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奶灵散对子鼠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摄入催奶灵散泌乳母鼠及其子鼠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检测子鼠生长性能、母鼠及其子代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探讨催奶灵散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产仔时间相差不超过1d、体重(55.00±2.00)g的产后母鼠20只,并调整至每只母鼠带仔鼠1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鼠剂量灌胃催奶灵散1 mL/(只·d),对照组母鼠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摄入催奶灵散母鼠乳腺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提高(P<0.01),子鼠1 w的平均体重极显著提高(P<0.01),第2w、3w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母鼠Biomarker菌群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副拟杆菌属、Tannerellaceae和Actinobacteria,肠道菌群倾向于尿素分解代谢和硝酸盐代谢;试验子鼠Biomarker菌群梭状芽孢杆菌目Clostridia、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肠道中与硝酸盐代谢相关微生物以及与病原性腹泻等相关的菌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催奶灵散能够影响泌乳母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子代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结构.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对肉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选取40日龄三黄肉鸡2400只,随机分成30组(25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1000 mg/kg(0.1%)剂量添加不同配比复合微生物.试验期30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1∶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2∶2∶2∶1)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粪
试验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肌肉氨基酸成分的影响.选取105只初始体重(63.85±1.19)g的三疣梭子蟹,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蟹.试验期56 d.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0%、38%、36%和脂肪水平为5%、10%的6种试验饲粮,对照组饲喂鲜活饵料(菲律宾蛤仔).结果 表明,饲粮蛋白、脂肪含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梭子蟹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功能及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有显著影响(P<0.05).38%蛋白水平时梭子蟹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产蛋期太行鸡的专用预混料,研究预混料对产蛋期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280日龄健康太行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A组太行鸡(对照组)饲喂商品蛋鸡预混料,D组(100%预混料)饲喂参照鸡饲养标准与太行鸡生理特点所配制预混料,B组、C组、E组、F组太行鸡在D组基础上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水平降低50%、25%与提高25%、50%.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组太行鸡产蛋率组均显著下降(P<0.05),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
试验以从河南省鄢陵县农户肉猪养殖场中采集的新鲜猪粪为样本,经过强化梭菌培养基(RCM)富集和TSN选择性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和生理生化鉴定,得到2株菌株,分别命名为B1和B3.通过提取菌株DNA,并对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其同源性亲疏建立系统发育树,二者均被鉴定均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2株菌的发酵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发酵液中菌浓度、pH值、还原糖、乙酸和丁酸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表明,B1和B3菌株在葡萄糖利用和乙酸的代谢水平上存在差异.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日粮添加功能性纤维和精准饲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经产母猪30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组10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妊娠期,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按“高低高”模式饲喂;试验Ⅰ组母猪饲喂改良配方日粮+1%功能性纤维,按“高低高”模式饲喂;试验Ⅱ组母猪饲喂改良配方日粮+1%功能性纤维,根据母猪膘情动态调整饲喂量.试验期157 d.结果 显示,各试验组母猪便秘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妊娠90 d、分娩前母猪背膘厚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试验研究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ic,NCG)对庄河大骨鸡育成期公鸡肠道形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44只健康11周龄庄河大骨鸡,随机分为4组(C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N1组:基础日粮+0.08%水平NCG;N2组:基础日粮+0.12%水平NCG;N3组:基础日粮+0.16%水平NC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16周龄末采集肠道组织及盲肠内容物样本,进行肠道形态发育检测及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 显示,与C组相比,N1组大骨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C值均显著升高(P<0
试验旨在研究香菇多糖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添加效果.选取规格(7.44±0.18)P、平均重量(824.20±17.28) kg/池的6口欧洲鳗鲡养殖池,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鳗鲡投喂基础饲料,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80mg/kg香菇多糖.试验期96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香菇多糖组欧洲鳗鲡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480mg
研究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试验对象,将分离自健康斜带石斑鱼肠道的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 B18、B.aryabhattai B20和B.licheniformis B25以等比例浓度添加至饲料中,制成含菌量1×107 CFU/g的饲料,评价其对石斑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平均体重3.5 g的健康石宽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28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芽孢杆菌组石斑鱼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
试验旨在研究4种氨基酸和2种经典诱食性物质对异育银鲫的摄食刺激作用,开发一种具有较强诱食性的复合诱食剂配方.试验通过琼脂淀粉颗粒采食行为试验筛选出对异育银鲫摄食具有促进作用的单体物质及其有效促摄食浓度,将筛选出的物质及其浓度进行正交设计,得到9个复合配方,再次通过采食行为试验筛选对异育银鲫具有强诱食性的复合配方.结果 显示,1×10-2 mol/L的二甲基丙酸噻亭(DMPT)、1×10-2 mol/L的精氨酸、1×10-1 mol/L的丙氨酸相对摄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浓度(P<0.05),且相对摄食量均大
研究使用混合菌剂对菜籽粕固态发酵处理,以菜籽粕中硫苷含量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发酵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显示,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混合菌剂接种量5 g/kg、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50 h.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苷含量平均为15.94 μmol/g.从经济角度出发,发酵条件可以调整为混合菌剂接种量3 g/kg、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50 h,在此工艺条件下菜籽粕中硫苷含量平均值为16.35 μmol/g.研究为菜籽粕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