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现状分析与展望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ne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追溯是中药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中药质量和临床诊疗安全的关键.文章通过检索相关资料文献,结合调研等方法,分析当前我国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结合当前中药质量管理常见难题,为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提出几点建议,以为医院和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基于中医文化的急诊和谐医患关系课程,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急诊科实习护生4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1名和对照组21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医患关系教学课程进行见习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讲授基于中医文化构建急诊和谐医患关系教学课程,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课程理论成绩及护患沟通技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医患关系教学课程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在计划和准备阶段、护患沟通的“启动”、信息收集、给予信息、理解患者、护患沟通的结束等方面的护患沟通技能评分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的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6月,研究期间内均采用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方案,其中2020年7~12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021年1~6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改进前后平均每张处方的调配时间,对比不同时期相关处方的调配质量.结果:改进后平均每张处方调配时间为(3.1±0.7) min,明显低于改进前的(4.5±1.0)min(P<0.05);不同时期各随机抽取500份处方进行调查,改进后的整体差错率为2.2%,明显低于改进前
目的:探讨包容性理念下的中医医疗管理质量提升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2月在医院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综合管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综合管理组实行中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医疗管理质量评分,评价患者对医学服务质量的感知情况.结果:综合管理组的管理理念更新、应用技术创新、康复质量改善、医疗质量巩固、团队协作能力、质控体系创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合管理组对需求管理、安全保证性、患者关注度、环境便利、
目的:探究中医药及多媒体模式在术前访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2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于术前1d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于术前1d行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及中医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睡眠质量评分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施行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及中医药干预,可显著缓解术前负面情绪,平稳血压及心率,改善睡眠质量
当代城市产业呈现小型化、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它们与城市其他功能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则趋向于相互混合.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创新街区”(Innovation District)现象,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之一.在2021年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中1,我们选择上海杨浦滨江创新街区设计作为主题,以城市形态类型学为主要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工具,课题在总体空间布局(宏观)、典型街廓(中观)和城市建筑(微观)3个层面展开研究和设计,得出3个主要结论:(1)低(多)层高密是创新街区的基本空间特征,是形成高密度、小尺度公共空间网的必要
目的:探讨利用专科管理质量组织架构提升管理质量和医务人员综合素养的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2月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优化管理方案分为优化前组和优化后组,每组33例.参与两组患者专科管理的医务人员共20名,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专科管理质量的因素,构建专科管理质量评价方案,注重医学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和人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专科管理质量,评价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结果: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质量、环境设施管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优
目的:探讨医疗支付方式的演变对门诊就诊流程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开始启用信息化医疗支付方式,即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纳入期间门诊收治400例初诊患者设为实施后.从2017年4月~2018年5月常规支付管理下门诊收治初诊患者中抽选400例设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门诊患者就诊各流程花费时间,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就诊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院门诊患者就诊各流程花费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
近年来,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迅猛,适用于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引起广泛关注.中铁五院针对传统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基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改进设计成果,研究30 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传统型和改进型2种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横竖向荷载纵向分配规律、钢轨及支承块竖向位移和轨距扩大量等内容.开展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对比分析改进型和传统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几何形位保持能力和静力学性能,为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铺设及进一步优化设
我国铁路客车舒适度评价主要依据地板振动响应计算的平稳性指标,是车辆运行品质的客观评判,忽略了人体的振动响应,对乘客振动的主观感受考虑较少.为了精确分析铁路客车乘客的坐姿振动状态,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基于柔性车体和乘客的7自由度人体力学模型,搭建贴合实际的线路-车辆-乘客振动模拟环境.以德国低干谱激励为例,仿真获取地板及人体不同部位的振动加速度响应,计算不同车速下的平稳性指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和乘客的烦恼率,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乘客的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存在平稳性指标合格,但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在不舒适范
目的:基于ISO9000标准建立标准化中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临床教学的发展.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8~11月,由9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采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的形式,初步拟定中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函询法对2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函询,对数据进行整理,确立各级指标及对应权重.结果:中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基础知识、情感状态、业务技能、管理技能,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分别有12个和23个,权重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接受度均在95.5%及以上.结论: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