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我心中的痛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3岁的时候,母亲得了严重的精神病。稍大一点后,父亲对我说:“你母亲的病根是‘文革’时留下的。大字报贴在身上,她承受不了那种压力。”父亲半蹲在地上,红着眼眶对我说这番话时,我大约6岁。
  6岁,我不知精神病是怎样的一种病,也想像不到这种病有多么恐怖。那时候,渴望母爱的我,只觉得母亲不喜欢我,从不给我体贴关爱。那时候我不懂母亲为什么总是疯疯癫癫,为什么嘴里整天咕哝着我不太能听懂的话。一次,母亲跪在我面前,央求着:“别拉我去游街,放过我吧,我还有两个孩子!”另一次,她在扫地,扫得好好的,突然,她尖声大叫:“你们不能斗我,我男人姓张,是张思德的亲戚!”直至现在,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我都会心如刀绞。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背起书包准备走向学校,父亲在那个下雨天的早晨,递给我两条黄瓜。“渴了,就吃,补充水分。”父亲说,“在学校住,不管听到别人说你什么,骂你什么,你都不要在意,不要放在心上,—切都会过去!”当时我看得很清,父亲是紧咬着牙根说“一切都会过去”的。临出门前,父亲又给我打了个比方,他说:“现在在下雨是不?雨总会停的,太阳总会出来的!”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说得那么重,那么意味深长。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没过多久,父亲的话应验了。我隐约地听到了别人歧视我、咒骂我的声音。“瞧,那个瘦瘦的小孩,他妈是精神病。”“他妈反动透顶,活该!”“他是个小神经病!”当这些声音像秋天的风声渐渐大起来时,当这些声音像一枚枚钢针扎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时,我开始承受不住了,开始痛苦了,开始低下了头。在没有人的时候,在没有人的地方,我常常会流泪,会放声恸哭。
  我憎恨我的母亲,是她让我饱受屈辱。我抱怨上苍太不公平,把我投进这样的家庭。我开始不听话,开始逃学,然后成了流浪儿。白天,小树林是我的世界;夜晚,烤烧饼的大炉就是我的床铺。一天深夜,父亲气力已尽地沿街叫唤着我的名字,并最终在一条小巷的尽头找到了我,我一下子扑进了父亲怀中。那晚,我和父亲都哭了。
  小学二年级,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的母亲”的作文题。当老师调动同学们的思绪去尽力描写和赞美母亲,当同学们都在作文本上写着各自所热爱敬重的母亲时,我却毫无表情地仰望着黑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滴。那一刻,我猛地用力折断手中的铅笔,紧咬着嘴唇,默默起誓:我这一辈子,不写母亲!
  初中升高中的语文试卷,又要我命似的,再次让我碰到了那个题目——我的母亲。那个题目,像一道强烈的电光,在刹那间烧伤了我的心。我又想起了我的誓言。那天,我放弃了,我低着头,第一个走出了考场。就像涂着两种不同颜色的磁铁的两极,暑假后,我和我的同学们分开了,他们重新回到了教室,我则扛起了水泥。
  随着我的家庭一天天艰难地熬过岁月,随着我的母亲一天天变得苍老,随着社会压力的减小,母亲的病也渐渐趋于稳定,她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而我,也从一个早熟的少年,—个自尊心极强、自卑感极重的小孩,长成了—个仍旧喜欢流泪,却不再轻易低头的大人。
  当我的儿子降生时,我的母亲顶着纷纷的大雪赶来。母亲看着睡在襁褓中的孙子,她那像冬天干枯的河床一样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像,像,真像我儿。”母亲抱着她的孙子,一边不停地亲吻着一边指着我说,“你刚生下来,睡觉也是这么安静。”当我看着母亲疼爱地搂着她的孙子,微笑着朝我说这几句话时,不知怎的,我的胸口好像被什么重物猛击了一下,我差点又流出了泪水。母亲的话,让我在瞬间回到了婴儿时代,我真实地感到,我并非一直无爱,我也曾是她怀抱中的天使,我也曾沐浴过伟大的母爱!
  母亲走了,我站在家门口,看着母亲渐行渐远的背影,看着母亲这一辈子,吃尽天下苦头,被摧残得近似废人的背影,突然,双膝一软,跪倒在雪地里……
  (编辑 树 心)
其他文献
某校几名大学生结伴登山时迷了路,幸好被当地驻军及时营救出来。“其实,我们是知道方向的啊!”其中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向营救人员解释。“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营救人员毫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助你找到路,但是,方向等于路吗?”  是啊,方向不等于路!同样,知识也不等于智慧!古往今来,学富五车者可谓不少,但虚有其表者也不乏其人。南北朝时南方刘宋有个叫傅迪的人,读过不少书,一开口就能说出某事记载于某书,
老师:“为什么泰戈尔的名字后面,写着1861—1941?”  马虎:“那是泰戈尔的手机号码。”  老师:“那中间的横线呢?”  马虎:“他不想透露全部个人信息。”     一天下午去学校,中午没睡好,所以到了学校还是昏沉沉的,结果上楼梯的时候滚下来了。滚着滚着也不知道滚到了几楼,好不容易停下来了,我才爬起来,看见旁边一MM做惊恐状。我本来想问问她这是几楼,脱口就说:“这是哪儿啊?”MM说:“
想报考医科大学,就去肿瘤医院找一位正在实习的学长,请教填报志愿的问题。去了才知道他不在办公室,有医生说是查房去了!于是赶到住院部,心想肿瘤医院病房的气氛应该比一般的医院更压抑些吧!  没想到学长说这里有几个抗癌明星很乐观开朗,见我不太相信,就带我进了一个病房:“老爷子们,唱一下你们的室歌给我这小弟听听!”  三个爷爷齐声开唱,飞儿乐团的:“我们的癌——癌——癌——过了就不再回来!……”  虽然不在
特别法庭正在开庭,“生命”告“无所事事”谋杀“时间”一案正在审理之中。主审法官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死亡之神”。  法庭内外,挤满了前来旁听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心怀忐忑、焦躁不安。因为,如果“无所事事”谋杀“时间”的罪名成立,那么那些曾因无聊或懈怠而浪费过“时间”的人都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法庭上,一片肃穆。  法官说道:“被告,‘生命’指控你谋杀‘时间’,你可以为自己辩护。”  被告回答:“尊
从今年起,“卓越大学联盟”学生将可以“国内游学”的形式在联盟9所高校间进行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卓越大学联盟”目前由中国内地9所具有理工特色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组成,包括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  9所学校将从双边互换开始,逐步实现“入一门,进九校”的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进1所大学校门相当于进了9所学校”,
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  就像一个人,没有呱呱坠地以前还谈不上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但是,一旦他或她哭着喊着挣扎着经过了那条狭窄的生命通道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存在的权利。作为社会人,我们尊重这种权利,首先是因为我们尊重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希望被别人尊重和爱护。  书也是如此。  当一本书经历了作者含辛茹苦的
王小谟是个院士,以前没多少人知道。即便中国的预警机从天安门上空掠过,也没人知道王小谟是干什么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一颁发,王小谟站出来了。一个头发短短的、白白的老翁,面色深黄,浑身上下浅浅瘦瘦,没有官员的大腹便便,但精神矍铄,爱笑。他一说话就“桃花盛开”,一脸灿烂,产生强大的气场。把他和中国预警机联系起来,人们惊讶得张圆了口:这就是“中国预警机之父”啊!  他的确是。75岁的老人了,雄心依然遨游蓝天。
高考志愿填报,关系到考生最终录取结果,更关系到考生今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12年寒窗苦读,同学们心中都有着美丽的梦,而在追梦的征途中会受到许多干扰,令考生感到志愿难填,学校难选,提笔难下,难怪人们有“填高考志愿如买彩票”“填报志愿犹如瞎子摸象”之说。本文讲的就是一个考生填报志愿的故事,或许同学们能从她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周静,是个文科复读生,现就读于四川大学。她当年的高考成绩是62
奥赛获奖是自主招生敲门砖  从2014年起,奥赛获奖不再与保送挂钩,但由于奥赛获奖可获20分的加分投档优惠,因此奥赛热虽降温但幅度并不大。  很多学生以奥赛作为通向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因为奥赛获奖仍然是许多名校自主招生报名的条件之一。清华等名校在自主招生报名资格要求中虽未强调需在奥赛中获奖,但也强调了要具备学科特长。“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等自主招生的笔试题目难度也和奥赛的初赛题难度很相似
如果有学弟学妹要报考浙江传媒学院,那么,我的建议就是:慎重,再慎重。不是它不好,相反,有梦想的人我建议要报考。众所周知,这是一所艺术类院校,其前身是“浙广”(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也因着“北有北广,南有浙广”(“北广”指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说法而小有名气。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有两点建议,分别是对艺术类和文化类的考生而言的。  如果你是艺术类考生,那么浙江传媒学院最好的专业是播