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路径探索与思考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推进校企合作发展阐明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管理创新的意义,从校企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运行的保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学生管理机制,探索校企合作学生全程评价机制,提出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管理实施路径的新思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创新路径;学生管理;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建立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更加紧密的学生管理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和共享,形成对学生共同管理合力?如何建立校企合作视域下学生管理的互动协调机制,搭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平台?如何构建可持续长效的学生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产业、行业等需求的推动作用?如何构建高效互补的学生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管理的广度和深度?[1]等等方面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思考。当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成为了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口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层次。然而,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展开,学生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也凸显出来,现有的学生管理机制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急需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开创新的学生管理路径,从制度体系上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有效地保障。
  一、推进校企合作,树立开放共赢的学生管理意识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需求理念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是个性特点鲜明的群体,因此在校企合作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助力于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比如选择合作企业时,必须对企业的资质、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等全方面把握,选择性引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企业;在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要求并督促企业与学生签订个人协议,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应有权益;在校企合作共同修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项目实训实践等多方面,要本着着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校企双方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共同商讨、协同育人。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因此,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监督和自我管理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深度融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落实“以德为先”的学生管理价值理念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在学生管理中落实“以德为先”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课堂内外都会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亦逐渐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校企合作的开展,为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一方面,学校主动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定期深入到学校课堂,将企业文化、企业培养人才的标准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市场、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使得学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还可将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应用到学校学生管理中来,结合企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中,促使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在入职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2]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实习时,仍需感受校园文化,接受学校教育。学校及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保持联系,关心在企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解决,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有效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师之情,感恩之心。尤其是对于在企业学习和实习的党员学生,学校可通过有效的方式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要接纳他们参加党员活动,作为学生党员也要及时向学校和企业的党组织汇报自身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融入“合作共赢”的学生管理经营理念
  从学生管理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用心经营,只有双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才能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度发展,因此,需要把“合作共赢”的企业经营理念融入到学生管理当之中,从管理合作中共赢。高校和企业双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促使合作深入:一是用规范的制度保障合作深入。首先,明确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的教育内容,如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机构共建、资源共享等。其次,规定合作中的权责,如联合建设实践基地投资比例、研发专利成果归属、实习风险划分等。再次是制定具体措施,如校企合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机构人员、质量评价等。 二是用丰富的合作内容引导合作深入。要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和条件建设、实习安排、技術与产业的合作开发、质量评估等方面发展尽可能丰富的合作形式。三是用务实的态度推动合作深入。校企双方需要在合作中持续动态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校企中的任何一方不具备做实事化解矛盾的能力,那么校企合作始终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倡导“开拓创新”的学生管理发展理念
  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引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会选择稳定可靠的有资质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同时要求企业高度认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为确保自身较强的竞争力,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如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业信息,在企业内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员工积极了解新政策,学习新知识,研发新技术,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献力,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校企合作中将这种持续开拓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学生管理中,积极创建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对新事物感知的敏锐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   二、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完善立体的学生管理机制
  (一)成立校企学生管理的组织机构
  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构建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组织机构。这一管理组织机构可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由学校和企业高层联合组成的领导层,负责校企合作工作涉及的政策及决策的商讨与制定,同时对校企合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第二层是由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和企业中层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层,负责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运行管理;第三层是参与校企合作的高校教师和企业项目导师组成的执行层,负责具体方案的实施和日常管理。这三个层级构成了一个高校与企业相结合、上层与下层同联动的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双元纵向主轴支柱,横向逐层交融”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双元”中一元是地方本科院校,另一元是企业;“纵向主轴支柱”是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从第一层高层到中层管理层再往下到基层逐级构筑成的校企合作主体管理机制;“横向逐层交融”是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合作中构筑“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的双元联动机制,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管理工作逐层横向交融[3]。这种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既有双方从高层到基层的各层级自我管理的纵向管理体系,又有双方各层级同层次校企人员交融管理的横向管理体系,有利于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质量标准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教学团队组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人才质量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共同研讨,联合实施,从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二)配备有为精干的管理队伍
  “双元纵向主轴支柱,横向逐层交融”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依托于各层级管理队伍的配备和管理者的管理素养。从纵向上看,高校与企业,双方都沿着“高层(领导)——中层(指导)——基层(执行)”的纵向主线逐级配备相应的管理队伍,高层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中层组建校企合作管理指导委员会,基层组建校企合作管理执行团队;从横向上看,高校与企业双方人员各级层次相互交融组建联合管理队伍,高层组建校企合作联合理事会,由高校领导团队和企业高管团队的共同组成,中层组建校企合作管理联合指导委员会,由高校二级院部管理团队和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共同组成,基层组建校企合作管理联合执行委员会,由高校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和企业项目导师团队共同组成。如此,纵横交错的管理队伍,双方能随时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维系双方之间良好合作关系,提高管理的效能。与管理队伍配备的同时,还需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养,丰富管理渠道。作为高校,要提升学校管理者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一线管理,激励校企合作的一线学生管理者积极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企业,企业项目导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尽快适应企业,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制订精准务实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规范操作的前提,也是企业日常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使之能适应校企合作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培养模式,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层和中层作为最具有管理权力和指导权力的主要负责层,一方面在落实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方式时,应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能力,鼓励更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创新制度规划上,保障制度内容科学合理,同时更加符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另一方面,高层和中层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定期开展检查活动,了解各项管理事宜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通过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各部门工作的相互协调,将院校所制定的管理条例落实到实处,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学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运用,环环相扣,加大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力度。比如校企合作中的重点工作——实习,首先需要制订的是实习申请制度,学生对所要实习的企业提出个人申请,需要得到监护人、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一致同意,从而保障学生的权利,避免学生因“被安排”实习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学生在实习的工作中也更有积极性。其次是要有学生培训管理制度。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往往会先开展培训,企业就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工作方式和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实习的企业有所了解,做好进入企业的心理准备。再次是实习巡察制度,高校一线管理老师(执行者)要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巡察,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和企业进行交流沟通,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最后是登记备案制度,根据实习考核方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定,看是否达到了实习的要求,并将学生相应的实习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存档。
  三、推进校企合作,实施高效创新的学生管理方法
  (一)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校企合作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创新是借鉴企业化管理要求,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将校风建设、企业精神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平台,并做到企业管理和校园管理的互相补充。高校根据合作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行为规范管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行为上能遵守相关的管理要求。在校企双方交流合作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入了校园文化,学生在学校校园学习的同时了解到现代企业运行方式,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和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结合
  校企合作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方式是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院校可以与企业搭建一个信息化学生管理交互平台,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合作企业的信息,企业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还可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信息网,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三方能够及时地交流沟通,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建立信息周报管理制度,每周定时向学校二级学院反馈学生在企业学习工作情况。通过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在企的信息,保证信息的畅通,由校企双方共同磋商来解决学生实践、实训、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
  在高校内选择双师型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指导,可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管理效益。与此同时,高校选拔聘任优秀企业项目负责人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通过日常交流、定期探讨、开展培训、指导参加实践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新创业引导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发挥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将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有利于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其特殊性由传统的单一学生管理走向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式,在校企合作视域下不断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双方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新技术培训、实践基地管理、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方面,通过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共同肩负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机制,完善健全校企合作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激励制度,探索校企合作学生全程评价机制,其根本目标是让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余闯.探寻新时代中国高校特色发展新方略[N].中国教育报,2018-05-18.
  [2]程羽丰.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生代,2019(3):249
  [3]于新海,苏日古格,贾冬义,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三元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J].2020(06):215-217.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与探索”(编号XJK19CGD065)
  作者:袁术林(1978—  ),男,湖南湘潭人,博士,講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舒会霞(1977—  ),女,湖南溆浦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改革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文章以OBE教育理念为背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旨在为一线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区间估计;教学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设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被图书馆接受并且应用。文章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技术优势,同时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保健果冻是指在果冻原有的主要原料中加入含有功效物质的天然成分如果蔬汁、草药等制作而成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果冻。保健果冻既具有果冻的爽滑清甜,更兼具果蔬、草药的保健功能。本文就不同功效保健果冻的功能作用、原辅料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保健果冻生产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健果冻;凝胶剂;功效;工艺;研究进展  保健果冻,是指在果冻原有的主要原料中加入含有功效物质的天然成分(如果蔬汁、草药等)
摘要:石油作为工业血脉,更是工业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若是国家没有丰富的石油供应,会无法正常运转。就我国目前油田开发状况来看,资源较为贫瘠,较大部分都是买入其他国家石油,对我国工业血脉维持。若是想要对现代化国家石油能源需求满足,必须要对我国油气田进行开发,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引入,对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实施创新与改进,对油气田目前面临的问题妥善解决。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面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与发展中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涉农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吃苦、甘奉献的农业人才是需要广大涉农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共同努力,如何打好学生思想基础,创新劳动课程实施方式方法,真正造就一批“知农、爱农、为农”的“三农”人才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的。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下涉农高校开展劳动育人的重要性,对以往开展
摘要: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增强了观测能力、提升了信息化水平、优化了观测业务流程、释放了基层人员。本文拟从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调整的情况出发,对相关地面气象观测培训工作提出几点思考,旨在紧跟业务改革调整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类培训班型的培训质量,促进我国气象观测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培训工作  Thinkingonthetrainingworkinth
摘要:多元智能化理论提出每一个人至少拥有八项智能,人与一个人之间并没有存在任何一种智能水平的高低,仅仅是一种智能范畴的差别。文章主要是通过从多元化智能理论的人才智力观、教学观、评估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方面来对其展开了分析,认为在从事职业教育的培养和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和学习者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别性,形成一种科学的人才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
摘要:对于大学生而言户外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笔者在分析滇西地区的高校户外运动开展情况,发现该地区的高校在开展户外运动方面的工作并不乐观,希望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可以支持户外运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走入户外,进而实现教育、培养心智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户外运动;滇西高校;开展模式  在促进高校学生发展方面户外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强化学校运动工作、强化学生体质等工作是高校秉
通过选择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数学模型对飞机放行工作进行定量的评估研究,建立安全保障能力体系,通过熵权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灰色聚类中心点的确定,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飞机放行保障能力大小。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用性且优于传统的评价模型,确保航空公司更加安全保障飞机放行。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中,人才培养是基础,所以国内高职院校要重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及国际化发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职业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与沿线60多个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一个寻求优势互补、开放合作以及互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