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火学说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阴火学说的实质及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特点进行探讨,为阴火学说运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提供临床验案.临床观察发现,以阴火学说为指导,建立以健脾益气、祛风除湿和络的新治法,可以较好解决膜性肾病治疗上的扶阳容易助热、泻火易伤阳的临床难题,临床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类固醇肌病是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后的常见副作用,黄春林认为其中医病机为表里同病,津液受损,虚实夹杂,其中水热互结于表、津液亏虚于里是主要病机.解肌法具有解表清里、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首乌藤的指纹图谱,并测定首乌藤中没食子酸、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建立不同产地首乌藤的指纹图谱,并对12批首乌藤中没食子酸,反式二
介绍王世广运用“火针深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王世广在临床中根据面肌痉挛的分级、患者形体的羸壮量化火针点刺的深度,并结合是否存在联带运动制定了系统的用针方法,
从夹脊穴的分段解剖结构出发,探讨夹脊穴分段性与脊神经节段性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具有外通经络、内调脏腑等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夹脊穴在解剖关系
目的:探讨益心泰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混悬液灌胃及阿霉
目的:观察脐针疗法治疗医学难以解释症状(MU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MU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脐针疗法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联合艾灸
The seasonal occurrence of Acartia pacifica (Copepoda: Calanoida) and their resting eggs in the sediment of Xiamen Bay were documented between October 2002 and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特有的疾病诊疗方法,伴随其显著疗效被认可的同时,历代医家对其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长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古代医籍和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软岩挤压变形是深埋或高应力软岩地下洞室建设中的难题,软岩挤压程度的科学评价对围岩变形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但现有应力和变形评价方法忽略了不同类型岩石变形能力的差异性
李海松重视男科疾病伴随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贯叶金丝桃“辨药”治疗男科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贯叶金丝桃具有很好的抗抑郁、焦虑及延缓射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