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和影响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大学生读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今大学生读书功利思想严重、经典名著被冷落的特点可以看出读书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读书;校园文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读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书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读书的特点
  从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看,学生借书目的大都比较明确,除了与专业相关的外,借阅量最大的当属外语、电脑、经济书籍和如何面试、如何社交等实用型图书,还有部分学生则热衷于言情、武侠、探案之类的小说。具体表现为:
  1.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思想严重
  据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一些直接能够为就业、走向社会带来实用价值的图书非常青睐。如计算机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律类、公关类、就业指导类等。在他们看来学了这些知识,将来才能从容面对工作上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上的压力等,可以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保险系数。
  2.经典名著被冷落
  调查发现,1/3以上的大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武侠、言情小说、漫画等通俗、休闲读物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恰恰相反,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却大大降低,且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阅读名著人数呈下降趋势。这一现状越来越严重地抹杀了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举办大学生读书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1.读书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读书活动作为校园文化中古老而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等各个层面建立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崇尚知识、自觉成才的读书风气的导向机制,使广大学生亲近书本、爱好读书、学会读书。
  2.开展读书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前,为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然而,在教学内容上,理工科教育极少涉及人文社科的课程,文科教育则几乎没有自然科学,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实行的是以教师、課堂和教材为主的三中心体制,这种模式把学生局限在各自狭小的专业圈子里,造成了文化素质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开展读书活动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文化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
  开展读书活动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和专业的限制,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大大超越了专业的狭隘界限,容纳了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理科学生可以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文化素质修养;文科学生可以加强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4.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在学生中举办读书演讲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讨论会、辩论会及各种文体活动等,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适合自身特点的读书活动中形成广阔、灵活的思维和丰富、新颖的想象,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特长,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共事及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使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5.有助于大学新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青年学子在大学里,就是要树立读书报国的远大理想,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人格品质,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古语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大学新生要在宝贵的大学时光里立志成才,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就离不开阅读。而当前校园里,面临着多种媒体、多种阅读选择,有的大学新生把握不住方向。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读书观的建议
  当前大学生读书功利主义倾向,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批评大学生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减少了,或对传统经典书籍的关注度降低了,而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更有实际意义的导引。
  1.搭建平台,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校应当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促进学生阅读的平台,如校园讲坛、百家讲坛等类似形式,规模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文学角都可以成为一些有文学底蕴的大家展现思想的舞台,与学生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的碰撞,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相信一定可以创造出一种文化、一种底蕴、一种传统、一种精神。
  2.做好书目推荐,引导目标阅读
  图书馆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图书推荐项目,结合学校推荐的经典书籍专区,方便学生借阅,既节省了学生选择书籍的时间,也能保证借阅到好书。
  3.师生互动,拓展阅读深度展示读书魅力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体会交流,既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丰富了读书方式,变“死”读书为“活”读书。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
  4.阅读经典著作,提高人文底蕴阅读是必需的
  经典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了永久的魅力。接受经典、珍惜经典、阅读经典,既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造的开始。
  参考文献:
  [1]赵明臻.读书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3)
  [2]方琴、和婷、王志华.关于大学生读书文化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和影响的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12)
  [3]唐丽娟.读名著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J].保山师专学报,1999(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界最热门的目的地国家之一,中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专门人才,以满足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旅游专业开设ESP课程很有必要。本文从外语需求视角出发,依据ESP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思考了ESP教学的问题,希望对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外语需求理论;旅游;ESP教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渗透,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作为知识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更要将信息科技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这在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的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个人经验,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法学教学改革的挑战、契机及方向展开研究,为法学教学改革在新时代顺利开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法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社会即社会
一、提出背景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2010年11月2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
摘 要:《多媒体通信系统组建与维护》是支撑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融合了项目化的课程建设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专业能力  一、课程概要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支撑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我院通信技术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通信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的,主要面向重庆及西南地区,从事多媒体通信系统
摘 要:电力机车运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所以电力机车运用课程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采取具体措施时首先需要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这种模式,在学生方面要使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逐步适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措施的采取就会使得这种模式在电力机车运用课程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全国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的特点,针对比赛中存在的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技能与企业要求差距大、学生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针对的教学法、建立贴合企业实际的实训制度等对策。  關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营销;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示职业教育发展成
大学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建设和管理实践中所共同创造并为其接受的班级目标、价值观念、制度规范、班级外部形象以及由班级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它表现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风貌有效地激发着集体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级文化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创新班级文化呢?  一、“90后”大学生的特征  班级文化的开展离不开班级成员的共同协作,如何开展丰富
摘 要:本文就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论题,指出了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树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的重要性及树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的必要性;论述了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体系  一、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党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