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牛心坨潜山措施开发与效果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心坨潜山是注水开发油田,针对潜山油层开发中存在平面上油井受效不均主体部位裂缝发育,边部储层物性、裂缝发育状况、油井受效状况差等问题,采取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完善注采井网。
  
【关键词】牛心坨潜山 裂缝 储量 解堵 分区治理 注采井网
  
1 概况
  
1.1 基本地质特征
  
牛心坨潜山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
  
埋深-1800m~ -2600m,平均有效厚度91.6m,地层原油粘度76.3mPa?s。含油面积3.6km2,石油地质储量973×104t,可采储量154×104t,标定采收率为15.8%。
  
构造特征:牛心坨潜山北、东、西三面被断层遮挡,内部被多条断层复杂化,整体上为向西南方向倾没的斜坡,坡度在25°左右,高点在坨40-128井附近,构造高度大于750m。
  
裂缝特征:潜山油层裂缝分为宏观裂缝及微观裂缝。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裂缝发育方向为NE向和NW向,两者构成十字交切,是具有双重介质特征的裂缝型油藏。宏观裂缝平均裂缝密度为87.8条/米,开度一般大于0.5mm。微观裂缝面密度为0.1mm/mm2,其开度一般大于0.1um
  
流体性质及油藏类型:潜山原油属高凝稠油,地面原油密度为0.8945~0.9721g/ cm3; 50℃粘度为470.36~6973.59mPa.s;凝固点为32~50℃,地层水属于NaHCO3型。原油密度与深度呈线性关系,原油粘度与深度呈指数关系。牛心坨潜山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0.1MPa,温度为81℃。
  
1.2 开发历程
  
潜山油藏早期开发浅层潜山油藏,于1988年发现,1989年投入开发,1991年3月按300m井网浅层油藏投入注水开发。1994年发现深层潜山油藏,1997年后先后三次部署深层潜山开发井,2000年6月,潜山油藏开始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方案,深浅潜山油藏按一套层系210m井网注水开发。
  
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不同深度开发现状中我们看出,2000-2200米储层动用较好,累产油68.4241万吨,占总产量的58%。2000米以上与2300米以下,储层动用较差,累产油28.1965万吨,占总产量的24%。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牛心坨潜山油层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
  
2.3 主体部位受裂缝影响,见水比较快,控水难度大
  
潜山油层主体部位裂缝较为发育,水井注水后,裂缝发育方向的油井首先受效、见水也较快,含水上升快,控水难度大。从含水上升率随含水的变化规律曲线上看,潜山油层的实际曲线基本在理论曲线之上运行。3 改善开发效果的具体措施
  
3.1 利用解堵技术夯实区块稳产基础
  
根据牛心坨潜山油藏的储层裂缝特征及油藏内部联通状况研究,发现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的70%以上才能满足生产需求。可是因注入水水质不合格,水井注水后短时间内因污染而注水困难,致使地层压力很难满足生产的要求,针对这中情况,在解堵技术研究的指导下,选择较为严重的水井实施酸化解堵,选择污染较轻的水井实施射流喷孔技术解堵,对油井实施气动力解堵。如对坨37-133水井实施酸化解堵,对坨36-126油井实施射流喷孔,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采油主力层段分区治理
  
主力层段按开发状况及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南部低效区、西部高含水区、东部高产区,格局平面上不同区域的生产特点制定符合该区域的开发方针,采取不同的对策。例如对潜山南部低产低效区域,针对吸水量少,剩余油富集的特征,适当的加大注采比,改善油井受效状况,同时结合东部对剩余油富集层段采取选择行压裂,精确动用潜力层段;对于注入压力高,难以达到配注的水井,采取增注和解堵措施。在此基础上,为了改善油层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大规模压裂技术引效,增加人工裂缝的延伸长度和宽度,增大了泄油半径,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对于西部高含水区,采取下调注采比,控制水窜同时采用增大注采压差的方式延缓水窜,如对坨34-128井通过封隔器实施封上注下实现底部注水,增大注采压差,有效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3.3 加强深层潜山层段动用
  
由于潜山部分油井完钻较浅,以及采用底部注水,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导致深层潜山未能有效的动用,通过对深层潜山精细研究后,认为层段裂缝发育较差,因此该层段补层后需要适当的加大压裂规模,使其更好受效。这使得非主力层段得到了很好的动用,可以成为以后稳产的一个重要方向。4 实施效果
  
4.1 注采系统完善,水驱储量明显提高
  
区块注采井网已基本完善,井网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区块有注水井11口,开井11口,日注水量545m3,较调整前日注水增50m3,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明显提高,油井受效比例由68%上升至82%,多项受效比例由52%提高至73%。
  
4.2 区块产量稳中有升
  
区块1989年投入开发,1991年转注水开发,1999年产油量达到最高峰11.1×104t,而后产能快速递减。2010年以来在精细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油水井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年产油量区于平稳。4.3 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2000年以来区块的综合递减率与自然递减率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综合递减率大于5%,自然递减率大于10%。2012年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展开,综合递减率和自然递减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4.4 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
  
牛心坨潜山油层经过20年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由转注前的5.5%上升至目前的77.2%,平均年含水上升3.7%,2012年以来加强针对油水井各项措施工作,綜合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5 结论
  
(1)加强注水保持底层能力是区块稳产的基础,利用解堵技术可保证水井的正常注水。
  
(2)在主力层段低产低效区域增大注采比,采用水井对应注水,油井大规模压裂技术可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动用。
  
(3)深层潜山段因完钻交钱等因素未能很好的动用,致使采出程度低,利用大规模压裂技术加强动用具有很好的效果,这将成为以后的稳产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和平.牛心坨潜山储藏裂缝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6(增刊)
  
[2] 穆海旭.低渗透油田油层解堵措施研究[ 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董承武.牛心坨油田注水井强穿透化学解堵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
其他文献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东北地区就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帝国主义在这片土地上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东北人民生灵涂炭,受尽了欺凌。修建在这片土地的中东路,更是列强势力的风向
摘要:内阁文库,现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是日本重要的公立藏书机构,藏有大量汉籍文献,其中颇多中国罕见之本,犹以明清小说戏曲的收藏为富。民国时期,张元济、傅增湘、董康、孙楷第、王古鲁等赴日访书,内阁文库是必到之处。中国学者的访书,各有其侧重点,有的是传统的目录版本学家,有的是出版家,有的是古典文学研究家。  关键词:内阁文库 傅芸子 访书 傅增湘 张元济孙楷第  清末,杨守敬以驻日公使随员身份
一邱健壮在洛镇政府大街延伸向费镇方向的十字路口瞥见邱健美。姐姐邱健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一手摁着自行车车把,一手打拍子似的比划着跟人说话,她向阳一面的身体被阳光描
自由主义的内涵本身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早先是追求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双重平等,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偏向于政治方面,并成为经济不平等的注脚;但是,随着对个人权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生的寝室文化渐渐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文化组成部分。现在我国的大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大班、大课制度,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因此,寝室成
中国文化在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使得中国文化和教育,成为一个不容易界定的体系:可以说过于成熟,也可以说过于幼稚,可以说理性早熟,也可以说没有理性,
在实践社会主义新道路,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时,马克思主义者要运用新的、更合适的方法,采纳全新的、更有效的理念。我们应该运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得到一个更清晰的结果,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必将以人为核心,经济的增长也将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推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
据调查,作者的创作倾向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从元代文人处境和社会现实提出,作者有意塑造忠孝两全的蔡伯喈和贤妻赵五娘,正面歌颂传统伦理道德,呼吁当下恪守传统美德.另一则是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寻求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方式,微课应运而生。微课不仅耗时短而且内容精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在新时代教育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顺应新型课堂改革要求,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传播网络课程资源,最终达到教学双赢与高效率利用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过往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化,随着新课改的教学指标提高,以及国家对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