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不是指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学生自主总结复习等几方面,整个课堂教学的展开都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老师着重起到引领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重视课本阅读,善于提炼发现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本。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看书时有浮躁心理,往往匆匆浏览一遍了事,找不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呢?有的教师每次上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布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答案,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在“中位数”的学习中,可以给出几个问题: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出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在哪里?中位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可以改变方法,让学生看书后自己说出书本上的知识要点,说出这节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能够做出提炼。
  
  2.鼓励提问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不讲解题依据和思路,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现在的中考,选择题的解法训练有许多,有的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是用图象法,有的是根据概念选正确答案。在解题时,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在已经得出某个选项答案后,还要进一步搞清其他几个选项的错误原因所在,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题正确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质疑能力。
  
  3.学会融会贯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数学科特点出发,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函数内容后,就可以把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联系起来,而抛物线与x轴交点间的距离可以与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结合起来,这样,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又如,初三复习中曾有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要选择真命题,其中有一个选项是: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这是个假命题,教师没有简单地说对或是错,而是先问一个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是内心。教师追问,为什么说是内心就错了?学生回答: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教师继续问: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哪儿的距离是相等的呢?学生们一下子没答出。此时教师启发学生回想角平分线定理的内容。有个学生回答: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突破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心应该到哪儿的距离相等呢?到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得出这个结论后,教师抛出问题,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应该是什么?我们还学过什么“心”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巩固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4.倡导合作交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展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函数的表示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小组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函数表示法,互相补充,得出三种函数表示法。在之后的巩固环节中,教师让组内同学自己选择一种函数表示法来表示一个函数,再请他们比较这三种函数表示法各自的特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不会取点作图,此时组内对此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主动辅导。
  
  5.注重总结反思
  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不仅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学生也应该有回顾、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写“一课一得”;让学生对同一类数学解题方法进行归纳;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等。开始实施的时候可能比较困难,学生不容易写好,但经过教师的指导并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渐渐得心应手,总结反思能力也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图画书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是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的绝佳结合体,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审美活动中,最先发生的即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的直接反应,即审美感知。连贯、节奏、平衡和细节是已有研究在探讨图画书的艺术形式时必然涉及的重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在图画书欣赏过程中是如何对图画书的这些艺术形式进行审美感知的。  通过焦点追踪感受图画书的连贯叙述  叙事性是图画书的本质特征。与任何书的
最近,老师们常议论,学生越到高年级就越是不想回答问题,即使会的问题,学生也不乐意举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校的课堂不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质疑老师的吗?为什么学生就不乐意站起来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私下里,我找了六年级的学生聊天:“芷芸,最近上课怎么很少发言了?是不会,还是老师没有讲清楚?”“老师跟以前的讲法相同啊,也没有什么不会啊!”芷芸淡淡地回答我。“那你
通过在教育生涯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沸腾的课堂;茅塞顿开;努力做好自己,谈一些教学心得。希望给一线教师以更多的启示,然后使他们的教育技术更加娴熟,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头戴草帽,衣着朴素,手拿劳动工具,课余时常出没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时而弯腰修剪花草,时而卷起裤腿掏洗厕所,时而在“快乐小农庄”基地里指导学生给时鲜蔬菜锄草施肥,时而微笑着和来往的师生问候交谈……这样的情景,这个环卫工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的身影,成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直属小学(以下简称“镇沅直属小学”)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校园的一花一木都装在他的心里,每位老师每个学生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