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内容】
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题目自定。写以前可以先列个提纲,同学之间相互说说,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的作文要做到符合图画的意思,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如果你有更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写你从那张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把你喜欢的图画介绍给大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爱写乐写,表达真情实感。”看图作文就是借此图画,把平凡的事物、社会生活相关现象,编成一个个不寻常的小故事。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表达的欲望。因此,依托画面内容放飞学生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仔细观察,整体感知
1 课件显示师生和谐的课堂情景,师生互动的场面,灯光下伏案改作的感人场面。
师:看到了刚才的画面,你有话要说吗?(板书:老师,你辛苦了)。有一位小姑娘跟你们的心情一样,对老师非常感激,看!投影课本上的习作插图。
2 指导观察画画,填写有关内容。指导学生仔细地、有步骤地观察图画,把看到的东西具体地描写下来。依照下列要求让学生弄清各项内容:
(1)时间:9月10日,早上或下午(依据:桌子日程表9月10日,从家里带来的花、或在上学路上的野外摘取)。
(2)地点:学校教师办公室(依据:摆在桌面上笔筒、墨水瓶、地球仪、眼镜)。
(3)窗外的景色与天气:秋天(依据:人物衣饰和日历牌)。
(4)人物身份:女学生是少先队员(依据:头上扎着辫子,背着书包、胸前佩戴红领巾等)。
(5)人物动作:把花插入笔筒(依据:左右手还拿着一把花)。
(6)人物表情:尊敬老师(依据:动作、脸上的表情)。
2 介绍课外阅读,丰富教师节知识。介绍、指导学生阅读名人尊敬老师的小故事(如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一封信》等)和其他书报中有关尊重老师的内容,以增长写作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写作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和老师的办公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习作提供观察条件和联想依据。介绍与教师节有关的知识。参观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以便习作时把内容写具体。
二、依托画面,发挥想象
1 明确联想的要求:联想要有条理,联想要自然恰当,联想要生动形象。
2 确定基本联想点,看图时要弄清哪些方面可以联想开去。
时间——秋天早晨或中午。
送鲜花——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
神态和动作——心理活动。
中心——赞扬尊师,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扩大联想点。每个联想点都可能适当扩大联想范围,使文章更充实具体。如“送花”可扩大为“送花前”(起床时、天气、妈妈劝、主意、出家门、在路上等);“插花时”(心情是怎样的;“插花后”(自己感想、离学校、人们会称赞等)。
4 先写画上的实在事物,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路,使语言训练更加扎实,最后在联想点增添合理联想内容,使联想符合情理,生动形象。
5 要搞清联想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选择与中心有关内容写进去,切勿为联想而联想。
三、交流讨论,揭示中心
学生在仔细观察和开展丰富联想的基础上,可充分讨论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应是什么。这里只有一幅图,只能从图画里揭示中心。怎样从画面揭示中心呢?
1.从主人公的穿戴、神态、动作去揭示:穿戴——身穿红色衣服,头扎着一条长长的小辫子,背着一个书包,说明是一个女小学生。神态一眼睛注视着,嘴巴微笑着,说明她对老师一片深情。动作——左手拿着花,右手小心翼翼插花。说明她一丝不苟,对老师的真情表露。
2 从周围环境衬托中心。图上场面描绘在烘托中心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地球仪、笔筒、眼镜、日历牌、手上的鲜花。这说明了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 小组讨论,拟定习作题目。(如:《鲜花》、《教师节的特别礼物》、《心里话》、《情深似海》、《老师,忘不了你》等等。
四、自主选择,明确思路
要把图画内容写成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先要拟提纲,按一定顺序排列。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篇看图作文可按下列三种顺序描述;
1 空间位置的转移:家里——路上——学校。
2 时间的推移和事情发展。6时半(起床)——7时(路上)——8时(送花)。
3 以故事主要情节为线索:鲜花的来历——上老师办公室——插鲜花——离开办公室——自己感想。
五、构思表达,描写具体
引导学生写完整的一个故事,有起因、过程、结果。描写时突出重点,有详有略。重点写好小女孩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老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六、展示习作,指导修改
1 自我展示,登台朗读作文,全班交流。
2 根据平时的修改作文方法。小组之间互相修改,并在小组内朗读。
【评析】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 以《依托画面,放飞想象》为话题。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引路”,扶放结合,发挥学生想像力。
2 鼓励学生多维多角度思考,通过互议互评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写出有个性的习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题目自定。写以前可以先列个提纲,同学之间相互说说,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的作文要做到符合图画的意思,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如果你有更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写你从那张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把你喜欢的图画介绍给大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爱写乐写,表达真情实感。”看图作文就是借此图画,把平凡的事物、社会生活相关现象,编成一个个不寻常的小故事。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表达的欲望。因此,依托画面内容放飞学生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仔细观察,整体感知
1 课件显示师生和谐的课堂情景,师生互动的场面,灯光下伏案改作的感人场面。
师:看到了刚才的画面,你有话要说吗?(板书:老师,你辛苦了)。有一位小姑娘跟你们的心情一样,对老师非常感激,看!投影课本上的习作插图。
2 指导观察画画,填写有关内容。指导学生仔细地、有步骤地观察图画,把看到的东西具体地描写下来。依照下列要求让学生弄清各项内容:
(1)时间:9月10日,早上或下午(依据:桌子日程表9月10日,从家里带来的花、或在上学路上的野外摘取)。
(2)地点:学校教师办公室(依据:摆在桌面上笔筒、墨水瓶、地球仪、眼镜)。
(3)窗外的景色与天气:秋天(依据:人物衣饰和日历牌)。
(4)人物身份:女学生是少先队员(依据:头上扎着辫子,背着书包、胸前佩戴红领巾等)。
(5)人物动作:把花插入笔筒(依据:左右手还拿着一把花)。
(6)人物表情:尊敬老师(依据:动作、脸上的表情)。
2 介绍课外阅读,丰富教师节知识。介绍、指导学生阅读名人尊敬老师的小故事(如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一封信》等)和其他书报中有关尊重老师的内容,以增长写作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写作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和老师的办公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习作提供观察条件和联想依据。介绍与教师节有关的知识。参观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以便习作时把内容写具体。
二、依托画面,发挥想象
1 明确联想的要求:联想要有条理,联想要自然恰当,联想要生动形象。
2 确定基本联想点,看图时要弄清哪些方面可以联想开去。
时间——秋天早晨或中午。
送鲜花——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
神态和动作——心理活动。
中心——赞扬尊师,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扩大联想点。每个联想点都可能适当扩大联想范围,使文章更充实具体。如“送花”可扩大为“送花前”(起床时、天气、妈妈劝、主意、出家门、在路上等);“插花时”(心情是怎样的;“插花后”(自己感想、离学校、人们会称赞等)。
4 先写画上的实在事物,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路,使语言训练更加扎实,最后在联想点增添合理联想内容,使联想符合情理,生动形象。
5 要搞清联想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选择与中心有关内容写进去,切勿为联想而联想。
三、交流讨论,揭示中心
学生在仔细观察和开展丰富联想的基础上,可充分讨论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应是什么。这里只有一幅图,只能从图画里揭示中心。怎样从画面揭示中心呢?
1.从主人公的穿戴、神态、动作去揭示:穿戴——身穿红色衣服,头扎着一条长长的小辫子,背着一个书包,说明是一个女小学生。神态一眼睛注视着,嘴巴微笑着,说明她对老师一片深情。动作——左手拿着花,右手小心翼翼插花。说明她一丝不苟,对老师的真情表露。
2 从周围环境衬托中心。图上场面描绘在烘托中心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地球仪、笔筒、眼镜、日历牌、手上的鲜花。这说明了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 小组讨论,拟定习作题目。(如:《鲜花》、《教师节的特别礼物》、《心里话》、《情深似海》、《老师,忘不了你》等等。
四、自主选择,明确思路
要把图画内容写成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先要拟提纲,按一定顺序排列。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篇看图作文可按下列三种顺序描述;
1 空间位置的转移:家里——路上——学校。
2 时间的推移和事情发展。6时半(起床)——7时(路上)——8时(送花)。
3 以故事主要情节为线索:鲜花的来历——上老师办公室——插鲜花——离开办公室——自己感想。
五、构思表达,描写具体
引导学生写完整的一个故事,有起因、过程、结果。描写时突出重点,有详有略。重点写好小女孩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老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六、展示习作,指导修改
1 自我展示,登台朗读作文,全班交流。
2 根据平时的修改作文方法。小组之间互相修改,并在小组内朗读。
【评析】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 以《依托画面,放飞想象》为话题。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引路”,扶放结合,发挥学生想像力。
2 鼓励学生多维多角度思考,通过互议互评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写出有个性的习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