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日渐提升,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语言的热潮,而来华进行汉语语言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也逐年增多。大量留学生的涌入在丰富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对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特殊性;策略
[课题项目]2016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国家化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义乌工商学院教师
一、加强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我国以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来华语言留学生,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己走向国际化,国际学生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流动,而大量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到来正是对我国人才政策、国家利益及对外政策的极大肯定。加强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建设和谐高校环境,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效果,影响着来华语言留学生培养的成效。当前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层次日渐丰富,生源也涵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和国家,做好对这些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实现来华语言留学生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不但为留学生所在国家建设所需的,而且还应是对中国友好的人才,思想教育是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对留学生的教育成效。而优秀的来华语言留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活跃于世界各大行业领域,对中外各领域事务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搭建中外友好关系的桥梁,因此做好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在高等教育日渐国际化,国际学生流动频繁的背景下,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因而加强对强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青年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了解汉语,提升我国高校及语言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国内外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化。
二、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特殊性及现状
较之其他学生,来华语言留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首先,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背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留学生怀揣着不同的学习目的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言,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及个性发展经历,其受教育的程度及学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容易对我国的文化及价值观产生程度不一的困惑,从而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背景及文化的差异使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及道德准则与国内学生存在一定的区别,造成留学生对事件的感性认识与国内学生存在差异,加之留学生所处文化环境的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教育及管理上的难度。其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来华语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较为薄弱,基本是零起点,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语言实属不易,况且汉语学习的不易已是大家公认的,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一旦学习进度不高,则易产生焦虑感,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留学生思想上的包袱。而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其留学的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学生在入学报到期间,新的生活环境及新的社会角色极大地冲击着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心理,使其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迷茫及颓废思想。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汉语的难度日益显现,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加大,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心理上逐渐产生畏难逃避的心理,加之学生身处异乡,难免产生思乡情结,多种心理交织引发课堂缺勤等不良显现。只有做好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克服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原有社会背景的差异,及其由此产生的困难,疏导来华语言留学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实现留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健康成长,继而顺利完成学业。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复杂工程,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我国的社会制度、道德风俗,而且要尊重来华语言留学生各自的风俗习惯及其信仰。在来华语言留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形下,与之相关的思想教育引起了各培养单位的重视,留学生的培养单位及管理单位均努力探索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其管理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所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要“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管理及服务的趋同化”,计划的提出为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在管理方面体现出了较大优势,但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难以趋同化,因为两者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均不一样,且来华语言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其社会体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其思想意识也各有特点,因而趋同化的思想教育往往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且行之有效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及管理制度,致使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有效监管,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跨文化的教育意识不高,对信息把握不准,或是其沟通的方法不够灵活,信息未被来华语言留学生所理解、接收等,思想教育的成效不高。在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清楚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并准确把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重要内涵及方式方法,根据实际的对象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同时将思想教育的各项内容融入到教学、管理及服务当中,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三、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一)完善思想教育沟通机制
来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受到他们所在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影响,与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都会存在差异,建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久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具有复合型的工作,如果只依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做到的,需要着眼未来,建立长效型沟通机制,就必须要有坚实的沟通基础。一是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留学生教育是一整套系统工作,涉及到了招生、教学、设备投资、人事和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各部门问却是沟通,没有权责分明,就会造成问题的出现,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权责分明,运转协调,监控有力的组织单位。如招生工作,安排的是留学生主管部门(留学生部或留学生院)和教务处与研究生处一起完成,教学工作,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上通常采取的是趋同化管理措施,也就是让来华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共同上课学习,采取无差别化教育。其教学任务则是由教务处、研究生处负责下达到每个院系执行,而教学计划则是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同留学生部(院)根据国家文件规定协商制定。对于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与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需要由高校留学生主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进行协同管理。总之,要促进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采取制度化管理。来华语言留学生的管理必须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先进思想和优秀的管理模式,以此构建一套适合本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确保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推进。 (二)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首先,留学生来到中国进行汉语学习,汉语文化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思想性,拥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教育功能,因此可以由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充当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在汉语语言及汉语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提取与思想教育相关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我国传统价值观及思想道德,不断提升来华语言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在遵循汉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对语言留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目的。其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辅导员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学院辅导员与留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与留学生的沟通也较为顺畅,有着思想教育的重要优势。辅导员在与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能了解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留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及困难,而且还能适时开展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及思想品质,提升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素养。再次,充实丰富的校园文化也是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给留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环境熏陶,也可组织留学生进行课外文化活动,诸如邀请留学生参与中国佳节活动、文化沙龙、旅游参观、公益活动等,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提升思想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与时俱进,借助现代媒体媒介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诸如手机、微信、QQ、电子邮件等,拉近与留学生的沟通距离,随时随地传递思想教育。
(三)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加强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学习,熟悉中外的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差异,只有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思想教育,才能以积极的态度,与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使思想教育更为顺畅有效。来自不同地区及国家的来华语言留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尺度,例如,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注重个人主义,凸显自我,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信奉伊斯兰教,有诸多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禁忌,而来自泰国、印度等地的留学生则信奉佛教文化的价值思维。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其思维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惯用线性思维,喜欢归纳演绎,其语言表达的方式较为直接,而俄语国家的留学生则惯用平行结构论证,与中国同处东方的韩国、朝鲜等国家的留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含蓄,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则更倾向情感直觉型的论证方法,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并尊重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在思想教育沟通过程中,注重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文化冲突,不能照搬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而应灵活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技巧,用双方都易于了解的方式描述冲突,分析冲突,并从双方立场出发协同解决冲突,寻求科学可行的思想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沟通的效果。
[关键词]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特殊性;策略
[课题项目]2016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国家化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义乌工商学院教师
一、加强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我国以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来华语言留学生,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己走向国际化,国际学生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流动,而大量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到来正是对我国人才政策、国家利益及对外政策的极大肯定。加强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建设和谐高校环境,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效果,影响着来华语言留学生培养的成效。当前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层次日渐丰富,生源也涵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和国家,做好对这些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实现来华语言留学生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不但为留学生所在国家建设所需的,而且还应是对中国友好的人才,思想教育是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对留学生的教育成效。而优秀的来华语言留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活跃于世界各大行业领域,对中外各领域事务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搭建中外友好关系的桥梁,因此做好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在高等教育日渐国际化,国际学生流动频繁的背景下,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因而加强对强对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青年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了解汉语,提升我国高校及语言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国内外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化。
二、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特殊性及现状
较之其他学生,来华语言留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首先,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背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留学生怀揣着不同的学习目的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言,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及个性发展经历,其受教育的程度及学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容易对我国的文化及价值观产生程度不一的困惑,从而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背景及文化的差异使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及道德准则与国内学生存在一定的区别,造成留学生对事件的感性认识与国内学生存在差异,加之留学生所处文化环境的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教育及管理上的难度。其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来华语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较为薄弱,基本是零起点,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语言实属不易,况且汉语学习的不易已是大家公认的,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一旦学习进度不高,则易产生焦虑感,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留学生思想上的包袱。而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其留学的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学生在入学报到期间,新的生活环境及新的社会角色极大地冲击着来华语言留学生的心理,使其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迷茫及颓废思想。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汉语的难度日益显现,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加大,来华语言留学生在心理上逐渐产生畏难逃避的心理,加之学生身处异乡,难免产生思乡情结,多种心理交织引发课堂缺勤等不良显现。只有做好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克服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原有社会背景的差异,及其由此产生的困难,疏导来华语言留学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实现留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健康成长,继而顺利完成学业。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复杂工程,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我国的社会制度、道德风俗,而且要尊重来华语言留学生各自的风俗习惯及其信仰。在来华语言留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形下,与之相关的思想教育引起了各培养单位的重视,留学生的培养单位及管理单位均努力探索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其管理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所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要“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管理及服务的趋同化”,计划的提出为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在管理方面体现出了较大优势,但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难以趋同化,因为两者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均不一样,且来华语言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其社会体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其思想意识也各有特点,因而趋同化的思想教育往往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且行之有效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及管理制度,致使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有效监管,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跨文化的教育意识不高,对信息把握不准,或是其沟通的方法不够灵活,信息未被来华语言留学生所理解、接收等,思想教育的成效不高。在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清楚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并准确把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重要内涵及方式方法,根据实际的对象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同时将思想教育的各项内容融入到教学、管理及服务当中,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三、来华语言留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一)完善思想教育沟通机制
来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受到他们所在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影响,与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都会存在差异,建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久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具有复合型的工作,如果只依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做到的,需要着眼未来,建立长效型沟通机制,就必须要有坚实的沟通基础。一是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留学生教育是一整套系统工作,涉及到了招生、教学、设备投资、人事和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各部门问却是沟通,没有权责分明,就会造成问题的出现,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权责分明,运转协调,监控有力的组织单位。如招生工作,安排的是留学生主管部门(留学生部或留学生院)和教务处与研究生处一起完成,教学工作,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上通常采取的是趋同化管理措施,也就是让来华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共同上课学习,采取无差别化教育。其教学任务则是由教务处、研究生处负责下达到每个院系执行,而教学计划则是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同留学生部(院)根据国家文件规定协商制定。对于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与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需要由高校留学生主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进行协同管理。总之,要促进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采取制度化管理。来华语言留学生的管理必须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先进思想和优秀的管理模式,以此构建一套适合本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确保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推进。 (二)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首先,留学生来到中国进行汉语学习,汉语文化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思想性,拥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教育功能,因此可以由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充当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在汉语语言及汉语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提取与思想教育相关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我国传统价值观及思想道德,不断提升来华语言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在遵循汉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对语言留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目的。其次,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辅导员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学院辅导员与留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与留学生的沟通也较为顺畅,有着思想教育的重要优势。辅导员在与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能了解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留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及困难,而且还能适时开展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及思想品质,提升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素养。再次,充实丰富的校园文化也是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给留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环境熏陶,也可组织留学生进行课外文化活动,诸如邀请留学生参与中国佳节活动、文化沙龙、旅游参观、公益活动等,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提升思想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与时俱进,借助现代媒体媒介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诸如手机、微信、QQ、电子邮件等,拉近与留学生的沟通距离,随时随地传递思想教育。
(三)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对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加强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学习,熟悉中外的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差异,只有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思想教育,才能以积极的态度,与来华语言留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使思想教育更为顺畅有效。来自不同地区及国家的来华语言留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尺度,例如,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注重个人主义,凸显自我,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信奉伊斯兰教,有诸多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禁忌,而来自泰国、印度等地的留学生则信奉佛教文化的价值思维。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语言留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其思维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惯用线性思维,喜欢归纳演绎,其语言表达的方式较为直接,而俄语国家的留学生则惯用平行结构论证,与中国同处东方的韩国、朝鲜等国家的留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含蓄,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则更倾向情感直觉型的论证方法,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并尊重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来华语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在思想教育沟通过程中,注重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文化冲突,不能照搬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而应灵活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技巧,用双方都易于了解的方式描述冲突,分析冲突,并从双方立场出发协同解决冲突,寻求科学可行的思想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沟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