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育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面形成,德育教育工作被推上了重要地位,并且落实于每位教师中。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组织德育工作中推进幸福教育,应当在日常教育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幸福的交流及互动。幸福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幸福内涵,形成真善美的心灵品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
前言:
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关爱班级每位学生的成长,也要注重对幸福和谐班级氛围的构建,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教师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将其展现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之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推进幸福教育,本身有助于全方位提升班级的幸福感,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即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展开讨论。
一、真心关爱班级每位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名班级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值得被爱的。班主任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班级学生“大家长”的角色,应当是学生校园生活中可以信任的人。无论是推进德育教育,还是实现幸福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等,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学相长[1]。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接手班级时就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课下交谈、聊天谈心以及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当是润物无声,又事无巨细的。例如,当班级学生犯错误时,第一时间应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非直接进行批评。在课堂中多关注一些平时参与互动少的学生,试图打开他们的心扉。尽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年龄差异,但是真心的付出,必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笔者曾经带的班级,有这样一名学生:学生甲在班级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过于“活泼”,班主任教师已经接到很多任课教师对其投诉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冷静分析,该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只是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只能跟隔辈的长辈生活在一起。因此身上既有溺爱出的任性,也有不合时宜的孤单。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认为他本性还是单纯善良,只是缺乏关爱,于是在投诉连天的情况下,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该学生的情况,并默许他不影响周围同学的胡闹[2]。而后对其进行观察,当发现某日他安安静静的在班级上了一节课时,笔者下课就走进教室亲吻了他的额头,对他进行鼓励,说“今天真棒”,关注他每一个成长的细节,并且在课下与其进行谈心等,也主动找到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溝通。工夫不负有心人,到学期终结,该学生虽然成绩依然靠后,但有明显上升趋势,也慢慢地能安心在课堂中听课了。这样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幸福教育所带来的,也代表着一种教育的经验:关注班级的个体,关注那些可能缺乏幸福的孩子,也让幸福的孩子不感失落。幸福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关注到每个人的。
三、多给学生很多鼓励
在小学阶段,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是推进幸福教育的重要策略。小学阶段学生正式开启校园生活、开启系统的知识学习,此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应当具有积极意义。在德育推进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先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当处理学生突发的一些状况时,能够先看到学生一些“好”的方面,如学生打架了,可能是为好朋友出头,只是方式不对,此时应当先肯定学生对朋友的真诚,再教学生应当如何去处理更好。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每位学生独特的优秀品质,并找到恰当的时机做以肯定。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才能真正使学感受到爱与被关注。
四、帮孩子们找到自信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升自信,从中找到自信。作为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应当完成课堂教学的展开,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3]。无论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还是课堂教学组,教师都可以尝试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即那些由学生“踮一踮脚尖”能够完成的任务,以此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找到成长的自信。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依然以感性为主,此时的良性互动,能够在帮学生找到自信的同时感受到成功,收获成功与幸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试着去了解每位学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不同,因为有些学生考试的成绩可能并不理想,但总是能在课堂贡献出
五、让孩子理解幸福的真谛
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幸福的环节,也要指导学生去理解幸福的真谛,不在找寻幸福的进程中偏离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通过直观的形式的,但是在一定时候,教师应当将道理讲给学生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去完成一些任务,找到集体生活下,合作互动的乐趣,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生活中找到乐趣,如运动会班级共同参与。在一些特定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等特定的节日,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定的活动等,让孩子理解幸福的真谛,真正感受到幸福,从各个方面找寻到幸福,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结语: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合幸福教育,真正让学生在有爱、被爱、爱的环境下成长,让孩子们感知被爱,同时也以爱回馈。随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只有懂得爱的环境下,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健康成长。同时,小学阶段学生心灵较为脆弱,源源不断的爱的输出,才能让他们真正感知到幸福并理解幸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郑新妹.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8,21(4):54-56.
[2]王艳红,陈忠.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19,16(2):16-17.
[3]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8,13(2):104-105.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榆山联办小学 271200)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
前言:
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关爱班级每位学生的成长,也要注重对幸福和谐班级氛围的构建,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教师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将其展现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之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推进幸福教育,本身有助于全方位提升班级的幸福感,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即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展开讨论。
一、真心关爱班级每位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名班级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值得被爱的。班主任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班级学生“大家长”的角色,应当是学生校园生活中可以信任的人。无论是推进德育教育,还是实现幸福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等,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学相长[1]。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接手班级时就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课下交谈、聊天谈心以及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当是润物无声,又事无巨细的。例如,当班级学生犯错误时,第一时间应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非直接进行批评。在课堂中多关注一些平时参与互动少的学生,试图打开他们的心扉。尽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年龄差异,但是真心的付出,必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笔者曾经带的班级,有这样一名学生:学生甲在班级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过于“活泼”,班主任教师已经接到很多任课教师对其投诉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冷静分析,该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只是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只能跟隔辈的长辈生活在一起。因此身上既有溺爱出的任性,也有不合时宜的孤单。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认为他本性还是单纯善良,只是缺乏关爱,于是在投诉连天的情况下,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该学生的情况,并默许他不影响周围同学的胡闹[2]。而后对其进行观察,当发现某日他安安静静的在班级上了一节课时,笔者下课就走进教室亲吻了他的额头,对他进行鼓励,说“今天真棒”,关注他每一个成长的细节,并且在课下与其进行谈心等,也主动找到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溝通。工夫不负有心人,到学期终结,该学生虽然成绩依然靠后,但有明显上升趋势,也慢慢地能安心在课堂中听课了。这样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幸福教育所带来的,也代表着一种教育的经验:关注班级的个体,关注那些可能缺乏幸福的孩子,也让幸福的孩子不感失落。幸福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关注到每个人的。
三、多给学生很多鼓励
在小学阶段,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是推进幸福教育的重要策略。小学阶段学生正式开启校园生活、开启系统的知识学习,此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应当具有积极意义。在德育推进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先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当处理学生突发的一些状况时,能够先看到学生一些“好”的方面,如学生打架了,可能是为好朋友出头,只是方式不对,此时应当先肯定学生对朋友的真诚,再教学生应当如何去处理更好。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每位学生独特的优秀品质,并找到恰当的时机做以肯定。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才能真正使学感受到爱与被关注。
四、帮孩子们找到自信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升自信,从中找到自信。作为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应当完成课堂教学的展开,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3]。无论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还是课堂教学组,教师都可以尝试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即那些由学生“踮一踮脚尖”能够完成的任务,以此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找到成长的自信。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依然以感性为主,此时的良性互动,能够在帮学生找到自信的同时感受到成功,收获成功与幸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试着去了解每位学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不同,因为有些学生考试的成绩可能并不理想,但总是能在课堂贡献出
五、让孩子理解幸福的真谛
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幸福的环节,也要指导学生去理解幸福的真谛,不在找寻幸福的进程中偏离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通过直观的形式的,但是在一定时候,教师应当将道理讲给学生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去完成一些任务,找到集体生活下,合作互动的乐趣,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生活中找到乐趣,如运动会班级共同参与。在一些特定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等特定的节日,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定的活动等,让孩子理解幸福的真谛,真正感受到幸福,从各个方面找寻到幸福,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结语: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合幸福教育,真正让学生在有爱、被爱、爱的环境下成长,让孩子们感知被爱,同时也以爱回馈。随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只有懂得爱的环境下,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健康成长。同时,小学阶段学生心灵较为脆弱,源源不断的爱的输出,才能让他们真正感知到幸福并理解幸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郑新妹.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8,21(4):54-56.
[2]王艳红,陈忠.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19,16(2):16-17.
[3]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8,13(2):104-105.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榆山联办小学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