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酵肉制品是指畜禽肉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低温环境中,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质期长的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发酵采用自然发酵工艺,主要从原料自身以及周边环境中获取发酵微生物。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产品质量,自然发酵已逐渐被人工接种微生物发酵剂所取代。微生物发酵剂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定为GRAS(即通常认为是安全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用于各类肉制品发酵中,以提升产品的风味、质地、色泽等感官特性。
  在微生物和内源酶的共同作用下,肉制品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生成醇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芳香类物质,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发酵也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不仅改善了产品组织结构,也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率,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部分微生物发酵剂还可通过还原高铁肌红蛋白生成氧合肌红蛋白,从而防止肉制品因氧化而变色。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发酵肉制品的安全性认知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也需要跟进。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种类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筛选发酵肉制品菌种提供理论参考。
  一、微生物发酵剂的常见种类
  筛选优良的微生物发酵剂是接种发酵的基础,其发酵特性将直接影响发酵肉制品的最终品质。常用的微生物发酵剂主要有乳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乳酸菌是在肉制品自然发酵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产酸率高,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降低肉制品的pH值。发酵肉制品中常用的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弯曲乳杆菌等。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多样性特征,不仅对发酵肉制品的色泽稳定和风味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还能通过降解生物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微球菌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较慢,在中式发酵肉制品中最具优势的菌种是模仿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而在欧洲传统发酵肉制品中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以及腐生葡萄球菌等菌种则相对更有优势。其中,肉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是目前工业上使用最普遍的两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葡萄球菌外,微球菌也少量存在于低温发酵的肉制品中,变异微球菌是唯一能被用于肉品发酵的微球菌。
  酵母菌适用于干香肠的发酵,能够分解肉类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赋予产品独特的酯香味和酵母味。作为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还可以通过消耗介质中的氧气来降低肉类的pH值,并抑制酸败。汉逊德巴利酵母菌作为发酵肉制品中的优势菌种,好氧且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对氯化钠和硝酸盐的耐受性高。此外,法马塔假丝酵母也在发酵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霉菌发酵剂为严格的需氧菌,通常以疏松的雾状菌落形态附着在发酵肉制品表面。一般只有青霉菌适合肉制品发酵,但青霉菌的安全性因其产毒能力而饱受争议。为了避免这种危害的发生,工业上需接种不产生毒素的青霉属菌株,比如产黄青霉等。
  二、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危害
  肉制品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甚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分为致腐性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和食物中毒性微生物。
  致腐性微生物是一类营死物寄生的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分解,常见的致腐性微生物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致病性微生物是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微生物,其中会导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食品中毒性微生物特指经食物传播而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食品微生物,当食品原料中含有这类微生物,或食品在加工、储藏、销售过程中被这类微生物污染,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常见的食品中毒性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链球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
  在发酵开始时添加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但污染物种的性质、污染的初始水平、产品发酵和储存条件等均会影响发酵剂的保护能力。如果最初的污染水平很高,使用微生物发酵剂并不能提高食品的质量,只能延缓进一步污染的发生。
  三、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
  1.乳酸菌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乳酸菌是主要用于预防或控制微生物危害的发酵剂,可对葡萄糖等碳源进行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将肉制品中的可发酵糖轉化为大量的乳酸、乙酸,还产生少量的丙酸、乙醇、过氧化氢、罗氏菌素、抗菌肽以及细菌素。这些产物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假单胞菌属、酪丁酸梭菌、热死环丝菌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还对大肠杆菌、结肠炎耶尔森杆菌、利斯特氏菌、产气芽孢杆菌等肠道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有机酸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与少量的甲酸、丙酸等其它酸性末端产物。这些未解离的脂溶性有机酸分子可穿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破坏质子电化学梯度,并在接近中性的细胞质的作用下发生解离,最终使得产品的pH 值降低至5.8-2.5,很多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率将会降低或不生长甚至死亡。
  3.其他抗菌化合物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除有机酸外,一些乳酸菌菌株还能够生成其他几种抗菌化合物,即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和罗氏菌素等。
  乳酸菌具有黄素蛋白氧化酶、NADH氧化酶、丙酮酸氧化酶等氧化酶活性,在有氧状态下可经氧化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抗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巯基的氧化作用能使许多酶变性,二是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可增加膜渗透性。另外,一些能够破坏细菌DNA的自由基,如超氧化物和羟基,也可由过氧化氢生成。
  二氧化碳是乳酸菌异型发酵的副产物,其自身在膜脂双分子层的积累与抑制酶的脱羧作用均可造成膜通透性障碍,从而抑制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除了自身的抗菌活性外,二氧化碳还可通过取代现有的分子氧来创造一个厌氧环境,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罗氏菌素是由罗伊氏乳杆菌经厌氧发酵生成的一种广谱抗菌剂,能够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罗伊氏乳杆菌可以通过代谢甘油生成3-羟基丙醛(3-HPA),3-HPA 可自发转化为丙烯醛,这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亲电试剂。
  4.细菌素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素是由乳酸菌通过核糖体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质、多肽或蛋白质复合物。这类物质不仅对芽孢杆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还可有效控制多种病原菌,例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杆菌属等。
  依据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的化学结构与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一是羊毛硫抗生素。依据羊毛硫抗生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又可将其分为 A、B两个亚类,A类主要是通过在细胞膜上打孔以及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发挥杀菌作用,B类则大多通过结合特异性膜脂或作为酶抑制剂抑制细菌的生长。二是不含羊毛硫氨酸细菌素,其抑菌谱较窄,主要用于抑制李斯特菌。该细菌素可在目标菌体细胞膜上打孔,消耗细胞内的ATP并导致细胞内氨基酸、离子等物质的渗漏,可使细菌因解体死亡。三是热敏感的大分子蛋白,也可包括与细菌素生理学活性相似的溶菌胞外酶(溶血素和溶菌酶),至今仅在少量乳杆菌中分离到。四是复合型细菌素,即除蛋白质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或类脂基团的细菌素。
  5.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在葡萄球菌中可以检测到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肉制品中的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合成的唯一供氮体,在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氮。铁硫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载体,在微生物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很容易遭到一氧化氮破坏,所以被认为是一氧化氮抗菌作用的靶点。此外,一氧化氮还可与DNA形成中所用到的RNA还原酶相结合,或攻击锌指类型的DNA连接蛋白,从而通过影响基因调控发挥抗菌作用。此外,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具有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该酶的耗氧特性可以降解亚硝酸盐生成氨,从而减少发酵肉制品中亚硝胺化合物的产生。
  6.霉菌和酵母对发酵肉制品安全性的影响。霉菌和酵母作为发酵剂的使用频率较低。霉菌可在发酵肉制品表面形成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保护膜”,起到一定的隔氧作用,防止产品酸败。研究表明,一些霉菌还可作为優势菌群产生某些活性物质抑制杂菌的生长,从而减缓发酵香肠的腐败过程。酵母被认为是一种氧气清除剂,一些酵母菌株如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已被证明可有效防止油氧化和延缓肉制品的酸腐。此外,部分菌株还可以抑制肉制品中的霉菌生长。
  综上所述,发酵肉制品易受到致腐性和病原性微生物的污染,引发腐败变质,导致发酵失败。接种微生物发酵剂可促进基质酸化、有毒化学物质或抗菌物质(如细菌素)的分泌,从而抑制这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此外,微生物发酵剂的生理活性还有助于降低发酵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并减少生物胺、霉菌毒素等对人体有危害化学物质的生成,以此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作者简介:张乐,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技术。
其他文献
夏季储粮时,仓温、粮温受外温影响较大,而粮面上层空间太大,内环流开启时,大部分冷源会通过仓内空间散失而浪费掉。如果在粮面上方一定位置处安装一层轻薄的牛津布,隔断粮面上层空间,从粮堆内抽出的冷气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循环,就会大大减少冷源散失,确保内环流使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了有效控制粮温,本文采用距离粮面上方50cm处增加气密膜的方式,减少内环流使用时冷气的散失,节约冷源,确保内环流控温效果,从而
作为香菇的组成部分,香菇柄占香菇总量的25%左右,香菇柄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多,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营养源,但因纤维素结构紧密、口感较差,除了少量应用在酱制品与汤料当中,很多香菇柄都没有被合理化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香菇的营养成分,然后通过实验优化香菇柄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膳食纤维的各项性能来了解香菇膳食纤维的结构,便于将其添加到食品生产中,促进膳食纤维的合理化应用,提高食品的营养成分。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越来越多,不仅要求餐饮卫生、健康,还要美观、颜值高,这就对烹饪人员的食品雕刻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餐饮烹饪中的食品雕刻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提升菜品美感、给食客带去视觉享受的技术。我国的食品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技术通过改变菜品原材料的形状,进而改变菜品的呈现形式,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观赏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食品雕刻技术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
在食品安全导向下,社会大众对奶制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分析牛奶出现质量问题的核心诱因,微生物污染首当其中。总的来看,牛奶中的细菌来源渠道不外乎奶牛自体患病、挤奶、加工、储存、运输等关节。但即使在规范、合规的牛奶生产程序中,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仍然较高。为了加强牛奶质量管控,应采取恰当的手段方法,即分子生物法,探究市面牛奶中的细菌菌群。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础资料。样品采集:选择市面超市
阿胶是将驴皮制作加工所得的一种中药材,有滋阴润肺、补血止血之效。阿胶属于凝胶块状制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苏氨酸、明胶、精氨酸、组氨酸以及微量元素,在抗肿瘤、抗辐射、抗休克、促进骨愈合以及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在我国,阿胶作为传统中药材以及保健药品在临床治疗以及养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阿胶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展开了综述,以期为阿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一、阿胶的化学成分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变化,以无污染、安全、优质为基本特征的“绿色食品(green food)”在人们的生活需求中占比越来越大。生产绿色食品时,通常会先对产地环境进行评价,然后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管控,使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检验检测标准,然后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证书,通过后便可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生产绿色食品,不仅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助农增收。本文分析
鱼生是日本的饮食文化代表之一,又被称为“刺身”、生鱼片,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可你知道吗,鱼生其实源于中国,后来才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并在日本成为很受欢迎的食物。  一、鱼生的前世  我国的先人很早就开始食脍,“脍”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切得很薄很细的生肉,在秦汉以后,因牛、羊脍极为罕见,脍通常被人们用于单指鱼脍,后来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门表示生鱼片,早于日本吃鱼生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GDP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已经被国家列为食品检测的强制检测项目。因此,菌落总数测定不确定度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检测实验室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微生物检验的性质决定其无法运用计量学和统计学正确评估测量的
农产品物流连接着农产品销售全过程,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现代农产品物流新体系能够有效扩充农产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物流成本,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徐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良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且种植面积广,农作物种类多,农产品产量大,农产品物流对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种植技术的支持和现代化物流技术的运用
食品颗粒在环境中的自然冷却过程具有显著的非稳态特征,传统的物理测量方法只能获得食品颗粒有限空间的温度分布,而食品颗粒全局空间的温度分布是研究食品工艺如烹饪冷却过程数值的重要技术指标。因此有必要基于数值传热学,开展食品颗粒自然冷却过程中食品颗粒的温度分布研究,构建符合实际冷却过程的食品颗粒传热数学模型及模型求解方法,把握冷却过程规律,为基础研究提供可靠、大量的数据。  本实验以土豆为研究对象,通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