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新《标准》,改革旧教材”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教师,我也在认真研读新《数学课程标准》。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疑才能有悟,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平静的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体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学生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以给予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是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不同方法思路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就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常常利用课余问师长,查资料。对此,我们深深感到学生“钻牛角尖”是一种勤奋好学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中要非常注重民主,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讨论。虽然有时候学生的提问有点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善待童真,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入学的新生好像是一个个呈不规则状的、棱角分明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而到毕业时,却成了磨光棱角的、整齐划一的椭圆形。学校不是军营,培养的不是只懂服从的军人,而是要培养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想象力也许是一种本能。教育主要是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对个性的造就来说,教育的秘诀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于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想象,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曾经在教育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小学生这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他说:我的鸡和兔都是我培训过的,能听懂我们的命令。我向它们发命令:“鸡不动,兔子起立。”这时,兔子只有两只脚在地上和鸡一样,现在我可以把所有的兔子看成鸡……到此,这位学生的思路已非常明了。在这充满童真的言行中,迸发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展示了他们大胆的想象和新异的思维。当孩子们已经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我们的老师却仍在为他们不钻自己已经设定的“圈套”而烦恼。老师啊,请留住孩子童真的笑脸,还给学生想象的天地,给他们一把创新的钥匙吧。
  三、摘去“有色镜”,正视学生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许多教师过于自信,总是以严师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于灌输、说教,用规定和命令来使学生服从,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胆怯、从众、推卸责任等影响个性发展的负面性格。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由此可见,教学是要求教师去迎合学生,而不是学生来取悦、迎合教师。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新《标准》为指针,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新高潮。
其他文献
1996年11月初至12月下旬,中国记者杂志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开展了一次地市报版式设计大赛,共收到近200家报社选送的近千个一版版面,12月28日评选揭晓。嘉兴日报(12月9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1)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
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软件——超级画板除了具有几何画板的所有功能外.还基于我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所提出的数学机械化的思想.实现了几何定理可读性证明的可视化
摘 要: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  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充分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成了无根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