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院校劳动课程实施创新工作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与发展中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涉农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吃苦、甘奉献的农业人才是需要广大涉农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共同努力,如何打好学生思想基础,创新劳动课程实施方式方法,真正造就一批“知农、爱农、为农”的“三农”人才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的。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下涉农高校开展劳动育人的重要性,对以往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新时代高校劳动课程实施的创新方式方法,以期为涉农院校培养出一批能吃苦、甘奉献,扎根农业一线的农业人才,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涉农院校;劳动课程;创新工作
  一、新时代下涉农高校开展劳动育人的重要性 勤劳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是创造五千年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必不可少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因素。劳动教育的开展是党和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视,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新时代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实施,更是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大学生劳动技能,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涉农院校而言,开设的专业都是与农业相关的,对于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要求更高,并且企业在对于涉农院校学生招聘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高校开展劳动育人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培养内容,更是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着新的历史使命与诉求,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做好大学生劳动课程的创新性实施,这对我们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管理,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劳动观念淡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或智能化的操作手段所代替,人们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爱劳动,逃避劳动,认为劳动不仅脏且累。生活中家长包揽,学习上唯成绩、唯名次、唯升学,学生缺乏劳动机会,长期养尊处优。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安排不合理,重视程度不够,效果差强人意,有的老师甚至占用劳动课进行其他课程的授课和学习。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评价较为侧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重理论、轻实践,普遍忽视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长期下来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缺失,劳动素质低下,劳动过程不深入,劳动成果看不到,更感受不到劳动所带来的喜悦,造成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不足
  传统的劳动教育及劳动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停留在打扫宿舍、教室、校园卫生等,或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为主,创新性不足,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参与度及劳动效果都不尽人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与诉求,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我们要不断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课程的实践中去,让劳动课程有内涵、有载体、有抓手,让劳动课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阵地、实践阵地、创新阵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课协同育人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提供重要的育人手段。
  (三)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传统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加之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倾向于理论性的学习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劳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了“文弱书生”。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在无法考量学生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还是更倾向于理论成绩优异的学生,高分无疑是打开顺利求职大门的钥匙,职业路径能否顺利进行、如何走的远、飞的高是后续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广大学生而言,理论学习能力成为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新时代下的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而且更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体态强健的大学生。
  三、创新劳动课程实施
  (一)创新课程培养模式
  习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应全面落实“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创新培養模式,结合涉农院校专业特色,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相结合,创新劳动课程培养模式,创新劳动课程内容,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外部氛围营造与内部感知升华相结合,完善劳动课程培育体系,强化课程考核,形成学生劳动课管理实施的良好机制。学校可成立劳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定期开展课程实施效果座谈,专题讨论研究、课堂理论讲授与课外劳动相结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文化宣传与心得分享相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劳动教育体系。
  (二)创新劳动教育手段
  新时代经济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进步和农业发展的新型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开展情景模式、微平台软件、云服务、劳动实践教学等方面创新劳动教学手段,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结合涉农专业特点设立校园绿化、植物医生、动物宠护、试验田管家等勤工俭学岗位,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劳动育人手段,以劳动促创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模式;以劳动促就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能;以劳动促农业发展,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能吃苦、讲奉献的新型 创新农业人才。
  (三)创新育人载体
  新时代下,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使命,不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思政教育与高校劳动课程的融合,多元化有机结合,创新育人载体,充分利用劳动课程的实施,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劳动课发展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与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劳动课程的实施,提倡情感先行、理论辅助、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开展“说说我身边的活雷锋”活动、“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等活动,深刻阐发创新性劳动品格,结合涉农院校专业特色,开展暑期科技下乡、线上专家咨询、线下技术指导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之余,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结合农业发展,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注重学生“四个新”的能力培养,即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   (四)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涉农院校可根据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拓宽劳动教育平台,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赛事服务、专业指导志愿活动,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每月开展学生进企业活动,每周举行实训基地清洁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坚定学生求真务实品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等相结合,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五)全方位协同育人
  建立以家庭为基石,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放在第一位,有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品质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的关键。在学校,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育人环境,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授课中结合涉农专业特色融入劳动育人理念,通过不断劳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如:果树修剪、花卉种植、动物饲养等等,在专业学习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在劳动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之间相配合、相互协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社会上,树立人人争当劳模,发扬工匠精神,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育人氛围。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结合,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评价模式,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学生劳动课程、奖助学金评定、求职就业中去,形成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基础。与以往劳动教育模式不同,创新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课程的开展不仅要入脑还有入心,更要付诸于行动,通过创新课程培养模式、创新劳动教育手段、创新育人载体、拓宽劳动教育平台、全方位协同育人,结合涉农专业特色及新时代的网络技术,把握育人导向,丰富学习内容。涉农院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思考创新,注重教育实效,强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劳动教育在与专业结合方面涉农院校要比其他专业院校更为紧密,也更能联系实际。因此,在学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通过劳动育人手段,以劳动促创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模式;以劳动促就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能;以劳动促农业发展,带领广大学子共同谱写伟大中国梦。新时代的发展,涉农院校应肩负起历史使命,不断创新劳动育人举措,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支持,为我国农业发展引领方向,践行社会担当,统筹兼顾,科学推进,助力社会发展,把劳动课程的实施与中国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思想觉悟高、适应新时代发展,专业能力強、能吃苦、甘奉献的农业科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田双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J].学习与思考,2020(05):77-80.
  [2] 胡佳佳,罗静,戴婧婧.高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53-54.
  [3] 俞立军,詹斌,章海玲.以专业化志愿服务打造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的探索——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0(18):22-24.
  [4] 张华.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97):101-103.
  作者简介:何欢(1989—   ),女,陕西杨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溪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辽宁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溪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在生态创建方面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为此,本文在分析了本溪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优势、劣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溪县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树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  关键词:本溪县;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对策建议
摘要:目的:探究將冰硼散联合思密达应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86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一般资料后按照控制变量原则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43。对照组患者选择冰硼散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冰硼散的基础上配合思密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炎症
摘要:新世纪到来之后,由于中国的科研水平不断向更高峰迈进,使得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也在快速发展。21世纪也是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世纪,在电气和电气自动化方面,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基于此本文对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  
摘要:JAVA编程语言是计算机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较强的可移植性与语言简捷性及面向对象编程等优势特征,可有效的满足用户的开发需求。本文主要对计算机软件JAVA编程特点及其技术进行阐述,分析技术的应用优势,希望对计算机软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提升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JAVA技术;编程特点;技术  计算机软件技术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人们对
摘要:由于行车荷载超载、自然灾害等,导致路面建成几年后,就会出现各种病害现象。为避免路面出现各种病害现象,基于现行公路路面设计相关规范对中低等级交通量和车道系数等的规定,对路面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对比,得出综合性能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关键词: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类型;方案比选  TheDiscussiononPavementStructureDesignofMiddleandLowGr
摘要:本案例主要分析解决了VOLTE用户拨打通话态的NGN固话听不到用户忙的提示音,主叫自动挂断的问题。通过信令跟踪确认原因,增加了NGN失败处理表的数据配置后,再次测试,融合关口局到固网NGN走ISUP中继时正常,走SIP中继的时候仍存在此问题。通过在NGN网元上进行信令跟踪,并经华为800分析确认,需修改NGN一软参,修改后对问题进行了解决,提升了用户感知。  关键词:VOLTE;NGN;通话
摘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改革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文章以OBE教育理念为背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旨在为一线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区间估计;教学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设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被图书馆接受并且应用。文章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技术优势,同时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保健果冻是指在果冻原有的主要原料中加入含有功效物质的天然成分如果蔬汁、草药等制作而成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果冻。保健果冻既具有果冻的爽滑清甜,更兼具果蔬、草药的保健功能。本文就不同功效保健果冻的功能作用、原辅料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保健果冻生产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健果冻;凝胶剂;功效;工艺;研究进展  保健果冻,是指在果冻原有的主要原料中加入含有功效物质的天然成分(如果蔬汁、草药等)
摘要:石油作为工业血脉,更是工业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若是国家没有丰富的石油供应,会无法正常运转。就我国目前油田开发状况来看,资源较为贫瘠,较大部分都是买入其他国家石油,对我国工业血脉维持。若是想要对现代化国家石油能源需求满足,必须要对我国油气田进行开发,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引入,对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实施创新与改进,对油气田目前面临的问题妥善解决。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