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其间暴露出的一些诸如资源规划和资源建设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笔者认为只有从资源建设的规划着手,切实注重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才能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快速稳步地发展,让网络资源走进教室、走进家庭,同时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和参与资源建设。
1.资源规划
资源建设已经成为网络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大都处在一校一个资源库的“小而全”状态,课件开发单兵作战,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笔者认为,目前情况下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应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统一规划并出资,具体由各出版社来组织实施。其一,出版社本身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让出版社建设网上资源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资源与新课程的衔接、整合,有利于网络资源建设标准的执行;其二,出版社直接面对的是网络资源的应用者——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反馈渠道直接通畅;其三,出版社之间有竞争,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优秀资源的条件;其四,出版社有网络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软件开发人员等方面的条件,有利于技术上的实现和质量上的保证;其五,出版社组织实施网络资源建设有利于“责、权、利”相结合,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使资源的维护和更新有保障。
进一步来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的具体指标要求。(2)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3)基础教育阶段属于义务教育,其网络资源建设资金应由国家完全予以保障。
2.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可持续性
资源建设目前是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但是资源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值得探讨。
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应该只追求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强调“质”,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够用得起来。我们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的统计发现,该资源库的使用率非常低。课件下载情况分类统计中下载次数在50次以下的有 6 509个,占课件总数7 130的91.29%;文献资料下载情况分类统计中下载次数在50次以下的有4 594种,占文献资料总数4 731的97.10%(截至2006年6月9日)。对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两千多万中小学生和九百多万教师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低得惊人的资源网利用率显得极不相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大多数资源过多地强调了知识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与艺术性,难以吸引学生学习。二是认识和宣传不到位。广大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还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资源过多强调“教”,而忽视了“学”。应该加强学生学习类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类资源的开发。
参与整个资源开发的人员应是开放的,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专家、开发人员和社会上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士(如学生家长)。其中,教师作为资源设计、整合的主导,不应该陷于课件制作开发具体工作环节中,应该有更多精力参与高层次的资源体系的构建。学生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应成为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近学生,更多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使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员处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资源建设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吸纳其中有益成分到开发工作中。开发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最终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
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其建设应符合标准规范,遵循共建共享和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发挥网络互联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内容的开放性指的是多样性和交互性、扩展性。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合;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都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快速加入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地与他人共享学习、教学成果,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具体由各出版社来组织实施,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让出版社拥有资源平台中元数据记录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可以增强出版社对资源建设的参与度,并为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吴振华,陈双寅,陈晖.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DB/OL],http://www.pep.com.cn/200310/ca325992.htm.
[2]乔爱玲,王楠.关于构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几点思考[DB/OL],http://www.celtsc.edu.cn/download/qw.doc.
[3]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DB/OL],http://www.cbern.gov.cn.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31中)
1.资源规划
资源建设已经成为网络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大都处在一校一个资源库的“小而全”状态,课件开发单兵作战,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笔者认为,目前情况下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应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统一规划并出资,具体由各出版社来组织实施。其一,出版社本身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让出版社建设网上资源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资源与新课程的衔接、整合,有利于网络资源建设标准的执行;其二,出版社直接面对的是网络资源的应用者——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反馈渠道直接通畅;其三,出版社之间有竞争,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优秀资源的条件;其四,出版社有网络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软件开发人员等方面的条件,有利于技术上的实现和质量上的保证;其五,出版社组织实施网络资源建设有利于“责、权、利”相结合,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使资源的维护和更新有保障。
进一步来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建设的具体指标要求。(2)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3)基础教育阶段属于义务教育,其网络资源建设资金应由国家完全予以保障。
2.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可持续性
资源建设目前是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但是资源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值得探讨。
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应该只追求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强调“质”,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够用得起来。我们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的统计发现,该资源库的使用率非常低。课件下载情况分类统计中下载次数在50次以下的有 6 509个,占课件总数7 130的91.29%;文献资料下载情况分类统计中下载次数在50次以下的有4 594种,占文献资料总数4 731的97.10%(截至2006年6月9日)。对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两千多万中小学生和九百多万教师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低得惊人的资源网利用率显得极不相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大多数资源过多地强调了知识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与艺术性,难以吸引学生学习。二是认识和宣传不到位。广大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还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资源过多强调“教”,而忽视了“学”。应该加强学生学习类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类资源的开发。
参与整个资源开发的人员应是开放的,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专家、开发人员和社会上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士(如学生家长)。其中,教师作为资源设计、整合的主导,不应该陷于课件制作开发具体工作环节中,应该有更多精力参与高层次的资源体系的构建。学生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应成为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近学生,更多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使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员处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资源建设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吸纳其中有益成分到开发工作中。开发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最终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
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其建设应符合标准规范,遵循共建共享和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发挥网络互联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内容的开放性指的是多样性和交互性、扩展性。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合;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都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快速加入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地与他人共享学习、教学成果,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具体由各出版社来组织实施,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让出版社拥有资源平台中元数据记录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可以增强出版社对资源建设的参与度,并为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吴振华,陈双寅,陈晖.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DB/OL],http://www.pep.com.cn/200310/ca325992.htm.
[2]乔爱玲,王楠.关于构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几点思考[DB/OL],http://www.celtsc.edu.cn/download/qw.doc.
[3]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DB/OL],http://www.cbern.gov.cn.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3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