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中职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牢固树立中职生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解决中职学校法治意识培养中缺乏顶层设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就业需求脱节、教学形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主动参与学校法治教育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建立校企共育中职学生法治意识平台,明确校、企各自职责,校企共建培育中职学生法治意识的内容体系和途径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教师的法治素养,促进法治校园建设,彰显企业育人功能,实现“生、师、企、校”四方共赢.
其他文献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数字媒体的平均年龄是4个月,无处不在的“触屏”,给新一代家长带来了数字化育儿的新困扰.rn对于这些生于数字时代的孩子,如何平衡数字媒体与现实生活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rn数字化时代的育儿问题不仅关乎孩子,也关乎家长rn根据一项上海地区的调查显示,来自16个区的2万余名3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屏幕时间为2.7小时.屏幕正在“走近”不会说话的宝宝.作为父母,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对待孩子使用屏幕的问题,然而现实却相互矛盾.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给广东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统计资料整理分析,描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为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职业院校在专业发展中,应分类定位,错位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填补专业空白;研究行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度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评价机制.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示范课程、模式、经验等研究不断升级.当前高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共同体模式主要以师生共同体的教育教学形式存在,“政行企校研”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有待加强并形成优化组合.结合高职设计课程实例与当前高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共同体模式中出现的参与主体欠充分、组织方式欠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欠完备等问题,提出开展高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评价设计,以此作为共同体模式的工具标杆,带动学习主体、组织方法、考核标准等发展趋向更科学有效,并提出高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共同体模式的优化策略.
“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双师”能力提升平台不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措施待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引进、实践管理、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提升等维度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双岗融合、校企互通、一课双师、名师工作室等平台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从组织保障、经济保障、资源保障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构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鲨鱼袭击事件和冰激凌销量能联系到一起吗?有时候,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会得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隐藏和纠缠在一大堆数据和事实中的因果关系是那么扑朔迷离,让人难辨真相.不过,数学工具也许可以帮我们厘清这些关系,从而让真相浮出水面.
期刊
网络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大学生作为关注和讨论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之一,极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很多人无法判断是非曲直.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舆情的特点及其问题和成因,在“三全育人”模式的指导下,探索符合时代需要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舆情引导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化教学,让教师集中精力深耕具体专题,改变过去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思政课讲解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当前仍然存在专题化教学的协同认识有待增强、专题设置的合理性有待加强、教师结构有待优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使思政课教学有效实施,可以通过增强专题化教学的统筹协调、充分保障专题设置的合理性、打造一支适应专题化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等举措来保障.
川南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川南经济区及其周边地区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川南经济区及其周边经济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川南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专业设置同质化较为突出.川南经济区可通过构建协商统筹的规划机制、平等参与的合作机制及构建调控激励的保障机制,促进川南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川南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竞争力,进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促进川南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部分中职学校对自信心教育价值认识不足,课程建构和培育策略不成体系,不利于中职生建立自信,健康成长,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强化中职学校自信心教育,应建构“常规+专项”的自信心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内容丰富多元的自信心培养体验活动体系,建构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自信心提升评价体系,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实践的浸润,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教适应能力的重要抓手,并体现出政治教育属性遵从、职教改革属性遵从、全面育人属性遵从、院校治理属性遵从的价值取向.然后,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在目标、功能、手段和评价四个方面出现异化.职业院校应重塑价值导向,强化目标共识与情感认同;克服功利思想,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丰富教育手段,回归实践本位与经验本位;完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与精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