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教会婚姻立法中的同意原则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np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侯建新教授在欧洲文明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集中体现在他发现了作为欧洲文明内核的五条"元规则",即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程序权利、自卫权利和生命权利.这些权利规则不仅仅是一套观念与意识,也深深渗透于实践,因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使西方成为西方"(侯建新:《中古与欧洲文明元规则》,《历史研究》2020年第3期,第166页).这里仅就教会法中的婚姻同意原则,略加申论.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进行宣传.“打倒军阀”随着工人运动的开展很快深入人心,但是,“反对帝国主义”却为一些人不理解甚至“猛烈反对”.直到华盛顿会议以后,中共因势利导,才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同时,反帝反封建联系起来成为中共典型的政治话语,并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起了引领中国革命的作用.
晚明既是旅游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游记文体发展的黄金期,然而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明显有着"重南轻北"的倾向.从地域上言,晚明秦地游客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以江浙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一是以陕西为中心,与陕西毗邻或距离较近的省份.经济、文化、地域是影响秦地旅游的三大重要因素.晚明文人的秦地旅游时间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旅游活动多集中在春、夏、秋三季,旅游往往和文官处理公务之间有着相伴相生的关系.晚明时期秦地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是华山,文人在游记中主要渲染的是华山高、险、奇这三大特征.晚明秦地旅游者客源地的分析、秦
秦代的县廷以令、丞或守为长官:令得掌兵,丞无兵权,守是不具充足任职资格的县长官.守丞负责县廷机构的日常运行与文书事务.县廷分设令、吏、户、金布、司空、仓等六曹,作为县廷的政务机构,各以令史主持;分设少内、司空、田官、仓、库、畜官等具有管理与经营双重职能的诸官,作为县廷直属机构,以"守"(啬夫)为长官.尉受郡尉与县啬夫"双重领导",有独立衙署,置尉(守)与"佐",以"尉史"实际负责尉官的日常行政事务.狱史受郡卒史与县廷长吏的"双重领导",具体负责县中司法案件的审理,并具有监察职能.秦汉之间,县廷分设长吏与少
红军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面临的环境相对安定,通过反思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教育还较薄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革命队伍的壮大,中共投入很大精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六届六中全会后,一场学习运动在全党开展起来,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进一步意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用“有的放矢的态度”,以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
通过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本解读,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的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这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它对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欧洲文明既不是来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文明的延续,也不是由于文艺复兴时古代文明的复兴.欧洲文明起源和奠基于中世纪,日尔曼人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欧洲文明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封建文明为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随后开始的转型文明则使欧洲文明踏上了奔向现代之路.转型文明由哪些国家推动,始于何时,有何特点和表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已近两个世纪,无疑是我们进一步认识欧洲文明形成问题的宝贵财富.
期刊
赤色店员工会活跃于1927年至1934年,在苏区、国统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运行轨迹.苏区赤色店员工会利用政府威权凝聚店员进行阶级动员的政治职能较为凸显,在筹款、"扩红"运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国统区革命店员工会致力于启发店员的阶级觉悟.赤色店员工会大多虽负债运行,但基本实现了中共动员店员参加集体活动的制度预期.
明廷每年向诸王供应一定额度的食盐,称为"王府食盐".王府食盐经历了设立、废止和再形成的过程,从食用物资嬗变为经济利权,这与诸藩奏讨息息相关.王府实际支盐区一般与就藩地所属盐产区一致,但也存在因谋取高额盐利而改支其他盐产区的现象.王府食盐的额度经历了膨胀、整顿和再膨胀三个阶段,呈现出易增难减和偏重近支的特点.王府食盐或支本色,或支折色,或本折兼支,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长期共存.王府食盐的运输由盐务专署、地方政府、王府人员与盐区灶户负责,运价由盐务专署和地方政府承担.王府食盐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扰乱了基层社会的
面对人类造成的多重生存威胁,我们呼吁教育要围绕地球未来生存进行重新构想和调整.为此目的 ,我们提出从现在到2050年以后7项富有远见的教育宣言.提出这些宣言基于3个前提:第一,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性是一体的;第二,任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继续将人类与世界其他部分分离的企图都是妄想和徒劳的;第三,若要从根本上重新构想我们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需要发挥教育的关键作用.为此要彻底转变教育模式:从了解世界后再采取行动到学会融入并成为我们所在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实现这种转变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未来的
清季学制的酝酿出台,是近代学术分科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在庚子后的学务筹议中,以西学分科条理中学成为一般趋势,"文学"逐渐进入学科体系,由于观念来源及制度设计旨趣的差异,含义随时代因人而异.在科举向学堂递嬗的过渡时代,各地科举考试、书院、学堂的分科设学实践中,"文学"呈现不同的形态.在壬寅、癸卯学制制定调整过程中,张之洞等人既要借径日本以立新制,又要借助"文学"以存国性.在国粹主义主导下,《奏定学堂章程》中的"中国文学"虽指向"中国文章",但疑议并未因学制出台而消减,持续困扰着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