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总统,无奈搬来法国兵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1日,法国战机飞临马里上空,这个长期动荡不宁、处于分裂状态的西非国家,一夜之间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1月16日,法国陆军抵达马里的迪亚巴雷镇附近,首次对两天前占据该镇的马里反政府武装发起进攻。19日,法国防长德勒里昂宣布,法国派往马里的地面部队人数已有1800人,最终兵力可能超出2500人。
  这个前法属国家硝烟四起,法国又一次扮演了积极的“宪兵”角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两年前的利比亚战争。事实上,马里之战的复杂程度,与利比亚战争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并且两场战争有着内在的联系,而法国总统奥朗德与马里临时总统特拉奥雷的角色,则有了不同于萨科齐和卡扎菲的微妙变化。
  “70后”带着卡扎菲的雇佣兵
  马里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北部边界是撒哈拉沙漠中心,干旱炎热,多数人居住在南部。从19 世纪50年代开始,马里遭受法国殖民者入侵,后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法语,8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1960年,马里独立,此后政权几经更迭,经济长期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马里的北方地区,更是长期不太平,一直在“闹独立”。
  闹事的是图阿雷格族人。这是个彪悍的游牧民族,分布在马里、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境内。图阿雷格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掌控着利润丰厚的商队贸易,还买卖黄金、香料和奴隶。这个民族虽然也信奉伊斯兰教,但习俗与其他伊斯兰文化差别很大,比如女性并无蒙面传统,而男性却要戴面纱以阻挡邪灵,由于受其他主流民族排斥,这个部族一直要求脱离马里独立,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4次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分离运动。
  目前,图阿雷格族的主要武装力量为“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据说有数千人之众。这支队伍成立于2011年底,主要成员是从利比亚返回的老雇佣兵。卡扎菲统治利比亚时,主要靠雇佣兵来维持对国家的掌控,图阿雷格雇佣兵成了他的首选。在利比亚,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见到大批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士兵,与利比亚本地人差别很大。当时,这些雇佣兵月薪高达3万美元,而在卡扎菲政权的最后阶段,为了使军队忠于自己,对这些人每天支付3000美元的工资,而且每天给现金。卡扎菲政权垮台后,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就带回从卡扎菲军火库里弄来的枪支弹药,成了“造反”的中坚力量。
  领导这支队伍的是“秘书长”阿谢里夫。1977年,他出生于马里北部的基达尔地区一个图阿雷格贵族家庭,1993年到利比亚求学,主攻政治学。2010年,他回到马里。许多马里人能说流利法语,他会的法语却不多,但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英语。图阿雷格的年轻人推举他当秘书长,因为他们不相信那些常和政府做交易的老首领们,而从利比亚回来的雇佣兵也都信任在利比亚混了十几年的阿谢里夫。
  这支队伍骁勇善战,装备很差的马里政府军不是他们的对手,马里北部大片地区被占。2012年3月,马里首都发生军事政变,时任总统杜尔被赶下台。据说,当时政变军人对政府不满的原因之一就是“平叛无方”。消息一出,阿谢里夫马上宣布北部地区独立。不过,此举遭到周边国家一致反对,政变军人也担心国家由此分裂,再加上受到国际压力,迅速宣布恢复宪政,并推举时任议长特拉奥雷为临时总统,领导政府军继续平叛。
  “万宝路先生”统领基地分子
  目前,与马里政府军对抗的武装分子约有四五千人,除了图阿雷格武装,还有一部分从政府军倒戈的精锐部队,他们曾接受过美国4年多的反恐培训,战斗力很强。但真正引起国际关注的,是恐怖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已经介入马里内战。
  在撒哈拉沙漠里闹腾的宗教极端势力,有“伊斯兰捍卫者”、“西非圣战统一运动”、“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几个分支。其中,“伊斯兰捍卫者”值得一提。这支队伍是图阿雷格人阿加雷组织起来的。他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撒哈拉沙漠中, 70年代到利比亚当了雇佣兵,曾是图阿雷格人早期叛乱的领导人,也曾在图阿雷格人和政府之间牵线谈判,美国大使馆一份秘密电文称他为“马里北部无可争议的大亨”。他与阿谢里夫争夺“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职位,失败后于2012年2月成立了“伊斯兰捍卫者”,宣布要在所占领的城镇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有人听到他训斥被占城镇的妇女,要她们把面纱都戴上,说他“不要独立,只要教法”。他和“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善于作战,在叛军中颇具影响力。有人说他的“宗教极端主义”色彩只是一种伪装,内心是想利用“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势力壮大自己的实力。他的队伍曾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交火。后者反政府行动的目的是独立,不想引入极端宗教势力。在法国宣布向极端势力开战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甚至称,他们也要与宗教极端势力武装作战。
  法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该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一些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建立,头目是个名叫贝尔穆赫塔的阿尔及利亚人,外号“抓不住的人”,也叫“万宝路先生”,这意思是他擅长走私,什么都能弄到。他生于1972年,1991年到阿富汗参加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战斗中瞎了一只眼,从此总是戴着眼罩。他自称在阿富汗见过本·拉登,后来在“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中逐渐升为头目。2007年,这个组织正式接受了“基地”组织的主张。该组织有数百名武装人员,从事贩毒、走私、绑架等“业务”。通过绑架西方人质,他们已经勒索了数以百万计的赎金。在阿尔及利亚,贝尔穆赫塔因从事恐怖袭击而被判处死刑。有人看到他和阿加雷在一起,猜测他是在利用卡扎菲倒台后的“天下大乱”,弄点军火。在法国出兵马里之后,阿尔及利亚的英国石油公司天然气田遭到袭击,41名西方人被劫为人质, 这是贝尔穆赫塔的组织干的。阿特种部队采取措施解救人质,行动中击毙32名伊斯兰武装分子,重创贝尔穆赫塔,但也有部分人质遇害。
  老总统搬来了法国兵
  马里北部的动荡,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法国这次突然出兵,直接的原因是恐怖势力大涨,“伊斯兰捍卫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等各路武装趁乱控制北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夺取加奥、基达尔、通布图等地区。1月10日,马里政府军与“伊斯兰捍卫者”等武装在位于首都巴马科东北约600公里的科纳发生激烈交火。武装分子劫持了一辆大巴,行驶至市中心的检查站时,武装分子开车门击毙了守军。科纳镇失守,将直接威胁首都安全。特拉奥雷紧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法国总统奥朗德求援。法国认为,“保卫马里就是保卫欧洲”,法国断然出手相助。“幻影”2000D 型战斗机和“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投入战斗,经过一夜交火,政府军夺回了科纳。1月13日,4架法国空军“阵风”战斗机空袭了加奥和基达尔。打击目标是反政府武装的训练营、燃料弹药仓库以及后勤基础设施。空袭后,“阵风”战斗机在法国驻乍得空军基地降落。18日至19日,法军战机多次出动,轰炸极端势力目标。地面部队则在塞古地区马尔卡拉镇部署,监控尼日尔河,保护首都巴马科。   法国出兵,也是特拉奥雷“求”来的。这位70岁的老人,一年前在兵变后出任临时总统、稳住大局,这次又说动奥朗德出兵,算得上为国家尽心尽力。他早年在马里、苏联、阿尔及利亚和法国接受教育,1977年回国后当教师,后来成为工会活跃分子,并多次被捕。1991年,杜尔发动政变上台,特拉奥雷投身政界,在杜尔政府内出任多项职务。杜尔被推翻后,时任议长的特拉奥雷担任了临时总统,一上台,他发誓要坚决打击北方的反政府武装。无奈力不从心,政府军不断丢失地盘,这才向国际社会求救。
  目前,法国战机已部署在巴马科,法国的装甲部队开始进攻叛军占领地区。法军的出击削弱了马里反政府武装的进攻能力,迟滞了其进攻势头。特拉奥雷特意造访法军在巴马科的空军基地,感谢法国部队对马里的帮助,并称对抗极端伊斯兰武装的斗争不光是法军和马里的任务,也是全世界的义务。
  奥朗德发誓打到底
  日前,奥朗德正积极争取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极端分子威胁。非洲国家承诺将派出5000多人的部队参战。1月17日,第一支非洲部队,包括尼日利亚的一个连和多哥的一支部队抵达巴马科,总数为250人。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已承诺派军用运输机帮助运输士兵和军需。奥朗德称,战事会在4个月内结束。
  奥朗德的这一估计,令外界看到了马里战局的复杂性。英国媒体称,马里北部幅员广阔,法国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援,否则独木难支。法国军方也承认,马里北部的武装分子“有预谋、有训练、装备好”,而且比卡扎菲的正规军更难打,因为武装分子更像游击队,空袭时他们躲起来,空袭过后又会再次集结。在法军首日空袭中,反政府武装用轻武器击落了一架法军战机,飞行员身亡。反政府武装还发起反攻,誓言要把法国拖入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地面战。英国媒体悲观地认为,法国向马里北部的进军是在“走向未知”。
  明知困难重重,奥朗德还是要“打到底”。1月19日,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打击马里境内的恐怖主义,法军会长期驻留马里,“需要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法国确实认为这个地区的极端势力是个大麻烦。作为以前的宗主国,法国至今在非洲多国保持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极端宗教势力的威胁。2010年,法国阿尔法能源公司的4名工作人员在马里遭劫持,“基地”组织还威胁对法国本土以及在马里的约5000名法国人实施恐怖袭击。这次法国出兵后,阿富汗塔利班发出警告,称法国的行动将会影响到法国的未来。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青年运动”发表声明,决定处死法国人质阿莱作为报复。
  但法国的军事介入,也不仅仅是为了反恐。法国与马里签订过应对安全危机的合作协议。这次法国出兵,是马里政府向法国求援。如果拒绝,法国会失去其在马里乃至整个非洲的传统地位和影响力。法国出兵也受经济利益驱使。马里有黄金、铀、锰等矿藏资源,法国需要来自非洲的石油和其它资源,阿尔法能源公司曾在马里的邻国尼日尔长时间进行石油开采,而在马里的开采工作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法国需要确保马里的稳定与安全。
其他文献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35个体育图标以“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兼具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的特点,不仅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简化要求,更通过其特有的形态,将体育图标运用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理念达到形与意的和谐统一。    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园,再次见到年仅27岁的王捷。眼前这个头发有些凌乱
坐在和道国际接待中心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正午的阳光映射进来,照得整间屋子暖洋洋的。街道对面就是和道国际箱包城大楼。这是一座由隆基泰和实业集团旗下公司全资打造的 “全球商品交易博览中心”,占地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地上4层,集产品研发、生产、交易、展示、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结算、人才流通、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眼前的这座箱包交易中心只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期工程,但也绝对称得上
历史上,文彦博是一个“神童”,更是一位贤相。他能文能武,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封潞国公,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  化风波于无形  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树洞,树洞很深,怎么也够不到。大家束手无策,文彦博却很冷静,把水灌入树洞中,结果随着水位的增高,球也跟着浮了上来。  少年时,文彦博拜在颍昌(府名,治所在今河南
立地成神  过去这一年,最让我意外的球员有两个,一个是武磊,另一个就是拉姆塞。相比于武磊的“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拉姆塞参加职业联赛已久,在惊艳程度上自然稍逊“武球王”一筹。但是去年下半年,拉姆塞突然之间从阿森纳板凳席上的轮换球员,一下子变成了进球与助攻同时上双的超级攻击手,这着实令人错愕。更何况这个年仅24岁的威尔士人三年前曾经历过断腿的伤痛,无疑让人对他的爆发感到不可思议。  拉姆
一个世纪前,英国政治家、商人塞西尔·罗兹用自己的遗产在牛津大学设立了“罗兹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在牛津大学学习,它也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最长、声誉最高的奖学金项目,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等著名领导人都曾是该奖学金的获得者。如今,美国商人、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想要挑战一下经典,他将从个人财富中捐出1亿美元,另外再筹集2亿美元在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项目,每年资助200
谢苍霖、万芳珍夫妇九阅寒暑,从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以及历代野史笔记中广泛搜寻“文祸史”材料,经过细致的爬梳、整理、分析、概括等工作,写出了一部四十多万字的《三千年文祸》。  本书所纂辑的“文祸”事件不下数百起,包括诗文著作之祸,疏谏之祸,以及科场案之类。所历时间自夏朝末年至清朝末年,合计是漫长的三千余年。其中有不少文祸有其特异性,但更多的是近于历史的重演,有很大的共同性。  笔者翻阅一过,觉得全
既不蓄鸽,又不懂鸽哨,却无法拒绝《北京鸽哨》的诱惑。这是第一次听说、又第一次见到的一本书。倒并非是我寡闻鲜见,据本书编著者说,虽然鸽哨始见记载远在北宋之际,但真正精于此道,又能有心有力阐其微奥,笔之使成书的,也就是同被收入此编的《鸽哨话旧》之作者王熙咸,和编著者本人了。又据说如今多是人亡哨湮,即实物(可入妙品的名家之制)也属凤毛麟角,难得一见。如此,是否还有同类著述问世,也在未卜之中呢。  书的前
几年前,一位批评家写过一篇很出色的分析萧红创作的论文,在篇首她曾经大发感慨,认为萧红长时间吸引着读者深情的关注,“似乎主要不是由于她的文字魅力,而是由于她富于魅力的性情和更富魁力的个人经历——尤其是情感经历。”(赵园《论小说十家》)这段话道出了一种真实的阅读期待。特别是对如今的年轻读者而言,作品中反映的历史真实远不如浸润在作品中主体的思想、情感和其他个人因素更引发兴趣。    既然人们对她的兴趣多
《电子银行》是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美国银行金融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和经验的书。此书通过对银行信用卡(Credit Card)、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家庭银行(Home Banking)等新兴金融业务的介绍,简洁而清晰地向关心经济与金融的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货币形态已演进到以电子化为特征的新阶段。  在电子化为特征的货币形态下人们——政府、企业、个人——
读到叶秀山先生的《没有时尚的时代?——论“后现代”思潮》(载《读书》一九九四年第二期)。他把“后现代”理解为“没有‘时尚’的时代”,“没有‘时尚’的世界”,颇有新意。对“post”这个词的破释(它“不仅有时间上的前后,而且有意义上的正反。”)亦很有趣儿。这里谈谈我的想法。  后现代哲学破坏了理性,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一元理性被多元化,原来人们共同崇尚的社会性时尚也被多元化或被分割。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