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导学 以赛促研 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竞赛对于推进高校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与实践“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关键词:学科竞赛  三级推进式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192-05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of "Guiding Learning, Promoting Research, and Improving Industrialization by Competition"
  WANG Yunpu1,2  LIU Yuhuan1,2*  RUAN Roger3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47 China;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mass Convers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47 China; 3. Department of Bioproduct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aint Paul, Minnesota, 55108 United States)
  Abstract: Subject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Cite a cas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Nanchang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of guiding learning, promoting research, and improving industrialization by competition, is conducive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lents an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application.
  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創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源。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3]。
  国外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侧重于启发式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自主研究的学术氛围,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顶级学府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创设“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鼓励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实现本科创新能力的提升[4-7]。
  国内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起步较晚,因此,在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抓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了多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一系列如“挑战杯”等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活动,以此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致力于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进入21世纪后,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性大型比赛的举办,更是进一步通过创新创业这一切入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四个基本职能(人才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转变,以此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构筑面向未来的中国式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体系[11-15]。   本文所提出的“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竞赛为载体,将分散化、单点化的教学实践资源规模化、集中化、具体化;以竞赛为助推器,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通过产学研三级推进,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能力。
  1  “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构建,出台相关政策,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推动、高校为主、企业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国家行动”[16-19]。基于上述背景,构建和实践一种“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如图1所示)。该模式的主要内涵如下:
  (1)一个载体:以竞赛项目作为载体,以竞赛时间为教学周期,引导本科生提前进入项目实验室,通过构思竞赛项目、设计竞赛产品、实现竞赛目标、运作检验竞赛结果来完成实践教学;
  (2)两个平台:以学校(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企业两大平台为依托,整合教育相关资源,深化科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联动,多方协同育人;
  (3)三级推进:以赛导学,通过学科竞赛引导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科研实践;以赛促研,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的提升;以赛推产,通过学科竞赛,推动大学生到相关企业参与实践、亲历科研成果落地的工程化、产业化全过程,提升创业能力;
  (4)四个层次:从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次实践教育目标,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2  以竞赛为载体,校、企两大平台为支撑,产学研三级推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竞赛为载体,校、企两大平台为支撑,产学研三级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图2所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协同、互惠共赢的思路,利用高校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平台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学科竞赛作为中间枢纽,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联手育人、实现人才培养的三阶递进,形成了共同培养、共同研究、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20]。
  3  “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的良性循环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的教学体系其核心是将科学研究内容具体化、任务化(如图3所示)。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习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导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薄弱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合力将竞赛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该体系通过构建三个纬度:个体学习、集体学习以及团队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学生主动选择参与竞赛,解决传统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目标性的问题,创新能力培养也发生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作为过程引导师。
  该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多种素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此外,该体系不仅对于改善大学生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差等问题有极大的帮助,也为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添砖加瓦。
  4  竞赛黏合,“五双一体化”多元协同,构筑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竞赛,学生与企业对接,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要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协同育人,提出“五双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借助双平台即学校科研平台、企业管理平台,双基地即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发挥作用。通过“双师”指导,即企业导师、学校教师角色互兼互换,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双强”,即做人的综合素质,做事的专门技能都要强,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双赢,即企业赢得适用人才,学生赢得好的就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5  实施后主要成效
  (1)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双一流”“部省合建”发展机遇,把握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坚持把“竞赛载体,三级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近5年,作者團队指导大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60人次,省部级奖励85人次,校级奖励300多人次,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国家级铜奖1项,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项。强化产学研协同,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助推学生创新创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大学输送创新型人才400余名,创业带动就业,学生注册成立公司20人次,建立了国内外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2)“从0到1”原创强化,助推学科优势转化为学生竞争能力。
  运用真实科技转化实战项目牵引,构建科研训练+科创竞赛“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近5年,作者团队指导大学生参与发表“三高”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科院1区/TOP期刊论文共32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单篇论文IF最高10.556,IF>5.0的论文20余篇。大学生参与发明专利申请50项,已授权20项,实现转化5项。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坚持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将人才培养贯穿到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全方位链条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4)建设了一支以长江学者为核心,“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及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为骨干的高水平青年师资队伍。
  Ruan Roger教授获得长江学者、美国食品工程院院士等学术称号,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陈军博士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学者、杰出青年基金及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王允圃博士曾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指导大学生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级奖励,入选江西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南昌大学青年教学能手,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6  结语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本文所提出的“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学科竞赛实战为导向,持续发展,推动校、企两大平台联动,调动各类社会资源,让学科竞赛参赛经历成为学生的真实创新创业体验。基于该模式,近五年来,本文作者指导大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和“创青春”等科技竞赛奖励总计14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10项),切实证明了本文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模式的提出不仅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实施者对于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一次勇敢尝试,也体现了高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姚娟,陈圣磊.“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 15(11):198-200.
  [2] 张占东,高颜萌,张楠,等.以学科竞赛推进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 2020(4):148–150.
  [3] 王允圃,刘玉环,Roger RUAN.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 35(8):238-240,291.
  [4] 刘洪翔.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學生学业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5] 宋吉红,孙阁,齐元静,等.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74-78.
  [6] 张莉,尹龙,谢红燕,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4):186-188,198.
  [7] 李祖超,王甲旬.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与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2): 35-43,50.
  [8] 屈岩峰,赵晟锌,郑伟.依托“挑战杯”竞赛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55-56.
  [9] 侯建华,陈少平,陈锟,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9-22+25.
  [10]商应美,周冰,刘馨璐,等.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5):34-38.
  [11]李红艳.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14):13-14.
  [12]吴爱华,侯永峰,郝杰,等.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7(1):23-27.
  [13]蒋顺.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7):62-63.
  [14]秦婧.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 科技资讯,2020,18(14):221,223.
  [15]程洪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 76-81.
  [16]乔潇.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探寻——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Z1): 133.
  [17]胡华中.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8(18):85-88.
  [18]韩冠爽,吴术豪,黄兆信.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1): 16-18.
  [19]符繁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7):67-70.
  [20]戴亚虹,李宏,邬杨波,等.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34(12):189-195,225.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不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体育这门学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调动学生的运动细胞,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提高身体素质。
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飞速化的网络新时代,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牵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因此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而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也是当今社会所追求的教育新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成为素质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授课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以及接收情况,灵活实施教学策略,才能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学内容也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融入感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幼儿丰富对事物认知的主要途径。加强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增进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本文将对情境游戏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2015年6月,还不满60岁的叶小钢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主席,成为音协史上最年轻的主席。“但我觉得这是挺‘恐怖’的一件事。”虽然是最年轻的主席,虽然外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但表达直率的叶小钢特别感慨时光的飞逝,“回想起40多年前我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的日子,恍如隔世。”
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凭借数据说话,依托数据决策,能够为退休职工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本次就此对使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退管工作服务与管理水平进行了相关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培养具有领导力的高素质高职教师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高职教师领导力的培育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结合目前的教师思想以及年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针对高职教师领导力培养体系的原则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从培养途径、培养条件以及后续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四季交替,景色变换,是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也是中外邮票常见的画面。我国的四季邮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在票名上标明春夏秋冬,如T38《万里长城》。这是新中国第一套专门表现春夏秋冬四景的邮票。这是邮票设计师万维生多次登长城写生后的创作。
在我国,诉源治理的探索一直都在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其中,调解作为多元化解纠纷的方式之一,其作用不可小觑。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许多家庭度假的流行方式,在旅游需求增多的现状下,旅游纠纷的发生也是呈爆炸式的增长。旅游消费者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下,如何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纠纷处理机制,成为当下我们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国企青年工作的各项改革,触及他人利益状况在所难免,而其间的利益受损者又自然会发生诸如失落、不满等消极心理。鉴于此,应怎样在开展国企青年工作这一方面活动之际,借助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有效办法来对其中问题加以化解,由此来顺利实施一系列国企青年工作活动——这已经成为了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之一。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贫困的根源以及贫困的破解之法,这对中国扶贫脱贫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反贫困道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而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消费扶贫是将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化特色的扶贫方式新探索,其特点和优势在于以精准消费实现精准扶贫、汇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断推动我国反贫困事业持续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