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加深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进行了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教学设计如下:
  主题设计: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各殖民地就有很深的自治、自由的传统,独立战争爆发后,为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各殖民地联合起来,组成了邦联,独立建国后,这种自由的传统与新生国家稳定的民主秩序的迫切需要相矛盾。本课以“自由与民主的平衡”为主题,以1787年美国宪法重点,以分权与制衡为基本原则,梳理美国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呈现的特点。
  新课导入:呈现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由教师简单介绍,引出“自由”和“民主”的概念,提出两者平衡的话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自由民主失衡之因
  提供材料,问题: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
  学生阅读后归纳回答: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2.政治:具有自治、自由传统;3.思想:具有牢固的自由观念。
  提供材料,问题:《独立宣言》蕴含了怎样的美国精神?
  学生回答:独立、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由民主政府提供保障。
  提供《邦联条例》材料,问题:什么是邦联?有何特点?(是一个国家还是13个国家组成的联盟?)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形式。
  问题:《邦联条例》平衡的效果如何?
  呈现: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建国、转折、胜利、签约五个节点的图片
  教师说明:《邦联条例》推动了战争的胜利。
  提供材料,问题:独立之初邦联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影响?(政治、经济、对外方面)
  学生阅读材料后归纳:政治:各地骚乱、社会动荡;经济:关卡林立、经济困难;对外:受到威胁、发展不利。
  教师归纳自由民主失衡之因:1.独立前:自由传统盛行;2.战争时:赢得独立之需;3.独立初:维护各邦自由。
  二、自由民主平衡之术
  提供材料,問题:自由与民主平衡的路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平衡的路径是法治!
  提供材料,问题: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及平衡原则
  学生回答:启蒙思想,分权与制衡。
  提供材料,问题:美国国家结构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吗?体现的原则?
  学生回答:联邦制。不是,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
  提供材料,问题:如何防止政府滥用职权?
  学生回答:中央政府内部:分权与制衡。
  问题:如何解决大州小州的利益之争?
  学生回答:两院制:大州小州之间的分权与制衡。
  提供材料,问题: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如何调和?
  学生回答:3∕5妥协;南北方的分权与制衡。
  教师总结自由民主平衡之术:立宪;分权与制衡: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内部、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
  三、自由民主平衡之果
  提供材料,问题:1787年宪法颁布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经济、政治、对外方面)
  学生回答:1.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2.经济: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对外:维护了国家利益,提升了国际地位。
  总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四、自由民主平衡之思
  思考一: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的不足
  提供材料,学生归纳不足:民主权利的财产限制、性别和种族歧视、奴隶制的存在等问题,与自由平等相悖!
  提供材料,学生讨论得出认识一:自由民主的渐进性、发展性。
  思考二:如何看待制宪过程中的“妥协”?
  提供材料,学生讨论得出认识二:“妥协”是政治智慧,推动了自由民主的发展。
  思考三:如何看待英美自由民主制度的差异?
  提供材料,学生讨论得出认识三:自由民主的多样性,符合国情即是最好。
  提供材料,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坚持制度自信;借鉴与国情结合;推进民主政治四化发展;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主题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境界,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更加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真正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已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仍较弱,无法为自身语文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积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善于立足学生的学情,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开展小
[摘 要: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遵循个人身心发展的健康规律模式,体育由此应运而生。通过锻炼手脚心眼的平衡,提高个人身体免疫力,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最为常见,所占空间小,对于帮助个人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具有很大作用。通过田径运动可以全面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帮助个人更好的提升身体素质。田径运动进行过程中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速度和力量
[摘 要:传统的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呆板,使得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儿童音乐剧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对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尤其对故事非常喜爱,运用儿童音乐剧来进行小学生音乐的提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文主要就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对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讨论。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教学运用]
[摘 要:预习不仅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还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能力展开的研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预习;课堂效率;作业设计;检测与评价]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摘 要: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对统编版高中教材进行“破立融合”单元重组教学,“破”理念,对单元课文进行归类重组,“融”已学、需学知识训练点,“立”新课文群,完备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寻觅单元“情理之趣”。笔者选择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尝试进行“破立融合”单元教学。  关键词:知识体系 破立融合 情理之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
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问题。相对于阅读讲析过程中成串的“连问”、简单的“碎问”以及随意性的“追问”而言,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然而,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立足文本,精心选择不同角度设计 “主问题”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初步的想法。  一、 矛盾统一,形散神聚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能够使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一阅读教学策略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改进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使之适合学情,是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
[摘 要:地图作为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认识地理、理解地理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标准也同样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观察和分析地图。而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地图教学模式和体系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教师忽略地图教学,忽略地图学习技巧的传递等,为增强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意识到地图教学的重要性,优化地图教学设计,传递学生地图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技
生活化的作文指的是将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创设条件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气息。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素材,容易写套话、假话,这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进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要让学生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和享受。因此,若能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生活化策略,则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树立品德意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目前小学德育教育机制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德育教育观念滞后,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参与性不高,家庭脱离了德育教育之外,社会资源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对中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学德育 问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