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材优势,提高审美情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面不仅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及值得学习的人物美德。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教材中的语言美、畫面美、人文美,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我谈谈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利用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文课所体现的美的。
  一、欣赏美
  1.听故事,欣赏画面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文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呢?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播放课件引入故事”的办法,使学生在欣赏美的画面中感受到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教学时,我通过播放课件引入故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牛跟真的一样。瞧,这就是戴嵩的作品,其中《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非常有名,《斗牛图》还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这幅《斗牛图》,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咦,这幅《斗牛图》怎么跟书上的不一样呢?’对,这是戴嵩后来画的《斗牛图》。说起课文中的《斗牛图》,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赶紧翻开课本95页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出示戴嵩的画作时,以优美的语调讲解他的名作《三牛图》和《归牧图》,并配以悠扬的古筝乐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屏幕上的图吸引,听得仔细,看得细心。看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几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由衷发出赞叹,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戴嵩画技的高超。
  2.重视识字写字,欣赏汉字美。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识字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发现汉字的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我会认”的生字很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课大部分生字是由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教学时我把一个个生字写在美丽的荷叶上,然后抓住汉字结构美的特点对生字进行分类,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猜猜找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感悟美
  学生的审美情趣由视觉上的欣赏美转变为在文字中感悟美,不但强烈地激发他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而且顺利实现了字词的教学目标。人教版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的文字非常优美,如何让学生感悟文字美呢?我主要采用“读”这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式。
  1.初读课文,寻找美的句子。
  朗读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之一。只有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本,才能产生感悟。我牢牢把握住“读”这条主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感悟小柳树外形美这一部分时,我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柳树外形特点的句子;(2)美美地读一读画下来的句子,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学、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
  2.精读课文,品味美的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时“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捕捉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细细咀嚼,使学生获得有益的启迪。当学生找到优美的句子后,我说:“孩子们真棒!一会儿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好句子。哪些词能看出小柳树长得美呢?”学生自读感悟后,我引导学生发现“浅绿色”“又细又长”等词语的妙用,通过品味这些美的词语,不仅让学生感悟到小柳树的外形美,而且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3.品读课文,营造朗读氛围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朗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有了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已经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学生通过美美朗读,对这篇课文更深刻的理解,已是不在话下。更何况,《小柳树和小枣树》有较多的对话,很适合朗读。在欣赏完字词句后,我让学生选择看图想象读、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美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小柳树的“美”。
  三、品评美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体现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更在于对文中精神内涵的剖析,确定做人的正确方向。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师如何潜移默化地利用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物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就成了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人间真情”中的第二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文本及本组专题,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主线,在读中寻找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说写中品味美,让学生顺着这条主线不断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品评感悟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只要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很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展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妙,让学生切身感受汉语的魅力,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一起努力,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然而,學生中厌学的比例高、范围广,对教育和教学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厌学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内在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外在因素。本文重点剖析现存高考制度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并提出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 高考 单行道 压力 厌学  从教二十多年,笔者深感如今的孩子越来
单身不可怕,爱宅没关系,世纪佳缘联手搜狗网址导航、QQ上网导航,用大数据和流量的价值,帮你马上脱单。  每逢佳节虐单身,尤其是在恰逢春节回家的途中过情人节。每到这个时候,剩男剩女“脱单”的愿望就显得越发迫切。于是,在今年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在春节后首个工作周周末,世纪佳缘携手搜狗网址导航、QQ上网导航,结合年轻人单身这一痛点,发起了轻松有趣的“点亮爱情,马上脱单”活动,引起单身者的心灵共鸣,为
摘 要: “学案”教学法在课堂内外能营造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过学案,学生能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英语学案 有效性 主体性  时代在更新,教改的脚步从未停息,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善,如何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已经成为课改时代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在此背景下,学案成
摘 要: 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改革迫在眉睫,《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具有较强的衔接性,适合整合后进行改革。任务驱动模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划分,把握好理论和操作在教学中的比重,结合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入技能竞赛促进学习,并在后续开设课程设计,这样可以更高效、实用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课程模式 任务驱动 考核机制 以赛促学 
摘 要: 文章针对当前非物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采用虚拟软件培养的方式,使学生快捷地认识和熟悉物理实验的流程,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对相关物理实验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以虚拟仪器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虚拟化 教学方式 实践能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有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类人才的迫切需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的诗歌格外明亮、耀眼。千百年来,其以真、善、美的星光闪烁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由于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染,杜甫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诗人用毕生心血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仁爱精髓熔铸到诗歌中,融化到血液和骨髓之中。  杜甫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纵观其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高度统一于其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