屑,将枣粉、炭屑拌在一起,浇上油蜡,团成圆球,一一串到铁树上,点着了,放在仆人头顶,然后仆人跟着主人上街。  头上戴灯或许很好玩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猪”,证明在炎黄五帝时期甚至更早,中国人就已开始驯养家猪,吃起了猪肉。  先秦时期,猪肉很常见,秦汉时期食用猪肉还达到过一个高峰。但与牛、羊肉相比,猪肉在古代长期以来都难登大雅之堂。  《礼记》中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可见猪肉的地位在牛、羊肉之后。《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提到的肉食有牛、甲鱼、羔羊、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得偿所愿地登上皇位,看到从“靖难之役”起就追随左右的宠臣纪纲性格阴鸷且行事果断,是他打击政敌最理想的人物,便提拔纪纲做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雷厉风行,掌管锦衣卫时间不长,就拔除了大批死忠建文帝的“钉子”,纪纲也以其狠辣成为永乐初期著名的酷吏。  如果纪纲的冷酷仅仅用在排斥异己、打击政敌上,也许还有情可原。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人们逐渐看清了纪纲的酷吏本性。一次,纪纲派一名
金庸小说《飞狐外传》中,洞庭湖畔风光旖旎,白马寺镇危机四伏。胡斐与钟二爷纵马而来,寻找“毒手药王”的踪迹,只为替金面佛苗人凤医治“断肠草”之毒。两人在白马寺镇内几番寻觅,终是不得其果,焦头烂额之际误闯入一个大花圃,只见一位身穿青布衣衫的女子正在整理花草。  关于这位女子的容貌,金庸写道:她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
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中,宋教仁最具政治家操守和人格魅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始终坚守政治立场,不为权位动摇。  拒受四品京堂  1908年,日本蓄意挑起“间岛”(实指我国延吉四县,日本人称为间岛,以韩民越界垦殖为由,谓此地当属韩,并以保护韩民为借口,派陆军占领该地区,设间岛派出所,实欲据而有之)领土争端,宋教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編著了《间岛问题》一书,从各个角度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
据《夷坚丁志》记载,北宋宣和年间,首都开封的天汉桥上,有个官员忽然摘掉帽子,用头猛撞桥上的石栏,直撞得血肉模糊倒地不起。到了傍晚,这位官员苏醒过来,对城管说自己姓张,住在某处。城管这才把他送回家。  这位姓張的官员回家后,精神恍惚,头上溃烂久治不愈,这么折腾了一年,变得形销骨立、奄奄一息。全家正在焦虑之时,有人想起都水监杜令史能够医治疑难杂症,于是带着病人去求杜令史。杜令史见了病人,让其他人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