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语文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高三语文教师仍然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个怪圈,他们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大搞“灌输战术”或“题海战术”,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毫无活力。面对沉闷的语文课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改变这种“主体无主,主动不动”的态势,激活课堂气氛,才能提高课堂实效。因此,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活力是提高高三语文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幽默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也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高三语文复习课多以知识讲解和训练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调,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而幽默犹如添加剂,它能为课堂增添活力,驱除枯燥;幽默更如催化剂,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欲罢不能。富含知识和情趣的幽默,还能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促进学生智慧及潜能的充分发挥,活跃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厌倦情绪时,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幽默,不无裨益。如在梳理成语误用类型时,为了避免内容枯燥,我用了一个小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说:“同学们,我们不能滥用成语,不然就会闹出笑话。”接着,我说:“有一个小学生给爸爸写信说:‘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学生听后不禁捧腹大笑,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并且整节课都表现出兴致勃勃,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样子,效果很好。
  〓〓二、创设成功机会,树立学生信心
  〓〓成功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满足愉悦的感觉,还会给学生带来一股前进的动力。只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甜头,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信心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主观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关知识的学习。高三学生要面对较多的考试,面临较重要的高考,他们更需要应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而,适当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引导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如在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时,有学生答不出“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传》)中“降”的用法,我便一步一步诱导他:“‘降’一般解作什么意思?”“谁投降?”“谁使谁投降?”“主语使宾语做某事,这是什么用法?”在我耐心的诱导下,他最后明白“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因为这一机会的创设,让他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为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所以他在此后的课堂学习中也表现得异常的积极。
  〓〓三、设置感人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它能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高三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高考压力,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疲倦的感觉。而一个动人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往往能降低他们学习的疲劳程度,使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充沛的精力。我们可以运用播放音乐、扮演角色、展现实物、再现图画、联系生活等手段去创设扣人心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如在复习语言表达得体时,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现象并作简要分析。一位学生说:“有个同学祝一位九十多岁的女老师青春靓丽!这位同学说话不注意对象,应将‘青春靓丽’改成‘寿比南山’。”另一位学生说:“某人与朋友约定时说:‘我明天去你家探望你,希望你在家恭候我。’此人说话不注意谦敬,应该将‘恭候’改成‘等候’。”……由于创设的情境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都踊跃发言,并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相关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竞争大赛,满足学生需要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有竞争,才让学生感到刺激;有竞争,才有进步。美国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指出竞争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并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众多学生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及较明显的好胜心理。高三学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高考,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就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心理,丰富语文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大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个人间或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很多学生都觉得名句名篇的背诵容易默写难,他们能把名篇名句背得滚瓜烂熟,但默写时却错字百出,因而他们对名篇名句默写已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便模仿汉字听写大赛。针对错字,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听写比赛,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听写。听写完毕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改正各选手所写的字,然后让学生评出错字最少(或全对)的小组为“最强组”,并对其作一定的奖励。由于学生感到刺激,他们都非常投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五、组织课堂讨论,发掘学生潜能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中较具活力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在高三语文复习中,许多专题知识的复习,如词语运用、语病辨析、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作文指导等都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如进行作文拟题训练时,我要求学生群策群力,运用所学的拟题技巧,以“互联网”为话题去拟出一些新颖的作文题目。学生们都非常配合,他们展开了一番热烈的讨论,甚至展开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拟出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罗万象》《互联网≠胡乱网》等一系列新颖的作文题目。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我在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总之,教师教学最大的误区是包办,学生学习最大的天敌是依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势在必行,但性教育的开展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窘迫局面,作为师范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
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兼顾学生个性特色和专业特点,确定活动主题和形式,体现就业导向。  一、与专业结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给美术设计专业部的学生的语文课上,笔者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课《广告词欣赏》,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看到、听到的好的广告词,每人至少收集5条广告词。在活动课上,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广告词,组内分享,然后评出
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用鼓励给学生定制作文写作“随心配”的教学策略。  一、“随心配”教学策略的介绍  笔者根据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作文的特点,在点评范文时给学生设定切实可用的写作思路“随心配”。对经常停留在四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设定可选关注点为“审题正确”、“字数足”、“文体明确”,引导他们向及格进军;对经常停留在三等作文水平的学生,笔者设定的可选关注点为
有一天读书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想象自己在9月1号来到学校,见到孩子们的时候,总觉得:我是永生的!”我被这句话震撼了,一时感慨万千。  我想,每一个教师,只要他将心血倾注于受教育者身上,具有善良、美好的心灵,以学生之忧而忧,以学生之乐而乐,富有同情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永生”的人。真正的教师是虽死犹生的,他们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快被忘记,但他们的思想永存。  此后的每一天,我一想到这句话,就感到自豪
凡是自暴自弃者,皆是因为遭遇了某种挫折与失败,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现实,无法实现理想,于是自我放弃,自甘堕落,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于自暴自弃的学生,情感温暖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找到自我价值,让其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才”。  【个案描述】  期中考试前一个月,高一(5)班的小帅突然提出退学,遭到家长严词呵斥后,虽然
CCTV-5健身类电视教学片镜头运用,模糊了以教学为目的的功能,频繁切换画面,不恰当地运用中、近景镜头和俯拍、侧拍手段,不利于受众学习.应以平面角、正面构图、大全景为主要
作业上有一道题目,要求用“当初”造句。很多孩子都写了“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现在已经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了”。是呀,一晃这些孩子都那么大了,真是时光易逝啊。  翻开又一本作业本,我惊讶地看到这样一句话:“当初我认为活在这世界上很简单,现在我觉得活在这世上很难。”我的心不禁一紧,这是怎样的心声呀!再一看那熟悉的字迹,我不用翻看名字,就知道是“康”的作业本。  这个男孩,最初是他的表情让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