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党的重要组织阵地,是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主战场
对这一问题加以明确,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企业党建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企业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全局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坚定搞好企业党建的决心。
企业产业阶层是社会中坚力量的代表,是党的基本依靠力量;加强企业党建是确保党的政治领导权,巩固党的政治基础的需要
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前,旧中国各产业工厂是党发展壮大自身队伍的基本阵地。由于产业工人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容易觉悟和受到党的革命理论的启发引导同时由于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结构中,产业工人处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地位,有反抗意识和动力,所以广大的产业工人是党的重要来源和依靠力量,是党的阶级基础。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时至今日,从党员数量构成讲,企业党员仍然是党员队伍基本主体,国家各类企业仍然是党巩固发展自身力量的主要阵地,企业党建仍然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主战场。
企业作为党的基本阵地的状况得到保持,并不是偶然的。从世界政党建设和政权更替的情况看,取得对产业工人的政治领导权一直是许多国家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重要经验和主要动力。在很多国家,产业工人和企业阶层都是各个政党建立、巩固和扩大政治基础的重点。一些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政权,其重要原因是失去了产业工人阶层的支持。
企业作为一个规模性的团队,显然会在长期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缘于其成员主体处于一个相对一致的政治环境,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趋同性的政治观点和意识,逐步形成一定政治倾向,因此不可避免地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色彩的组织,是政党不可不争取的对象。
因此,巩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无疑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企业党建必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载体,企业党建是确保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图,巩固党进行执政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企业掌握着国家经济力量的主要来源,直接构成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产业阶层是企业主体。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的发动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主体力量,担负完善社会经济结构、振兴民族经济、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力量的重要载体。
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现代化目标、建设小康社会、追求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就是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应对这种竞争。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发展竞争能力都具有关键性作用。
企业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最好的保证体系。
因此,企业党组织有责任在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努力谋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接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指导,具有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政治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
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澄清。首先是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的问题;其次是对自己在国家、社会总体布局中进行正确定位的问题;再次是处理与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关系,并使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回馈反哺贡献主体,履行企业道德目标的品质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就必然要求企业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观念、有责任感的全局观念、有理性的道德观念。在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正是落实这些要求的保证。
企业党建是确保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企业是否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否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睦,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公共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以及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科学发展观的企业发展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争夺局部利益而破坏全局利益。企业党建的重要责任之—就是保证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陷入狭隘、短视、只追逐一己之利的发展道路。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然受到自身发展目标和利益需求的驱动。由于自身的各种局限性,企业自己并不能保证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与整个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协调一致;但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和社会全局利益的需要。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应该有一个机制对此加以引导、监督和约束,以保证党制订的关于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此时,企业党组织出于对本党组织的忠诚和服从,主动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正是进行保证监督的最好形式。
在引导、监督和约束企业在发展观念和行为上的不当倾向方面,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两种渠道。在企业外部,社会可以提供相关机制,比如工商、环保、行业协会等,但作为一种外力因素,往往会有大量的应接不暇之时和鞭长莫及之处,并且外部约束最终只有通过内部贯彻才能起作用;同时,社会外部约束和企业内部自觉性之间难免会有各种形式的冲突,这也加大了全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秩序的不可控性,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管理成本必然上升,最终还是由企业和社会承担。与其如此,倒不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企业党建是保证企业承担社会义务,分解落实国家公共责任的需要
企业一刻也离不开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滋养,否则自身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更无从谈发展壮大和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不难理解,企业对于社会的回馈和反哺是其理所当然必须承担的义务。
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的意志建立适合国情的正确的国体和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统一而有保障的国防,推进符合人类发展理想和我国人民愿望的科学、教育、文化建设事业,确保稳定有序、运转高效的社会组织运行体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文明、强盛的国家,提高中华民族发展水平。在此,党和国家担负的角色实际上是领导组织者,而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基层组织和社会成员才是具体的实践者、施行者、推动者,企业党组织就是确保企业承担相应角色的保证者、监督者。
党和国家不是空洞的辞藻,而是由具体的行政地域、组织单位和社会成员构成的,是建立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志、理论理念、美好理想基础上的社会成员集合体。在此集合体之中,企业是重要的主体之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其它社会力量 一道促成各项目标的完成。
社会义务和国家公共责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供产品和经济贡献;二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制,三是产生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四是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和安全;五是履行扶弱济困和慈善公益责任;六是尊重社会成员权益和自由、尊严;七是节约公共资源和保护环境;八是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九是承担国家因重大公共利益需求而产生的责任;十是遵守为我国所认可的国际通行规则。对于这些责任义务,单从企业自觉意识而言,很难保证会得到认真的接受和履行,但是从党和国家全局而言又是必须认真分解落实的,此时通过企业党组织有力的保证监督作用,实际上国家对此形成一种保证机制。
企业党建是保证企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企业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现代企业应当是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一是拥有适当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产品为社会认可;三是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独到优势,产品可持续适应需求,能挤占和夺取一定市场份额;四是管理规范、有效,内部机制适当,运行效能高。在上述各项中,真正起核心作用的是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人是企业财和物的支配者,是知识技术的掌握者。只有通过人的有效劳动,才能使财和物发挥作用、得到转化,生产新产品,创造新财富,实现企业利润;只有通过人的调研分析把握,才能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好市场机遇;只有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掘和产生出先进独到、不可为他人替代的技术、诀窍、专利,赢得技术竞争优势,创造新需求,挤占市场份额,求得持续发展;只有依靠人对企业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研究、改进、优化,才能实施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效能,增强效益。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一刻也不能动摇的根本治企理念。
人具有多个不同层次需求,包括物质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对于这些需求的期盼、追求和等待,正是人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愿意采取各种行为,付出各种努力,试图获得预期结果的动力。我们强调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激发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等等,实际上就是对人的需求的引导、把握和满足,共同保证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利润和财富。
依靠以人为本理念追求企业发展,有三个方面含义。第一是前面所谈的发挥人的作用以及利用人的多种层次需求;第二是企业发展的过程要维护尊重人的权益和需求,这主要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诸如安全条件、环保措施、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精神激励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及保障健康、追求身心愉悦的需求;第三是企业发展成果要由人来分享,也就是要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企业必须明确,劳动成果由人创造,最终目的也是由人分享。
对上述问题认识清楚了,企业就会致力于建立一种“依靠人发展企业,发展企业为了人”的理念;就会致力于建立企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并行不悖的理念;就会致力于体恤、关怀、扶助、回馈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念其所急、应其所想、供其所需,实施人文关怀;就会致力于构建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协调共进的理念,而这正是以行动对我们所追求构建的和谐社会理念的诠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一直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企业党建就是保证企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企业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和巩固了,才能保证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党建既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着力促进企业效能提高和实力发展,更要从全局着眼,树立政治观念和战略眼光,尊重自身规律,贯彻以人为本,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服务。
对这一问题加以明确,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企业党建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企业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全局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坚定搞好企业党建的决心。
企业产业阶层是社会中坚力量的代表,是党的基本依靠力量;加强企业党建是确保党的政治领导权,巩固党的政治基础的需要
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前,旧中国各产业工厂是党发展壮大自身队伍的基本阵地。由于产业工人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容易觉悟和受到党的革命理论的启发引导同时由于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结构中,产业工人处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地位,有反抗意识和动力,所以广大的产业工人是党的重要来源和依靠力量,是党的阶级基础。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时至今日,从党员数量构成讲,企业党员仍然是党员队伍基本主体,国家各类企业仍然是党巩固发展自身力量的主要阵地,企业党建仍然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主战场。
企业作为党的基本阵地的状况得到保持,并不是偶然的。从世界政党建设和政权更替的情况看,取得对产业工人的政治领导权一直是许多国家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重要经验和主要动力。在很多国家,产业工人和企业阶层都是各个政党建立、巩固和扩大政治基础的重点。一些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政权,其重要原因是失去了产业工人阶层的支持。
企业作为一个规模性的团队,显然会在长期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缘于其成员主体处于一个相对一致的政治环境,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趋同性的政治观点和意识,逐步形成一定政治倾向,因此不可避免地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色彩的组织,是政党不可不争取的对象。
因此,巩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无疑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企业党建必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载体,企业党建是确保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图,巩固党进行执政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企业掌握着国家经济力量的主要来源,直接构成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产业阶层是企业主体。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的发动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主体力量,担负完善社会经济结构、振兴民族经济、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力量的重要载体。
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现代化目标、建设小康社会、追求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就是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应对这种竞争。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发展竞争能力都具有关键性作用。
企业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最好的保证体系。
因此,企业党组织有责任在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努力谋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接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指导,具有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政治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
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澄清。首先是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的问题;其次是对自己在国家、社会总体布局中进行正确定位的问题;再次是处理与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关系,并使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回馈反哺贡献主体,履行企业道德目标的品质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就必然要求企业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观念、有责任感的全局观念、有理性的道德观念。在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正是落实这些要求的保证。
企业党建是确保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企业是否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否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睦,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公共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以及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科学发展观的企业发展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争夺局部利益而破坏全局利益。企业党建的重要责任之—就是保证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陷入狭隘、短视、只追逐一己之利的发展道路。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然受到自身发展目标和利益需求的驱动。由于自身的各种局限性,企业自己并不能保证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与整个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协调一致;但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和社会全局利益的需要。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应该有一个机制对此加以引导、监督和约束,以保证党制订的关于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此时,企业党组织出于对本党组织的忠诚和服从,主动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正是进行保证监督的最好形式。
在引导、监督和约束企业在发展观念和行为上的不当倾向方面,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两种渠道。在企业外部,社会可以提供相关机制,比如工商、环保、行业协会等,但作为一种外力因素,往往会有大量的应接不暇之时和鞭长莫及之处,并且外部约束最终只有通过内部贯彻才能起作用;同时,社会外部约束和企业内部自觉性之间难免会有各种形式的冲突,这也加大了全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秩序的不可控性,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管理成本必然上升,最终还是由企业和社会承担。与其如此,倒不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企业党建是保证企业承担社会义务,分解落实国家公共责任的需要
企业一刻也离不开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滋养,否则自身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更无从谈发展壮大和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不难理解,企业对于社会的回馈和反哺是其理所当然必须承担的义务。
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的意志建立适合国情的正确的国体和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统一而有保障的国防,推进符合人类发展理想和我国人民愿望的科学、教育、文化建设事业,确保稳定有序、运转高效的社会组织运行体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文明、强盛的国家,提高中华民族发展水平。在此,党和国家担负的角色实际上是领导组织者,而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基层组织和社会成员才是具体的实践者、施行者、推动者,企业党组织就是确保企业承担相应角色的保证者、监督者。
党和国家不是空洞的辞藻,而是由具体的行政地域、组织单位和社会成员构成的,是建立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志、理论理念、美好理想基础上的社会成员集合体。在此集合体之中,企业是重要的主体之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其它社会力量 一道促成各项目标的完成。
社会义务和国家公共责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供产品和经济贡献;二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制,三是产生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四是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和安全;五是履行扶弱济困和慈善公益责任;六是尊重社会成员权益和自由、尊严;七是节约公共资源和保护环境;八是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九是承担国家因重大公共利益需求而产生的责任;十是遵守为我国所认可的国际通行规则。对于这些责任义务,单从企业自觉意识而言,很难保证会得到认真的接受和履行,但是从党和国家全局而言又是必须认真分解落实的,此时通过企业党组织有力的保证监督作用,实际上国家对此形成一种保证机制。
企业党建是保证企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企业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现代企业应当是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一是拥有适当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产品为社会认可;三是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独到优势,产品可持续适应需求,能挤占和夺取一定市场份额;四是管理规范、有效,内部机制适当,运行效能高。在上述各项中,真正起核心作用的是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人是企业财和物的支配者,是知识技术的掌握者。只有通过人的有效劳动,才能使财和物发挥作用、得到转化,生产新产品,创造新财富,实现企业利润;只有通过人的调研分析把握,才能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好市场机遇;只有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掘和产生出先进独到、不可为他人替代的技术、诀窍、专利,赢得技术竞争优势,创造新需求,挤占市场份额,求得持续发展;只有依靠人对企业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研究、改进、优化,才能实施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效能,增强效益。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一刻也不能动摇的根本治企理念。
人具有多个不同层次需求,包括物质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对于这些需求的期盼、追求和等待,正是人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愿意采取各种行为,付出各种努力,试图获得预期结果的动力。我们强调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激发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等等,实际上就是对人的需求的引导、把握和满足,共同保证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利润和财富。
依靠以人为本理念追求企业发展,有三个方面含义。第一是前面所谈的发挥人的作用以及利用人的多种层次需求;第二是企业发展的过程要维护尊重人的权益和需求,这主要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诸如安全条件、环保措施、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精神激励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及保障健康、追求身心愉悦的需求;第三是企业发展成果要由人来分享,也就是要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企业必须明确,劳动成果由人创造,最终目的也是由人分享。
对上述问题认识清楚了,企业就会致力于建立一种“依靠人发展企业,发展企业为了人”的理念;就会致力于建立企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并行不悖的理念;就会致力于体恤、关怀、扶助、回馈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念其所急、应其所想、供其所需,实施人文关怀;就会致力于构建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协调共进的理念,而这正是以行动对我们所追求构建的和谐社会理念的诠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一直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企业党建就是保证企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企业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和巩固了,才能保证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党建既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着力促进企业效能提高和实力发展,更要从全局着眼,树立政治观念和战略眼光,尊重自身规律,贯彻以人为本,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