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思维培养的现状及路径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大学英语考试加大对翻译试题的考查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和讲授外,还要积极转向翻译教学,翻译思维的培养自然必不可少。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和技巧,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翻译思维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几经调整,都基本是以听力、阅读、词汇为主,尽管也有题型引导训练,注重平时的翻译和写作,但都是正常教学之外的辅助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水平、对翻译的理解以及翻译能力的提升和翻译信息反馈等都缺乏正确的引导,大学英语的翻译不同于英语专业翻译,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认为不必按照专业要求培养翻译能力,但也不能按照目前的翻译水平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并不利于适时引导学生对翻译的理解,也不能满足学生大学英语系统学习的需求。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始终处于教学环节的边缘,并不被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词汇运用、语篇分析、听力训练、写作培养,辅之以基本的翻译培养,对翻译的水平、质量、技巧和方法等没有过多的涉足,教师往往认为非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只要求能看懂意思即可,殊不知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对翻译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很高层次,这与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极为不符。具体分析如下:
  1.翻译教学的导向偏颇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心和导向主要定位在翻译过程中的词汇、句型、段落等方面的分析,并非以翻译技巧和知识传授为主,以简单的翻译替代翻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翻译的实质,只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基础来提高翻译的水平,教师采取的翻译教学导向偏离了翻译教学的实质和核心,认为如果不是对译文采取要求较高的专业翻译,就不必按照严格的翻译技巧和知识对学生进行专门性的翻译能力培养,因此往往采取技术要求较低的翻译策略,这种轻翻译技能而采取粗略的翻译态度的教学导向必然置翻译教学于边缘化水平。
  2.翻译教学的标准缺乏
  大学英语开展的翻译教学对于学生翻译的水平,对翻译的理解程度,翻译的效果等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甚至有些学生的翻译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翻译结果大相径庭,而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翻译结果评判时,只根据基本的意思和句型翻译水平下结论,没有根据基本的翻译标准侧重于对翻译效果和实用性进行有效的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翻译学习的不重视或者轻视,认为翻译就是随意的主观行为,只要不犯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逻辑通顺即可,这种缺乏标准的做法势必影响翻译教学的深入进行。
  3.翻译教学的纲领模糊
  作为指导和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文件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教师真正理解和领悟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的教学大纲几经修订,涉及文理大纲、修订大纲、新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等,都基本侧重于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虽然也强调了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是却没有给出更为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对翻译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21世纪后大学英语的教材版本多样,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材也有很大差别,大纲表述更为模糊而不好把握,也不利于全面开展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困境
  由于不重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使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出现了不同的困境及问题,使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面临较多突出性的问题。
  1.翻译教学环节设置尴尬
  面向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环节设置极为尴尬,没有专门安排有翻译教学课时,也没有针对翻译活动的特定翻译活动,而在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也没有涉及英语翻译的理论或实践课程,这其中或者是因为修课时间短而无效果,或者难以完成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任务,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的理论不充足、实践不完善,翻译教学必然只停留在表面,效果也不好,开展翻译教学又由于学生不重视,选修少,实际授课质量也无法充分保证,教学环节自然设置参差不齐。
  2.翻译教学互动难以推进
  大学英语教学习惯了听说读写、语法句型等基本常规教学,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翻译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基本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单词释义等进行沟通与交流,或就教学手段方法、题型测试范围等协商,很少对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专门性的交谈,对翻译的教学就局限于课文的理解和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缺乏区分性的能力要求,而学生由于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翻译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难免产生差距,妨碍了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
  3.翻译教学缺乏统编教材
  很少有非英语专业学生运用专门的翻译教材,而只局限于一本大学英语课本,这种大学英语教材就是英语教学的大纲,也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唯一的导向,学生只抓住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即可全盘掌握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主体,再结合题海和日常训练就可自我掌握英语的学习技能,殊不知翻译的主观性和灵活性是靠大学英语课本无法满足的,而目前对非英语专业翻译学习的统编教材比较匮乏,教师只利用翻译指南或手册的知识点再结合文本的内容去翻译内容,几乎没有翻译的技巧和理论而言。
  4.翻译教学与测试没有关联
  翻译测试是大学英语考查的重要题型,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重要的一个测试环节就是翻译,特别是近几年,翻译题型和测试已经成为英语考试的重要部分,且已经成为较为固定的题型确定下来,足以证明国家对大学生翻译理解和水平的重视程度,然而翻译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当前大学英语的测试关联极小,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对题型的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又没有明确的对应,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度又比较轻,对翻译技巧和实践能力的测试无法反映出翻译教学的问题和方向。   另外,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没有对翻译进行深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划分方向和学科,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方向只停留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上,而很少涉及具体的能力和经验上,因此,翻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模式、教材和测试角度以及教师的学科方向都没有针对翻译活动以及理论实践,导致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质量不高、效果较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拓展,社会对人才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翻译教学的困境与社会对人才翻译能力的需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水平,才能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度。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思维培养的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转变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培养和塑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维。
  1.重塑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从思想意识上摒弃翻译教学只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认识,将之扩展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上来,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技能要求和英语知识水平,尽管要求不同,但却不应该有绝对的差别,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实际情况,重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观,在实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以及教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促进翻译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2.拟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大纲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大学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及时调整、补充、修订教学大纲,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能适应各高校翻译教学的实际,指导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要根据当前的教学需要和形势,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制定更为具体细致可行的翻译大纲,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序和市场的需求方向,并根据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翻译教材,适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
  3.及时落实翻译教学的各项任务
  有了大纲和教学,还要由相关的条件和措施保证翻译活动的落实和有效执行,不仅要有能够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提升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水平,更要有相关的考核体系做一补充和配套保障,由上下互动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贯彻落实,教师要从眼前和长远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未来社会需求。
  4.完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
  大学英语的考核体系不再拘泥于基础知识水平,这些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完成,而现在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更要侧重于实践和应用,翻译技能和技巧以及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翻译思维和英汉表达能力,达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的目的才是当前大学英语考核的重点,翻译测试除了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常设项目,还要促使学生更为重视翻译的质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
  总之,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必须要促进学习者翻译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赋予学生翻译技能和技巧,构建学生翻译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体系,保证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真正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塑造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方向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62-64.
  [2]王芳,陈先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5(12):83-86.
  [3]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5):59-60.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认知。应用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培训,切中了成人学习理论,符合“泰勒课程模式”,能够唤醒教师的缄默知识,有效提升教师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案例 特征 意义  一.教学案例的内涵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和对事件的认知。从这一概述中可以看到,对事物的静态的缺乏过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信手拈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课本中鲁迅散文、小说中幽默手法的深入探讨,旨在从鲁迅像匕首像投枪般犀利的语言之外,尝试找出新的特点:传递爱、敬意、反省。从而对鲁迅作品进行新的解读,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爱 敬意 反省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鲁迅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教师应该加以尊重珍视,呵护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帮助、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 独特体验 感受 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有的超出教师原先
内容摘要:本文指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提出满怀希望的择要评价、受益良多的当面批改、同舟共济的互评互改、循循善诱的情感激励等四种方法促进作为批改交流。  关键词:作文 批改 交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一个学生,看其语文水准如何,往往从作文的角度便可获得较为完整的证明。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
内容摘要:在《中国佬》中,汤亭亭描述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家族四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况,融故事、史料、神话于一体,把个人的经历、家族的遭遇扩及到整个华人移民群体的记忆。作者艺术地再现了华裔移民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史,并对美国历史进行颠覆与改写,肯定华裔移民为美国的开发和建设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家族史 族群记忆 照片 “法律”  一.《中国佬》及其在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佬》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界治理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诸多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问题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界治理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诸多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其一是追赶潮流,忽视基础;其二是套用模式,机械刻板;其三是思想僵化,缺乏内涵。  一.追赶潮流不能忽视基
内容摘要:在使用佛洛依德人格理论界定中国传统的“身体化”倾向文化所处的集体人格阶段的基础上,本文从亲子、师生、家长与教师的循环社会关系中探究这种文化心理对于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思想的自省人格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身体化”倾向 文化心理 独立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化”倾向惯而有之,体现在“无灵魂”、“无来世”等世界观中,也体现在对于个体自称为“身”的语言文字中。从对“身”
内容摘要:学者们在多年的现代汉语成句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成句标准和成句研究范围等角度进行了梳理,可见完句成分和简单句成句研究成果最多,目前成句研究的范围已由简单句扩展到复句和语篇研究中,成句研究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关键词:现代汉语 成句标准 完句  句子是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之一,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和讨论汉语成句问题,随着结构主义理论、小句中枢说和三个平面理论等理论的引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进入了深入研究,但是就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主体性学习策略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文章在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应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策略 学生主体性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重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高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拥有自身的思维、文化和创新优势,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上有其不可小觑的能量。本文以嘉兴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嘉兴非遗的认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嘉兴非遗提出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嘉兴市 大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  一.嘉兴市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